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
專版
中小
企業
本專版每逢星期四刊登。歡迎商團提供資訊,請傳真到63198125或電郵到[email protected]
小起步·大事業系列
新加坡起步公司近年發展迅速。根據美國商業數據公司Compass去年的報告顯示,新加坡起步生態環境位居全球第10,亞太第一,設在本地的科技起步公司介于2400至3600家,當中又不少是由年輕人所創。
《聯合早報》訪問四位在各領域闖出成績的年輕起步公司老板。
這些充滿創業精神和創意的年輕人,有著良好學曆,一些還曾在跨國公司工作著,但他們卻勇于冒險和嘗試。更重要的是,他們所開創的新科技和業務模式,也改變現有的行業模式,形成一股顛覆性力量。
一起看看他們是如何從小小起步公司開始,開創未來的大事業。
陳愛薇 報道
從送貨時的一堆麻煩看到物流業商機,Ninja Logistics(也稱Ninja Van)短短兩年內攻進東南亞六國,幕後功臣是思路敏捷的黎常文和兩位合夥人。
29歲的黎常文體內流淌著創業的血液。大學期間,一名友人因體型較大,很難買到襯衫,促使幾個年輕人在2010年開設量身定制襯衫的“襯衫吧”——Marcella。爲顧客量身和選材後,電腦會顯示3D設計,並記錄每位顧客的資料,方便他們日後上網定制,價格在100元內。襯衫吧一度擁有六家店面,甚至拓展到紐約。
從賣襯衫開始
人們常說“一個結束代表另一個開始”,對黎常文來說並非如此。他還未畢業,就和友人創立襯衫吧;襯衫吧還在經營之際,他又和另外兩名友人創立了Ninja Van。
Ninja Van的增長速度太快,超出黎常文的預期。由于無法同時兼顧Ninja Van和襯衫吧,黎常文在今年初關閉襯衫吧在新加坡的所有店面。
從黎常文的兩次創業中可發現,他善于從問題中覓得商機。
經營襯衫吧時,黎常文發現送貨上門是非常麻煩的事。他說:“例如要填寫很多表格,也很難追蹤包裹是否送到。”
于是,他在2014年6月以5000元買了一輛擁車證只剩半年的小貨車,自己送貨。對事業有企圖心的他,當時已注冊“Ninja Van”物流公司。
“我覺得名字要取得親切可愛又容易記。還記得在台灣當兵時在山上受訓,每次看到送食物的小貨車就很開心,那裏的人把這類小貨車稱爲Ninja Van。”
有了舊貨車後,他開始接觸其他的電子商務平台,發現大家都面對類似的物流問題。他說:“了解問題所在,然後去解決問題!”
三成資本用在技術開發
Ninja Van在首席執行長黎常文、首席運營長陳伯銜和首席技術長張仕威的合作下,版圖迅速擴張。
黎常文透露,公司至少把三成的成本投資在技術開發,務求能快速地解決顧客的問題。
他進一步解釋:“電商不必親自填寫表格或者重新輸入資料,就可以直接把客戶填寫的資料輸送到這裏。無論哪一種類型的電商平台,我們都會設法配對和輸出,提供電商最大方便。”
黎常文強調,跟進服務也很重要。物流業者會遇到包裹出現狀況、無法按時送抵等問題,這也是判斷一家物流公司素質的關鍵時刻。他舉例:“像是追蹤包裹目前的情況,如果是貨車壞了,是否能立即找到另一輛貨車接手?如果包裹不見了,能不能第一時間補上。”
Ninja Van的另一個特點是可在多個地點取貨,顧客無需在家幹等。目前,該公司在新加坡有100個取貨點,主要是便利店和零售店。
“與我們合作的店家,並沒有收取很高的費用,對他們來說,與我們合作的好處是可以吸引新顧客上門。”
目前,新加坡總公司每天處理約1萬個包裹。
業務擴展到東南亞
看准物流行業在東南亞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Ninja Van去年6月進軍馬來西亞,接著是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和越南,兩年內已擴展到六個國家。
以零售店面爲取貨點、加強流物科技等方面的特點,難道不擔心被同行抄襲嗎?
黎常文相當有信心地說:“科技開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加上須要配合多個不同平台的需求。我們可以在六個東南亞國家提供服務,對于海外電商來說非常方便,不必到每個市場重新找物流公司。”
在基礎設備不完善的國家開發市場,面對重重挑戰,這是很多物流公司不願意嘗試的。Ninja Van會和當地運輸業者商量,租用貨車或羅厘剩余的空間。
新加坡的員工會因爲想賺更多的錢而加班,但某些國家的員工並不是爲了錢而工作,所以要跟他們“博感情”,只要他們樂意,工作就會更努力。
和國際物流企業比較,Ninja Van占了小而美的優勢。他表示:“國際物流企業的成本結構複雜,我們則比較靈活應變,所以收費可以比他們少一半。”
獲創投公司青睐
Ninja Van贏得創投公司的青睐。去年3月,它獲得Monk’s Hill Ventures和其他企業如Insas Berhad的一筆350萬元基金。今年4月,它再獲得迪拜私募基金公司Abraaj集團的一筆3000萬美元基金。
對于目前的事業成就,黎常文認爲是“運氣”,因爲在對的時間選擇對的行業。
如果選在三年前進軍物流業,就會碰上尚未發展成熟的電子商務平台。如果當時選擇其他行業,則發展潛能和擴張速度可能不一樣。
談及未來的計劃,他希望能在東南亞六國站穩腳步,未來三年內成爲這些國家的首三大物流業者。
黎常文一個月得出國六到八次,平均每星期一兩次,這位“空中飛人”在受訪時看來很疲憊。雖然每天工作到半夜,他卻不言悔,因爲要做的話就得專心做好。他說:“如果想要生活和工作平衡,每天有自己的時間,那就不要創業。”
四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