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件工程”的調查發現,超過八成年輕人對後冠病世界的未來仍感到樂觀,而教育與培訓機會是讓他們對此有信心的最大因素。
對未來不樂觀的受訪者中,較多關注生活費與經濟前景。
推動青年工作的組織心件工程(Heartware Network)針對320名年齡介于17歲至35歲者做調查,了解他們是否對未來感到樂觀,以及影響他們看法的原因,多數受訪者在21歲及以下。
持樂觀態度的占85%,當中有23%認爲這是基于本地有良好的教育與培訓機會,18%對社會援助有信心,這是兩個普遍獲認同的原因。
至于對未來不樂觀的年輕人中,21%擔憂生活費與經濟,18%覺得未來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心件工程今年慶祝成立21周年,昨天在面向青年的對話會上發布這項調查結果。
心件工程讓年輕人
有更大平台服務社會
該機構接下來將加強培養青年義工,讓他們有更大的平台服務社會,昨天分別與關愛新加坡行動(SG Cares)以及淡馬錫基金會簽署合作備忘錄。
青年義工將有更多機會參與志願工作,包括關愛新加坡行動的項目。心件工程也將與淡馬錫基金會合作舉辦“淡馬錫店屋對話會:號召青年行動”,鼓勵年輕人將點子付諸行動,解決社會面臨的挑戰。
主辦方將根據對話會主題,例如氣候變化和心理健康,邀請年輕人參加。參與者有機會參加工作坊,獲得公共機構與私企的支持去實踐點子。
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及財政部長王瑞傑在勿洛“心動大廈”(Heartbeat@Bedok)見證簽署儀式後,與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兼律政部第二部長唐振輝,以及總理公署兼國家發展部政務部長陳傑豪與青年領袖對話,王瑞傑也是心件工程贊助人。
針對與會者詢問年輕人該如何應對未來的工作環境時,王瑞傑強調,我國青年在多元文化和種族的環境中成長,在日趨全球化的社會,具備跨文化能力、能爲他人搭建橋梁將是我國青年的優勢。
他說:“我希望你們對世界各地的人保持開放態度,不要害怕競爭,反之要加強自己的能力,才能繼續取得成功,不要擔心做不到、沒有能力競爭而錯失機會。”
唐振輝也提醒說,情緒智商、交際能力與團隊協作等軟技能將日益重要,這不能只是憑借在社交媒體如Instagram的互動,須與人面對面交流。
他認爲,志願工作是接觸他人的管道。“你要走出舒適區,與不相熟的人交流。例如,到慈懷護理機構當義工的年輕人會面對自己不習慣的環境,從中鍛煉軟技能,培養使命感與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