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教師可報名參加爲期兩天的新課程,內容包括學習如何觀察幼兒的口語互動能力、布置學習環境,以及制作促進互動的教學工具。
蘇德銘 報道
家中常用的杯蓋與水果或動物等圖案剪紙結合起來,其實就能作爲引導幼兒學習華文的教學工具,激發他們的語言發展潛能。
本地托嬰所、托兒所和幼稚園的教師即日起可報讀新辦課程,學習如何制作教學工具,以及與幼兒的互動技巧,來促進華文教學。
“與0到3歲幼兒互動技巧培訓課程”由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新苗師範學院(SEED Institute)和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聯合推出。
教育部兼貿工部政務次長劉燕玲昨天在該課程的媒體發布會上指出,0到3歲是幼兒吸取知識的“黃金時期”,因此應趁此時激發華文學習。
劉燕玲:一出世就接觸
學華語事半功倍
她說:“所謂‘三歲定終身’,新加坡國立大學一份研究報告就顯示,幼兒若生長于雙語環境,一出世就接觸華語,他們對華語的聲調會更敏感,學習起來就事半功倍。”
也是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主席的劉燕玲指出,現今有更多家長把孩子送到托嬰或托兒所托管,因此幼兒教師的培訓及教學工具的開發更受重視。
財政部長王瑞傑最近在今年的財政年預算案聲明中宣布,在2020年或之前,托嬰所的名額將從4000個增至超過8000個,以滿足更多家庭對托嬰服務的需求。
劉燕玲說:“希望幼兒教師的教學能力獲提升後會讓幼兒們多接觸華文,讓華文成爲他們生活中實用的語言。”
報讀新課程的幼兒教師可在爲期兩天的課程中學習如何觀察幼兒的口語互動能力、布置學習環境,以及制作促進互動的教學工具。
例如在杯蓋內側貼上圖案剪紙,就能玩掀杯蓋配對圖案的遊戲,同時讓幼兒熟悉華文名詞。
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的學前組用了約三個月的時間,制作20多種教學工具,也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活動,准備在課程中傳授。
帶領設計新教學工具的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學前組委員林美蓮博士受訪時說:“學員上課後也得‘做作業’,嘗試設計新的教具,那我們的教材資源也能不斷擴充。”
有10年幼教經驗的劉玉霞(55歲)是昨天首批上課的學員之一,她目前是職總幼樂園的華文教師。她過去主要教5歲以上的孩子,今年剛開始教0到3歲的幼兒。
她告訴記者:“引導年紀小的孩子學習並不容易,因此我決定上課吸取這方面的知識。我希望以後能設計自己適用的教學工具。”
獲津貼後報名費是19元6角
“與0到3歲幼兒互動技巧培訓課程”每個月會分別在新苗師範學院和華文教研中心各辦一次,每班名額爲40人。獲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津貼後,報名費是19元6角。
劉燕玲預計到今年底,將有至少500名幼兒教師報讀該課程。她也指出,雖然有家長表示有興趣上課,但該課程目前只爲幼兒教師開辦。
“對于是否讓家長報名,或是每個月開更多班,我們會再進一步探討,因爲這些都關系到資源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