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故事要從她說起
張博
凱薩琳·甘博·科倫
Catherine Gamble Curran (1926-2007)
雖是個美國人,但她卻出生在1926年的北平,只因有個為中國而瘋狂的爸,西德尼·甘博(Sydney Gamble)。
坐坐轎子蠻愜意
而她的爸爸愛上中國也要拜他的父母所賜。1908年,少年甘博與父母一起旅行時來到了杭州,他一下子就被這個東方古老神秘的國度迷住了。用他自己的話說,他的第一次訪華像是「被一隻東方的昆蟲,叮咬了一口」。
西德尼·甘博(1890—1968)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寶潔公司創始人之一詹姆斯·甘博的孫子。他是一位研究中國的學者和社會學家,也是一位頗有成就的業餘攝影師。從1917年至1932年期間,甘博曾四次來到中國,拍攝了大量照片。為中國這一重要歷史時期留下了珍貴的影像檔案。他的鏡頭記錄了中國各地社會風俗、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樣珍貴的畫面如今已存世不多。甘博這些老照片,真實、形象地展示了「五·四」前後的中國政治、經濟、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
知道爸爸愛中國,但凱特琳知道得不夠完整。1984年,也就是甘博去世了15年後,凱特琳在普林斯頓亞洲協會的一次會議上看到了許多有關中國風土人情的照片投影,而那些美麗而又奇異的照片都是爸爸拍攝的。
現在我們不得而知她究竟看到了哪些。是100多年前湖北宜昌街邊的菜販、濟南太廟裡的香客還是北京雨後泥濘的胡同?
100多年的中國人值得書寫的不僅僅只有那些載入史冊的歷史事件。和我們隔著100多年的時光,他們也是普通人,有喜怒哀樂、盤算著柴米油鹽。
為了挖掘更多的影響資料,凱特琳在紐約家中進行了仔細地翻撿,並最終在閣樓里發現了爸爸最為珍貴的遺產。存放在紫檀木箱子裡的5000多張記錄了中國各地社會風俗、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照片底片。
1989年,這些相片首次在北美19個城市及中國內地13個城市巡迴展出,引起巨大轟動。
這些照片於2006年被甘博家族捐贈給了,如今在崑山杜克大學學術樓的走廊里,也能看到這幾千張老照片中的一部分。
1918年11月28日,慶祝一戰勝利大閱兵,當時的大總統徐世昌在太和殿講演
1919年6月3日,北京大學的學生正在街頭演講,抗議北洋政府軟弱的外交政策。幾個軍警前來干涉
1925年3月,孫中山葬禮在北京中山公園舉行,政治人物和北京各界市民前往弔唁
頤和園昆明湖長提上的玉帶橋
富豪人家前呼後擁的結婚場面
旗人婦孺
鼓樂班子
雨後泥濘的胡同
幼兒園裡的孩子
製作地毯
囚犯
監獄犯人做火柴
語言學校的考試
喇嘛
雍和宮喇嘛跳鬼舞
背著工具外出做活的木匠
掏糞人
機械車間
喪葬上的紙人僕人
喪葬品紙馬車
葬禮上的巨幅紙人
喪葬品仙女紙人
觀火台
中國老農,麻木的群表情
1919年,杭州,裝大碗茶的大壺
廣東東莞橋頭鎮,基督教福音堂
1919年,杭州,制傘店
天津,警察的裝扮
注意看這位警察的帽子,雖是民國了,
但警察的帽子與大清朝衙門裡的衙役帽子樣式很像
杭州,大運河裡裝載木材的船隻
湖北宜昌,街邊的菜販
1919年,河北保定,育嬰堂收養的棄兒
濟南,太廟裡的香客
杭州,用牛拉水
安慶,坐落於迎江寺內的振風塔
1917年,四川,一戶藏族家庭成員
1917年,四川潼川,磨面
1917年,四川,帶棚子的獨輪車
杭州,街邊小吃店
河南開封,一對外國夫妻在中國
1917年,湖北宜昌,街頭理髮攤點
簍。
由牲畜牽引,後面有人把扶,
用來完成開溝和播種兩項工作,
這種農具在東北使用比較普遍,
它也是現代播種機的前身。
杭州,基督教青年會
中國表情
廣州,士兵
天津,洋大夫給中國兒童看病
1917年,四川,遂寧縣城街上行人
天津,一位姓周的先生
湖北宜昌,貨船靠岸
1917年,四川,藏族喇嘛廟窗戶
1917年,四川新都縣,一個寺廟裡的主持
天津,居住在窩棚里的難民婦女
1917年,四川遂寧縣,做草鞋
1919年,杭州,現場表演做鼓
天津,東馬路青年會門前等待新人的馬拉轎車
木匠鋪
盲人
老外研究強國要訣
老年婦女乞丐,懷裡還揣著一個孩子
1917年,重慶,敲鼓
1917年,四川遂寧縣,水果攤
天津,馬車
澳門,在澳門的尼泊爾人
天津,富家弟子的婚禮
1917年,成都挑夫
杭州,雷峰塔,1924年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