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少在公開場合致辭的楊穎儀提到父親鮮爲人知的事迹,她說父親在約半個世紀前決定舉家南下新加坡,是爲了她當時的教育考量。
傅麗雲 報道
約半個世紀前,已故大法官楊邦孝決定舉家南下新加坡,獨生女楊穎儀的教育是當時的主要考量。
楊穎儀(57歲)目前擔任通訊及新聞部常任秘書,她前晚代表母親鄭惠和(91歲)感激政府和新加坡管理大學,將新大法學院易名爲“楊邦孝法學院”。甚少在公開場合致辭的她提到父親鮮爲人知的事迹。
楊邦孝去年1月9日逝世,享年93歲。他于1990年9月出任我國獨立以來第二任大法官,2006年4月退休。
楊邦孝上世紀70年代初從馬來西亞移民到新加坡後,致力于開拓教育和人才培育,捐款給大學推展新科技、協助貧困學生,對國家、司法和教育影響深遠。
爲紀念楊邦孝榮譽博士的卓越貢獻,成立14年的新大法學院,明天(11日)起易名爲楊邦孝法學院。4月11日是楊邦孝的95歲冥誕。
楊穎儀說,當年父親在吉隆坡管理祖父楊旭齡創辦的旭齡及穆律師事務所,律所業務興旺。
她快上小學一年級時,馬國學校改以馬來文教導。爲了她的教育前景,父母決定到新加坡發展。
受李光耀招募
設立我國政府投資公司
楊邦孝到本地後轉換跑道,加入新加坡國際證券銀行(SIMBL),後來成爲華僑銀行副主席。
楊穎儀說,建國總理李光耀後來招募父親,要他設立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並重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楊邦孝接下GIC任務後,楊家三口入籍新加坡。GIC和金管局上軌道後,楊邦孝回華僑銀行當主席。李光耀于1989年再次找到他,邀他成爲大法官。
“這是艱難挑戰。父親和我們商量後,決定接受挑戰。”
楊穎儀指出,能成爲新加坡公民,他們一家人都很感恩。“父親盡力回饋接納我們的國家,以及給我們機會付出更多回報的社會,相信他會希望法學院和學生,同樣秉持服務他人的精神。”
她說,父親當大法官的最後幾年,極力支持政府在新大設立第二個法學院的計劃。退休後,他也很高興成爲法學院咨詢委員會主席。
楊邦孝也捐款設立新大楊邦孝講座教授計劃、兩個法律研究中心和楊邦孝助學金。
最高法院“法律秘書”計劃
培育優秀法學畢業生
楊穎儀說,父親深信教育和人才培育的重要,推動大學的各種課程。最讓他引以爲傲的是他所推出的最高法院“法律秘書”計劃。
“他希望吸引和培育最優秀的法學畢業生,使新加坡擁有世界級的司法制度。”
他親自督促法律秘書計劃,最終培養出的人才包括九名最高法院法官、高級律師、法律學者和政治領袖等。
楊穎儀說,父親也重視跨學科和領域的學習,強調革新。他擔任大法官時大力推動法庭和司法程序電腦化。
“整個司法系統在冠病期間順利以網絡進行,父親的數碼化投資多少有一定貢獻。新大和法學院這些年不斷采納新科技和推動革新,我相信父親會感到很高興。”
大法官梅達順以“深遠和巨大”形容楊邦孝對法律專業的影響,說他有超凡毅力,徹底轉換新加坡司法體制。
他說,楊邦孝30多年前推展司法大改革,解決超過2000起最高法院積案,其顯著成就至今仍被世界各地提及。
出席法學院易名儀式的包括新大榮譽贊助人陳慶炎博士、教育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兼律政部第二部長唐振輝,以及新大法學院院長吳亦涵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