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人士表示,本地私宅集體出售市場今年有回暖趨勢,雖然明年可能會有更多私宅項目尋求集體出售,但房地産降溫措施仍會對市場帶來不少挑戰。
本地私宅集體出售市場的“嚴冬”今年有所回暖,共有三宗項目成交,總額達到10億元。市場人士認爲,隨著不少項目重新啓動了集體出售程序,預料未來一年出現在市場上的集體出售項目將會更多。
根據仲量聯行(JLL)提供的數據,2014年和2015年這兩年,本地私宅集體出售市場非常寂靜。2014年沒有任何交易,2015年則只有一項集體出售,位于烏節路的商住大樓“通城大廈”(Thong Sia Building)以3億8000萬元的價格售出。
市場人士表示,明年可能會有更多私宅項目尋求集體出售,但房地産降溫措施仍然會給這個市場帶來不少挑戰。
智信研究與咨詢(R’ST Research)總監王伽勝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今年發展商對集體出售的興趣有所提升,兩個私有化中等入息公寓(HUDC)順福雅苑(Shunfu Ville)和Raintree Gardens都是相當可觀的項目,發展商願意爲這兩幅大型地段掏腰包,說明發展商的情緒有所改善。
其中位于瑪麗蒙地鐵站附近的順福雅苑,今年5月以6億3800萬元,集體出售給中國發展商青建地産(南洋)集團,成爲九年來最大宗的集體出售交易。
王伽勝也指出,集體出售項目業主獲得的溢價(premium)相當高,可達到50%或以上,例如Raintree Gardens業主獲得的溢價最高可達90%,“一個比較合理的溢價估計爲40%左右,這才能鼓勵業主同意出售。”
王伽勝認爲,這些項目之所以成功出售,也是因爲發展商對市區邊緣的地段有信心,並預期房地産市場于短中期內複蘇。另外,標得這些項目的發展商,如青建地産(南洋)集團,尋求拓展項目發展的領域,從之前主要發展執行共管公寓和中央區以外(OCR)項目,擴展到發展其他中央區(RCR)項目。
展望未來一年,仲量聯行預計會出現更多集體出售項目,不少項目重新啓動了集體出售進程,但最後有多少個項目能夠成功推出並售出,得看項目能多快獲得80%業主同意、以及業主們的價格預期。
潛在的集體出售項目包括那些並未根據最高容積率比率建造的項目,也包括過往沒有成功出售的項目以及最近私有化的中等入息公寓。
查詢集體出售雖增加 但斷言市場複蘇還過早
世邦魏理仕(CBRE)物業投資部董事陳威礽受詢時表示,關于集體出售的詢問有所增加,過去三個月平均每個月收到三四個關于集體出售的詢問,但目前要斷定集體出售市場複蘇還爲時過早。
萊坊(Knight Frank)執行董事兼房地産投資與資金市場部主管羅凱傑受訪時表示,目前約有10個項目尋求集體出售。萊坊著手進行的項目包括位于後港7道的Rio Casa、烏節路地帶的One Tree Hill Gardens、武吉知馬一帶的Dunearn Court。
據了解,之前出售不成功的諾曼頓園(Normanton Park)和珍珠苑(Pearl Bank Apartments)也在尋求再次推出。
王伽勝認爲,明年的集體出售市場會比今年略有進步,他預計明年可能有五幅地段成功集體出售。
房地産降溫措施不利集體出售市場
不過,分析師認爲,集體出售市場依然面對了挑戰。
羅凱傑指出,政府推出的多項房地産降溫措施,都不利于集體出售市場。
尋求集體出售的賣家,往往需要購買新的住宅單位。額外買家印花稅(ABSD)意味著,他們在購買新私宅時,在現有印花稅的基礎上得要支付額外7%的稅率。總償債率(TDSR)則意味著,他們的貸款總額受到限制。
羅凱傑表示,賣家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後,便會要求更高的出售價格,有些屋主可能因爲上述因素而不願意出售,而集體出售得獲得至少80%屋主的同意。
陳威礽說:“發展商往往會先選擇參與政府售地計劃,因爲集體出售的過程可能非常冗長,可長達半年到一年,也面對高庭不批准的風險。”政府售地計劃則非常直截了當,因此集體出售市場的表現也要看政府售地計劃的規模。
國家發展部上周公布2017年上半年的政府售地計劃(GLS)名單,共推出五幅正選名單(Confirmed List)地段和10幅備售名單(Reserve List)地段,可爲市場增添多達7465個私宅單位。
陳威礽也指出,若是有地段優越的永久地契推出求售,相信會吸引發展商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