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因爲各種原因到了市中心美芝路附近,我都會特意繞道去黃金坊熟食中心找點東西吃。
新加坡資深食閣Golden Mile Food Centre,也有許多遊客探尋老新加坡的味道,摸索前來。
在這裏,無論是美食博主還是附近居民,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歡的美食清單。
這幾年,最常去的店是一家叫金海壇的攤位。
她家的砂煲菜,說起來也沒有什麽特別,套用一句常用的話就是:做出了媽媽的味道,充滿了濃濃的家鄉的感覺,讓人感到溫馨……
今天是和朋友來的,就點了個炸雞豆腐煲。
而朋友則更喜歡麻油雞煲~
新加坡的傳統中餐受華南沿海一帶影響較大,更爲流行的是砂煲飯,砂煲菜相對少見。但來這裏吃飯的人也不少,食客以居民常客爲多,有些人居然一天要來吃兩頓。
到這裏的食客都會點上一個砂煲配一碗飯,加一份湯。
湯是西洋菜配枸杞煨成,簡單而營養。
慕名遠道而來的粉絲,甚至也會一個人一頓點兩個砂鍋煲!撐一點不要緊,因爲難得來一趟。砂煲菜之外,店裏還賣餃子,這是我吃過的餃子中最喜歡的了。吹彈可破的油亮外皮,隱約透出鮮美的菜肉餡兒。
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要數金海壇鍋貼的鍋巴。
那點黃燦燦的鍋巴,帶一點微焦的脆,油浸的香。金海壇鍋貼的鍋巴,不僅僅限于每個餃子底部焦黃的部分,而是像日式鍋貼一樣,鍋貼和鍋貼之間連成一大片。這一片鍋巴,吸收了菜肉汁的鮮美,餃子皮的面香和韌勁,在高溫的油香裏淬煉,開出一蓬喧賓奪主的熱鬧。
這裏面的菜,還有一道大隱隱于市的“最福建”:香脆燕餃
別處的餃子或馄饨都是用面粉做皮,但是福建的燕餃,皮也是用肉做的。將上好的豬腿瘦肉,用木棒打成肉泥,摻上適量的蕃薯粉,擀成紙片般薄,切成三寸見方的小塊,包上肉餡,做成扁食,取個好聽的名字:扁肉燕
這幾年來,金海壇的各種菜我都試了一遍。我非常不能理解,爲啥還有人喜歡吃這麻辣米粉,可以說是“很福建”的一個麻辣米粉了。
這些年的經營下來,砂煲菜已經有一批固定的客人,一天要賣出一百多份砂煲菜。
大姐每次看到顧客吃都很開心,有一種煮給家人吃的欣慰。客人對金海壇的評價,也極其樸實,說味道裏“有種家的感覺”。不過你去了可能會發現怎麽沒有“金海壇”,而只有“金海壇”。
我也是跟攤主大姐熟了,才知道這是因爲做招牌時,寫成了上面這個樣子。大姐也將錯就錯用了這個招牌,老板的性格可以說是非常隨性了。
海壇原來是中國福建的一個地名。大姐就是福建平潭人,十幾年前帶著兩個兒子來到新加坡。現在,她已經是新加坡的永久居民。
因爲對家鄉的思念,她選擇給自己的店取了這個名字。店不大,但是也不輕松。早上菜販送菜來攤位,攤位早上8點就開始准備相關的食材,晚上7、8點打烊,9點多才回家。一整年不休息,除了一年回一次中國。
大姐說回中國已經不習慣了,自己怕冷,喜歡新加坡四季如夏,環境整潔。她說,“新加坡和中國,是我的新歡和舊愛。中國是我永遠的牽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