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潔梅 報道
“有你們的接納和支持,我們可以戰勝精神健康問題。”
配合今天的世界心理衛生日,國家福利理事會首次推出宣傳視頻,透過搬演或康複中病患現身說法,鼓勵這群特需者勇敢走出來。同時,強調有家人雇主各方的支持,才能協助他們走出困境。
根據福理會公布的生活素質調查,477名因精神問題求助的受訪者中,有七成反映,旁人的態度和行爲讓他們覺得自己難以融入社會,並對社會做出貢獻。
心理衛生學院2011年進行的“新加坡精神健康調查”顯示,有12%的人在一生中有可能患上任何一種精神疾病,較常見的包括抑郁症、強迫症和情緒障礙症。而讓康複中病患有機會貢獻有助于療程。
福理會今年7月就推出就業實習計劃,與新加坡聖公會社區服務協作爲康複中病患安排實習機會。實習期一般三個月,聖公會社區服務之後可根據需求,協助安排就業。
就業實習計劃獲10企業支持
福理會受詢時透露,截至9月,有11名康複中病患參與實習,另還會安排五人參與實習。計劃獲10家公司的支持,包括物流和零售業者,提供行政、包裝和零售等實習工作。福理會希望,下來三年可讓至少130人參與計劃。
精神分裂症患者馬克(化名,28歲)通過計劃已在RMA資源管理顧問公司實習約一個月,負責數據輸入工作。
聖公會社區服務的職業導師會先向雇主了解工作環境和需求,必要時提供實習生培訓,並與雇主討論如何調整工作。以馬克爲例,公司安排他工作半天,減少工作負擔。
馬克通過電郵受訪時說,他得處理不熟悉的文件時,經理會向他講解,同事也很熱心。
“身邊的人對我們患者的鼓勵和耐心非常重要。”
RMA公司董事伍大偉指出,與馬克接觸的同事都了解他的情況。
“與其說是我們提供馬克機會,其實他也爲我們提供學習機會,員工更了解特需者的問題,整個工作文化更具包容性。只要能執行工作,他與其他員工沒什麽不同。”
求職碰壁是精神病患會顧慮的問題。鍾佩融(26歲)通過朋友介紹,目前在一家學前教育中心任教。她去年因工作壓力和情感問題被診斷患有輕微躁郁症。
盡管擔心丟失工作,她今年到學前教育中心上班不久後,還是決定告訴雇主病況。
慶幸的是,雇主很體諒,在她的許可後與其他同事分享她的病況與病症信息。
鍾佩融還邀請雇主一同爲宣傳視頻入鏡。配合心理衛生日,三段宣傳視頻會從明天起陸續在福理會網站和面簿等平台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