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無妨,但是必須速戰速決,而且失敗的後果不能太嚴重,這就與金融管理局的“監管沙盒”概念相似。
大數據、雲端基礎設施、區塊鏈,這些術語滲透了我們的日常詞彙。科技已成爲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與金融行業息息相關。
今年11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主辦的首屆“金融科技節”吸引世界各地超過6000家起步公司、科技公司、投資者、金融機構、研究機構和創新領域專業人士到訪新加坡。顯然,新加坡除了是主要的貿易中心、財富管理中心和金融中心,也正致力于建立在科技發展和創新領域的領導地位。
科技本身並不神奇,它的應用才是神奇之處。使用科技提高效率,改良銀行的方案和服務,並非什麽新鮮事。然而,當我們繼續擁抱科技和創新的同時,也要時刻謹記,科技的中心仍然是客戶,銀行的任何發展,必須以客戶爲本。
當我們在新加坡推出創新實驗室eXellerator時,其任務就是與企業密切合作,通過“以客戶爲本”的創意設計理念,以制定迎合客戶需求的新方案爲終極目標。 人們可能會問:“這不是銀行一直在做的事嗎?”也不一定。對金融機構來說,金融科技帶來的最大影響,是人和心態。
首先,它改變了企業與科技團隊合作的模式。同過去相比,現在在銀行內部,業務和科技團隊更頻密地交流,並密切合作,從確定客戶的需求到概念化、原型設計和實踐,共同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
過去,科技專家使用的語言可能非常難以理解,也不擅長與外界接觸,長時間埋頭研究軟件解決方案。現在,科技已經有了脫胎換骨的轉變。金融科技文化改變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和溝通方式。企業業者現在更能了解科技,(我們對科技的詞彙也日常化),科技團隊經過塑造後,更能符合客戶和業務的需求。
第二個沖擊是心態上的轉變,也是銀行長期生存的關鍵。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以字節和千字節來思考,而是應該更靈活,更願意嘗試新事物,並願意接受失敗。
一般來說,鑒于行業的性質,銀行擁有相對保守的心態。然而,世界已經轉變,我們若不主動改變就會落後甚至被淘汰。因此,我們鼓勵團隊在安全的範圍內,創建新想法,告訴他們:失敗無妨,但是必須速戰速決,而且失敗的後果不能太嚴重,這就與金融管理局的“監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概念相似。
最後,銀行不必是科技公司,但我們的想法必須像科技公司一樣。這樣,使用我們服務的最終用戶,也就是我們的客戶,將受益于這個心態上的轉變,並獲得更好、更快、以及爲他們量身定制的服務。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提出創新的主意,這就是銀行著手培植具創意和創新文化的原因。
(作者爲渣打銀行新加坡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