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雲舟 報道
爲多元社會打造持久和平的前提,是擁有一個尊重和兼顧各社群需求的政治和社會結構,以及一套各社群認同並用以維護共同空間的原則。
律政部長兼內政部長尚穆根昨天出席由新加坡南洋孔教會主辦的“儒家與回教”座談會並致辭時指出這點。
他說,這樣的社會結構必須能夠保護宗教自由、表達的自由,以及無論膚色、言語或宗教,爲所有國人提供保障。
協調社群關系、拓展共同空間的一些原則包括包容性、相互尊重、相互禮讓及堅決反對仇恨言論和仇恨行爲。尚穆根強調,著重國民相互間的共同之處,才能避免排他思維、擴大分歧的行爲和離間社群的思想在本地生根,保護我國的社會結構。
“文明沖突”局面可避免
“‘文明沖突’並非在所難免,但我們必須避免這樣的局面出現,這個局面是可以避免的。新加坡取得族群和宗教和諧的模式近乎完美……我們接受和歡慶彼此間的差異,也建立了一套牢固的法律體系,國人無論來自多數或少數族群都不能相互诋毀或發出傷害其他種族和宗教的言論,宗教自由也受到有力保護。”
昨天是主辦方第二次舉辦“儒家與回教”座談會,吸引約300名公衆參加,包括新加坡穆斯林皈依協會成員和回教理事會代表。
尚穆根表示,希望這類活動往後也有主流回教機構參與推廣,加大影響力,促進種族和宗教社群之間的相互理解。
尚穆根在場外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如果有更多回教組織,不單是馬來回教組織前來參與,推廣知識和學習,那將更好。這不是宣導皈依宗教,而是推廣知識和學習,打造更具包容和相互接受的環境。”
在全球面對諸多不確定性的當兒,不同文化、種族和宗教之間更有必要展開具建設性的對話。尚穆根指出,中華文明和伊斯蘭文明雖然有著不同的語言和習俗,但在曆史、哲學和修身之道有著共同之處,而不同文化間的普世價值對于克服時艱具有啓示意義。
座談會的其中一名主講人、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兼中華研究院副院長鄭文泉博士在會上就“回教的和平之路”發表看法時,也以“性相近、習相遠”指出儒家和回教應從相同處進行了解的看法。
鄭文泉也是雪蘭莪研究院教育與文化局委員(宗教文明對話負責人)。
他建議,可從儒家“患不知人也”的角度出發,嘗試多了解回教。他在談及回教世界發生的紛爭時說:“我們要問我們有多了解回教,而不是問回教多了解儒家……我們不應把發生在回教地區的事件都看成是跟回教有關聯,它們可能跟回教沒有關聯。”
另一名主講人、新加坡穆斯林皈依協會教育處執行員馬永堅則在會上分享“伊斯蘭的和平觀念”。友諾士族群互信圈副主席、孔教會董事耶亞華擔任座談會特別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