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被卡事故發生的地點或涉及的器物和設備,包括機器、門、欄杆、水管、電動扶梯和建築物縫隙等。民防部隊提供給《聯合早報》的數據顯示,當局在2014年共接獲113起通報,前年有115起,去年則有116起。
過去三年,本地平均每三天發生一起涉及手腳,甚至是頭部被卡住的事故,需要出動新加坡民防部隊解救。
民防部隊提供給《聯合早報》的數據顯示,當局在2014年共接獲113起通報,前年有115起,去年則有116起。
這些受困事故發生的地點或涉及的器物和設備,包括機器、門、欄杆、水管、電動扶梯和建築物縫隙等。
涉及機器的事故一般是事主工作時,手不慎被卷入機器,例如甘蔗機、絞肉機和印刷機等,民防人員往往要掰開機器才能救出事主。
談及衆多不同受困情況,災難拯救隊(DART)司令周經祝中校(45歲)告訴記者,手卡水管事故的拯救過程最耗時。其中一起發生在上月22日,地點在後港8道第671座組屋的七樓單位。
現年67歲男子當時爲清理廚房水槽下的水管,把手伸進地漏(地板上的排水孔)清理,結果整個右手臂被卡住。
由于妻子不在家,他大聲呼救近七個小時,到晚上7時許才被鄰居發現,趕緊通知民防部隊。民防部隊前後派出20人到場,包括九名災難拯救隊人員。
周經祝說,傷者半個身子在水槽儲物處裏,使空間變得更爲窄小,救援人員也看不清受困狀況。另外,傷者受困已久,手已腫起來,使任務更加困難。
確定傷者的情況良好後,他們決定先從正下方六樓單位用工具切開水管,再鑽開厚實的天花板,試圖讓他脫困。周經祝說:“傷者就在上面,我們每一步必須謹慎小心。”
好不容易鑽開六樓天花板後,救援人員卻發現水管和地漏還和加厚的七樓地磚緊緊附著。他們只好回到七樓,沿著地漏的邊緣切割,終于救出傷者,當時地漏還卡在傷者的手臂上。
曆時約三個小時的救援過程,醫護人員一直在提供傷者氧氣,陳笃生醫院的醫療隊伍也在場待命。
新加坡衛生水喉協會會長陳偉德(54歲)說,一般家用地漏的洞口直徑爲100毫米,往下約300毫米就是水管的彎曲處,以手代勞清理或撿起掉落的東西並非不可能,但是水喉匠多數時候還是會使用工具,而不是用手。
他說:“如果不清楚水管的結構,就隨便伸手亂掏,反而會弄巧反拙,令自己受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