SME專版
中小企業
新加坡起步公司近年發展迅速。根據美國商業數據公司Compass去年的報告顯示,新加坡起步公司生態環境位居全球第10,亞太第一,設在本地的科技起步公司介于2400至3600家,當中有不少是由年輕人所創。
《聯合早報》訪問了四名在各領域闖出成績的年輕起步公司老板。
這些充滿創業精神和創意的年輕人,有著良好學曆,一些還曾在跨國公司工作,他們勇于冒險和嘗試。更重要的是,他們所開創的新科技和業務模式,也改變現有的行業模式,形成一股顛覆性力量。
一起看看他們是如何從小小起步公司開始,開創未來的大事業。
小起步
大事業
系列
周文龍 報道
他15歲從中國江蘇到新加坡求學,憑著自身努力,考獲新加坡國立大學電腦科學系一等榮譽學士學位。之後,他到美國斯坦福大學深造。畢業後,他加入國際頂尖咨詢公司麥肯錫,獲得了許多大學生夢寐以求的高薪工作。
但他最終卻選擇放棄這穩定的高薪工作,轉而加入起步公司,投入到電子商務行列,先後加入了Zalora和Lazada公司擔任區域董事經理。如今,他則是Garena旗下移動社交購物平台“蝦皮”(Shopee)的總裁。
跟馮陟旻(33歲)談起他加入起步公司的過程,他表示,部分是性格使然,部分又是跟他的成長經曆與環境有關。
他說:“有人說,好奇心是文明的最大推動力。我是個喜歡和願意去嘗試新事物的人,當我碰上一些未知,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的事,那就是我的推動力。”另外,他的新移民背景,也迫使他去嘗試做一些與衆不同的東西。
早在斯坦福大學就讀時,馮陟旻(zhìmín)就跟朋友合創起步公司。在Zalora和Lazada公司工作時期,他也參與開發多個網購平台。當中,他經曆過一些失敗,導致公司和網站關閉。
馮陟旻笑說,對參與高科技起步公司者,失敗是常有的事,而且失敗往往不只是因爲個人能力因素,更涉及了市場天時和地利等。
他舉例說,自己最早設立的起步公司,主要是開發語音識別軟件並將它市場化。“當時,我們可說是語音識別方面的先行者,比蘋果手機的Siri還早了幾年。”
但鑒于當時市場條件不成熟,他開發的軟件無法像現在手機這樣能通過高速網絡連接伺服器的資料,使到軟件功能受限,結果他的公司僅設立半年就關門大吉。
馮陟旻說:“設立起步公司,重要的並不是你所擁有的技術,而是你做出的判斷。很多人所掌握的大趨勢都是對的,但要怎麽去抵達目的地,還有你選擇的市場時間點,這才是關鍵所在。”
電子商務
提高零售業整體發展
馮陟旻曾在Zalora和Lazada工作三年多,見證本地電子商務的崛起。約兩年前,他加入Garena公司,並在去年推出了移動社交購物平台“蝦皮”。
相比起傳統拍賣和電子商務網站太複雜的上架程序,蝦皮平台強調以更方便的步驟,讓用戶只要通過手機,就能完成讓産品上架,引領大家邁向全民賣家的時代。
馮陟旻指出,電子商務趨勢從早期透過互聯網網站賣東西,正逐步趨向手機等移動設備。電子采購方式也從“網上購物中心”,轉變成如市集般的購物體驗。
“蝦皮”應用的整體設計符合了社交平台用戶習慣,例如賣家准備拍照上傳商品照片時,就參照Instagram設計了豐富的濾鏡,讓賣家可以挑選最適合的風格展示商品,同時還能分享到面簿或其它社交平台上。
該應用也加入了即時交流功能,買方如果對貨品不放心,能先用交流功能與商品主人確認。
根據PayPal一項調查顯示,新加坡過去三年的網購買家約270萬人,每人一年平均花費1861美元。馮陟旻表示,當中近八成交易是來自移動設備,體現出了緊接下來的電子商務趨勢。
電子商務成長浪潮驚人,對實體零售商形成巨大沖擊,很多零售商也因而視電子商務爲洪水猛獸。
但馮陟旻表示,電子商務基本上是爲消費者或商家提供多一個購物渠道。零售基本上還是商家的專長,包括怎麽爲物品定價,怎麽建立與顧客與品牌的忠誠度等。
“事實上,電子商務提高了零售業整體銷售額,對零售業發展具有幫助。”
隨著電子商務趨勢的發展,馮陟旻認爲,實體零售業者應重新布局銷售策略,包括考慮打造全通路(omni-channel)零售渠道,還是針對客人需求提供更客制化專人服務。
不過他也提醒說,並非每個零售業者都要采用電子商務。“比如賣鑽石或高級轎車的零售商,他們的産品將不會以網購方式售出的,所以也無需設置電子商務平台。"
探討如何激發創業精神構建蓬勃創業文化
談到本地起步環境的發展,馮陟旻認爲,本地起步環境比之前幾年更爲蓬勃。這一來是有賴于政府的大力推廣,營造有利環境讓創業者發揮創意。二來,本地人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對生活或事業的期許也因而提高了。最重要的是,時代變革步伐正邁向顛覆性科技,這一趨勢爲大家帶來更多創業機會。
至于新加坡起步環境的不足之處,馮陟旻表示,除了市場太小和技術人才不足外,新加坡還缺乏如谷歌或面簿等龐大成功企業,帶動本地起步環境。
他也指出,新加坡社會穩固,或許也導致人們少了創業的沖勁。
他說:“新加坡是移民社會,創業精神是肯定存在的,問題是我們要怎麽激發這種創業精神,進而構成蓬勃創業文化。”
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