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科技的監管經曆了一條從“自由放任”到“監管整治”再到“強勢監管”的道路。強監管不利于金融創新,于是中國開始試點試行“監管沙盒”作爲監管和創新的平衡機制,這或許將解鎖一個新的監管時代。
撰文 | 王別鬧
出品 | 熱浪財經
2016年開始中國金融科技産業開始展露頭角,到2019年已經表現出了成熟發展態勢。短短幾年時間,隨著社會整體消費環境的變化,我國金融科技進入成熟發展態勢。據不完全統計,中國90%以上的金融機構已介入和運用金融科技來推動金融服務。
金融科技的飛速發展給金融業帶來了深刻變革,科技賦能傳統金融服務衍生出了新的互聯網金融業態,如移動支付、網絡借貸、網絡衆籌、互聯網保險等等。同樣,伴隨著商機的同時還有風險,這給金融監管部分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中國開啓“監管沙盒”新時代
我國金融監管機構于今年首次系統性歸納、論述金融科技的發展路徑,相關政策日趨明朗,金融科技監管也隨著行業發展被提上議程。2019年8月,首個金融科技頂層設計《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發布,其中確定了六方面重點任務,包括加強金融科技戰略部署、強化金融科技合理應用、賦能金融服務提質增效、增強金融風險技防能力、加大金融審慎監管力度、夯實金融科技基礎支撐。
3個月後,北京市于12月5日在全國率先啓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兩天後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開會披露了北京市金融科技應用試點和創新監管試點最新進展,並提出探索構建包容審慎的中國版“監管沙盒”。據媒體公開報道,央行營管部發言人在12月7日北京市金融監管局舉辦的”北京金融科技工作媒體交流會”上透露,目前已77家企業入圍監管試點,46個金融科技項目獲批,涉及金融、醫療、社保、養老、三農等多個領域,囊括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金融科技前沿技術的最新成果。
據新華網12月10日報道,重慶兩江新區將依托江北嘴金融科技港在重慶率先試點金融科技“監管沙盒”,下一步將在重慶範圍內遴選符合條件的金融科技企業,進一步營造安全、開放的金融科技發展環境。
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的設立目的是探索出符合我國國情、經濟發展趨勢和需要、與國際接軌的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這個監管工具的作用,一是能夠引導持牌金融機構依法合規的開展業務、能夠有效地保護消費者權益,二還能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賦能金融提質增效,營造出一個安全、普惠、開放的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環境。
監管沙盒就像是把創新風險關進制度的籠子裏。這個籠子是較從前更爲柔性的管理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公開、産品公示、公共監督等形式引導持牌機構依法合規地創新。行業因此獲得了一定的自主權,金融科技企業開發創新産品、測試産品、提供服務、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和營銷方式時,不用一碰到問題立刻受到監管規則的約束,獲得很大的自主發展權。
監管沙盒爲金融創新産品提供測試機制、消費者保護機制和激勵機制,其實驗性、隔離性和監控性能夠保證即便既有監管框架降低測試門檻,也能確保創新測試帶來的風險不會從企業傳導到消費者身上。
監管沙盒的國際史
監管沙盒機制屬于監管科技或金融科技監管的有效組成部分,從全球範圍來看,許多國家都高度重視金融科技監管,還爲此成立專門的監管機構,以更好地引導、管理金融科技的發展。
監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的概念由英國政府于2015年3月率先提出。
英國金融行爲監管局(FCA)把“監管沙盒”定義成一個“安全空間”。打個比方來說,金融科技企業把消費者們進來體驗自家創新的金融産品、服務、商業模式和營銷方式。進房間之前,消費者們對可能有的風險完全了然,如果有了損失還能獲得企業提供的一定補償。監管部門對房間的規則不設置過多要求,企業在保護消費者的前提下可以大膽創新。
監管沙盒流程
如上圖,FCA根據申請者的具體情況來給予完整性授權或限制性授權,取得授權的企業進入虛擬沙盒測試,測試過程有監管、監督機構負責保護消費者權益,監督測試企業不能違規操作,研究中心的專家組會給監管機構提供專業上的支持和幫助,如果測試結果良好創新企業可獲得技術許可,投放社會。
可以看出,在監管沙盒體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對金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FCA要求進入監管沙盒的公司只能對已經同意參加測試的客戶測試他們的新産品,並且在客戶同意前應告知潛在風險和可獲得的補償。參加測試是爲了讓相關産品和服務充分地暴露出缺陷和風險,以避免在社會大規模推出後會帶來巨大損失。
2016年3月,澳大利亞澳財長莫裏森發布聲明稱,聯邦政府將批准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ASIC)成立並管理監管沙盒。開始之初FCA在一年中對175家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了幫助,但最後獲得經營許可的只有5家。
之後澳大利亞推出了更加寬松的管理舉措:所有符合條件的金融科技公司,只要向ASIC申請備案之後,即便沒有金融服務牌照或信貸許可證也可以測試特定業務,並且之後ASIC可能根據具體的測試結果修改相關法律。
2016年6月,新加坡比上面兩位更加激進,爲了加強國家在區塊鏈技術上的發展,新加坡表示歡迎各類金融創新,哪怕和目前法律法規有所沖突也不用擔心,只要你能預先備案並在他們指導下開展業務,即便以後業務被官方終止也不會追求法律責任,赤裸裸的“只要你敢,只要我有”。
美國爲了保持和英國、新加坡、香港等地的競爭力,財政部討論了簡化支付系統的技術,並且提及創新監管沙盒的發展。2016年8月,美國股票市場結構咨詢委員會高級副總裁在納斯達克開場發言中提出,“監管沙盒”概念可以延續到市場,並提倡使用市場模擬加速推進。2017年3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FINRA公司注冊的經紀自營商Quisa提出申請,要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向金融科技行業提供指導時考慮采用“監管沙盒”。
亞利桑那州監管沙盒宣傳圖
直到2018年7月美國才出現第一個實施金融科技監管沙盒的州——亞利桑那州,亞利桑那州一直走在采用加密貨幣的前沿,推出監管沙盒機制不僅幫助該州金融科技創新企業節省冗余和高昂的監管成本,並且還爲該州吸引到了不少金融科技創新企業。
2016年9月,主要負責維持香港貨幣及銀行體系穩定的香港金融管理局(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HKMA)推出監管沙盒,爲渴望進行業務創新的香港銀行及其配套的科技公司在不完全符合當前監管規定的情況下,能夠進入“試驗區”內進行金融産品的創新試行。
除了以上國家和地區,阿布紮比、馬來西亞等國家也先後加入了“監管沙盒”模式的探索行列。
業內人士評論稱,監管沙盒給金融科技的新産品、新業務、新模式提供了探索空間,促進企業更好發展的同時也爲相關的監管提供了雙向互動的機制。監管沙盒減少了金融創新投入市場的成本和時間,經過監管部門的測試認可再進入市場能夠保護投資者利益。健康的經營環境、完善的監管體系爲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供應鏈金融、區塊鏈金融等業務發展創造了更多可能,監管沙盒需要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融合,也給新興技術公司提供了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