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況報道
懷疑女傭牛奶下毒,在白開水內加尿液?還是鄰居灑毒水,弄死盆栽?或者下屬手腳不幹淨,把你的簽名轉到另一份報價單從中牟利?
像上述例子,一些人就會帶了樣本,委托“法證專家組織”(The Forensic Experts Group,簡稱TFEG)去化驗,協助他們解除疑惑。
本報法律專線記者訪問了幾位創辦人,看他們如何用科學方法爲商家和一般民衆破解“疑難雜症”,或協助惹上官非者“破案”。
鄭明強博士(55歲)、林靖靜(47歲)、楊秋容(40歲)和謝葆玲(39歲)是衛生科學局(Health Sciences Authority ,簡稱HSA)法證化學與物理化驗室的前法證科學人員。
說他們像電視劇裏的“法證先鋒”一點也沒錯。他們在衛生科學局接過的案子,包括轟動社會的烏節路分屍案(菲傭遭同鄉女傭肢解,棄屍烏節路和麥裏芝蓄水池)、黃娜失蹤案、義順三屍案等。
2013年,他們憑著一股傻勁,毅然放棄高薪,離開舒適環境,創辦了TFEG。
法證服務需求增大
2013年前,不論是刑事或民事訴訟,需要法證專家的個人或公司,一般只能尋求衛生科學局的協助。如果該局無法承接,人們只能到海外求助,不僅費用昂貴,也不一定有效。
林靖靜說,相對于歐美私人法證服務“林立”,這樣的概念在亞洲還是比較新穎的,知道他們存在的人也不多。
“我們這組人搭檔了至少15年,合作無間,離開政府機構並非要賺大錢。”
隨著社會越來越複雜,人們對法證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比如,要調查産品摻雜物(adulterant)的廠商、處理索賠案的保險公司、想洗脫罪名的刑事案被告、要打贏官司的民事案各造,甚至卷入鄰裏糾紛、被指虐傭的市民等。
最近,一些飼養寵物狗的主人因爲質疑委托商家在處理後的寵物骨灰摻雜了其他成分,曾經尋求他們的協助。
“私人法證服務的市場龐大,我們覺得可以把CSI(美國電視片集《罪案現場調查》)的價值,發揮到任何值得調查的事件上,爲社會做得更多。秉持這個信念,我們才創辦TFEG。
“並非只有富人才能爭取公義,我們最大的心願是希望公司他日壯大後,也能爲貧困者提供無償服務(pro bono service)。”
從控方轉向辯方?
離開衛生科學局的林靖靜在受訪時笑著說,一些人以爲向來代表控方的他們,如今轉到“黑暗邊”,靠向被告了。
“其實,我們是科研人員,不偏護任何一方,是向法庭負責,而不是控辯任何一方。”
“我們提供的是獨立檢測和分析。好比檢驗的是一瓶水,不論是哪一方交來的,測試結果還是一樣的。不同的只是把審查報告交給誰罷了。”
“科學是中立的,所以我們可以代表任何一方。”
她強調,法證是關乎真理,“身爲法證人員,我們用科學揭示真理,相信可以讓沉默的證人——物證,自己說明一切”。
“多年來,我們在司法界已建立起聲譽,現在沒必要去當雇傭槍手,或協助客戶‘草擬’他們所要的報告而毀了它。”
楊秋容指出,身爲法證科學人員,無論是刑事或民事案,我們的責任是協助法庭找出真相。
“同樣地,我們也將多年來累積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運用在法庭以外的不同領域,協助客戶進行內部調查或幫助有需要的市民解決問題。”
提供解讀服務
一些人看病,如果對醫生的看法或醫藥報告存疑,爲慎重起見,通常會征詢另一名專家的意見。
同樣地,如果有一天你要打一場關乎聲譽、金錢或性命的官司,對待涉及的專家報告當然也會同樣慎重其事。
謝葆玲說,打官司時,當事人對證物的采集、檢驗和分析過程是否有所了解?
“報告結果如何影響你的案件?你懂得解讀法證報告嗎?如果無法掌握這些資料,官司未打,你已處于劣勢了。”
她指出,有時連法官、主控官或辯方律師也覺得法證報告過于技術性,不易理解。
TFEG提供解讀服務,詳細闡述和解釋所得出鑒定結論的依據。如果發現另一造的專家報告無誤,或報告確實對當事人不利,也會通過律師勸告理虧的客戶放棄抗辯。
“如果可以這樣在庭外解決問題,或直接認罪,也能節省法庭寶貴的時間。”
相反地,如果TFEG發現對方的報告有問題,就會提出專業質疑。
鄭明強博士說,案件有許多不同層面,不只是科學證據,也包括案發時的情況,比如精神狀況等其他因素。
“法證可以協助提醒各方應爭論的要點。”
他強調,法證報告應由另一法證人員來解讀。“律師的背景通常傾向人文而非理科,讓外行人爲你解讀科學報告是很艱巨的。”
證物論、法證人員替證物說話
法律講的是證據。不論刑事或民事,證物顯得額外重要。
林靖靜舉例說,有人在工業意外中受傷了,現場血迹斑斑。可是,安全經理懷疑個中有內情,而非真意外。
“意外如牽涉工傷賠償,就可能涉及欺詐。如果有懷疑的理由,就可以運用法證去偵查。”
林靖靜是血迹噴濺痕專家。她說,血迹噴濺痕能協助解答何人(Who)、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爲何(Why)和如何(How)的問題。
針對證據轉移,鄭明強博士引述20世紀法國法證科學先鋒羅卡(Edmond Locard)著名的“羅卡原則”說:凡有兩個物體接觸,就會有互相轉移(Every Contact leaves a trace)。
“這是重要的法證原則。物體一旦被接觸,都會留下線索,比如指紋、毛發、纖維、DNA等。這樣的轉移,可以是雙向或單向的。”
他指出,犯人可以制造僞證或錄假口供,或供證時忘記一些事,但沉默的證物既不說謊,也不會忘記。
“它們可以證明某個人是否在現場,只是搜證人員未必找得到他們。”
他強調,無論是液體、血迹、汙漬甚至微粒等,任何蛛絲馬迹經層層剖析後,都可能成爲證明一人無辜或有罪的證據。
收費昂貴嗎?
法證學集合了物理、化學、生物、數學,甚至地質學和工程學等多個領域。TFEG的組員各有研究專長,與國內外的檢控單位密切合作,經驗豐富。
除了日常化驗和分析工作、以專家身份出庭供證,他們也抽空爲司法界和執法機構人員、私家偵探或任何企業的調查人員,以及學生提供有趣的培訓課程。
此外,他們也具備設立實驗室的能力,並且在海外法證研討會或相關刊物上,積極發表科研報告,至今超過120份。
TFEG提供的物證鑒定服務範圍廣泛,包括:
■ 血迹噴濺痕
(bloodstain pattern)
■ 假藥(Counterfeit drugs)
■ 受管制藥物和毒物分析(Controlled drugs
and Toxicology)
■ 火患與爆炸
(Fires and Explosions)
■ 槍彈和工具痕
(Firearms and Toolmarks)
■ 文件鑒定(例如遺囑或公司文件的筆迹和簽名)(Questioned Documents)
■ 現場重建和分析(Scene analysis and reconstruction,包括車禍現場重建)
■ 科學模擬實驗
(Scientific simulations)
■ 鞋印和印迹(Shoeprints and Impressions)
■ 微量物證(Trace Evidence)
■ 不明化學物品和物質(Unknown chemicals
and materials)
針對收費的問題,林靖靜表示知道收費是人們所關切的,但她表明收費得視所需的服務範圍,以及能否達到需求而定,她認爲“最重要的是價值”。
她說:“我們會根據客戶的需要來決定應該進行的測試,然後按測試的種類和數量來決定收費。”
大案解讀
1
2013年小印度騷亂
■ 重要性:
交通事故重建:
分析閉路電視畫面,確定巴士的軌迹和速度、死者的行動、人流和交通量,巴士司機的盲點。
■ 引人關注點:
警察部隊委任TFEG的第一起案件。
2
驗屍庭研審美籍工程師沙恩·托德
(Shane Todd)2012年吊死案
■ 簡介:
死者女友第一個到場,發現他已吊死在門上。警方排除他殺可能,但死者雙親認爲他被人謀殺,事件引發美國媒體和新加坡的廣泛報道,以及兩國政府的關注。
■ 重要性:
用現場找到的物件、上吊的方式,通過模擬實驗來確實死者能否自行上吊,即把絞索套頸,再站到椅子上將絞索的另一端挂到門後上吊。
■ 引人關注點:
模擬實驗有助于說明上吊過程,以及現場找到的物件、微量證物和損痕。實驗結果與現場的迹象和證物的位置吻合,證明即使沒人幫忙,一個人也能用上述方法上吊。
3
鞋底“走私”海洛英
■ 簡介:
2009年,三名韓國男子因涉嫌用“加料”鞋子走私海洛英被捕,但沒有直接的證據可以證明後來被捕的另五名尼泊爾籍男子也涉案。
■ 重要性:
利用從不同酒店客房起獲的毒品包裝、鞋子、鞋油、鞋刷、膠帶和其他包裝材料,重組證據。這是中央肅毒局首次使用法證重組技術,將五名嫌犯連接到販毒的案件。
■ 引人關注點:
法證專家重組毒品包裝、重建毒品如何被安裝到嫌犯鞋子上的順序和方法,爲不同嫌犯在販毒集團“總藍圖”中所扮演的角色,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4
義順三屍案
■ 簡介:
2008年,中國男子王志健在義順11道組屋,捅死女友張孟和她女兒馮建宇,攻擊房客楊婕和李美霖,導致楊婕墜樓死亡,女兒李美霖受重傷。王志健在整個調查和審訊期間,否認楊婕的死與他有關。
■ 重要性:
確定事發順序、使用的武器、凶手和四名死傷者在房子移動的情況、不同地點發生何事,凶手事發後的舉動。
■ 引人關注點:
通過重建案發現場和物證,解釋三名死者死亡經過,包括王志健如何導致楊婕死亡。結果證據與唯一生還者李美霖的供證吻合,甚至還包括她沒目擊的詳情。
多數的罪案現場調查,都是法證專家重建現場對比被告的證詞。這是首起有生還者確認或否認重建准確性的案件。
真實檔案
未婚女拿男友襯衫 驗出脂粉不屬于她
待嫁姑娘拿著男友襯衫,要求林靖靜幫忙,檢驗布料上微量的口紅印和香水,是不是她的?
女子擔心男友腳踏兩船,未婚就已“出軌”,她得慎重考慮該不該嫁他。
經過化驗,證實衣物上的脂粉不是她的。
林靖靜冷靜地說:“我們只負責檢驗,婚嫁的最終決定,還是在于她。”
向陌生人購買保健品 女子尿液含毒品成分
年輕女子突然被警方調查,證實尿液裏含毒品成分。
她堅稱從沒吸毒,尿液中怎麽會有毒素?
林靖靜的團隊深入調查,得知女子服食多種藥物,于是要求她把藥物帶給他們測試。不過,最終發現,這些藥物都不含尿液中所發現的毒素。
他們锲而不舍,找到女子向陌生人購買的保健品來檢驗,終于發現其中一種保健品,含有警方找到的毒素。
大型儲存罐含摻雜物 原來是正常磨損所致
某廠房有個大型儲存罐,例常檢查油是否受汙染時,須扭開輸油管下的水龍頭。
一日,管理層懷疑油內含摻雜物,送去某實驗室化驗,分析報告確定含有摻雜物,並列出其中一些物質。
林靖靜說,他們知道有摻雜物,但這報告對他們毫無意義,因爲沒人懂得解讀。
“他們想知道摻雜物是怎麽來的?是有人偷放進去、還是燃油本來就已受汙染,或是儲存罐不幹淨?”
報告經TFEG解讀後,發現物質像是水泥,而儲存罐是混凝土做的。
她判斷儲存罐極可能正常磨損(wear and tear),導致水泥脫落,建議廠家徹底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