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QQ是締造騰訊社交帝國的基石的話,那麽微信就是搭建社交帝國的一磚一瓦,其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性讓張小龍在産品設計上趨于保守。進入2020年,微信則一改産品設計上的保守,開始變得有些“激進”,那麽,我們要如何理解微信的這些改變,微信的這些改變又將劍指何方?
1
拯救公衆號
微信的社交功能,除了收發信息的即時通信功能以外,更爲重要的則是朋友圈與公衆號。他們分別承載了微信的熟人社交與社交媒體的功能。
那麽,有什麽方法,既可以激發優質內容的生産,又不純粹以流量爲導向,還能爲原創者帶來可觀的收入呢,于是乎,公衆號的付費功能呼之欲出。
2
私域流量——微信的“大殺器”
不知從何時起,“私域流量”這個概念開始火熱起來。仿佛只要在互聯網上建立連接,連接的另一端就是“私域流量”。直覺告訴我,這個詞被濫用了。
國金證券的互聯網傳媒首席裴培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分析師,他在互聯網與娛樂怪盜團的公衆號上發過一篇《企業微信:到底是私域流量的殺手锏,還是紙老虎?》,其中提到一個觀點,我深表認同,即微信流量是符合“私域流量”這個概念的少量應用之一且是最重要的應用。
“私域流量”之所以重要,在于其連接的私密性、穩定性與高效性。簡單地說,你能想到的最爲穩定且隱私的關系絕大部分都是通過微信建立的,而這些關系又保證了傳播的高效與廣泛。舉個簡單的例子,當年拼多多的崛起,就是拜微信所賜,“誘導式分享”爲拼多多在早期積累了大量的用戶。
不過後來,爲了維護微信生態的健康,微信打擊“誘導式分享”的力度越來越大,連自己的“小弟”拼多多、京東等也不放過。你以爲微信坐擁這些龐大的私域流量,不想變現嗎,張小龍的考慮比這些更遠。爲了短期變現而把微信搞得烏煙瘴氣,是張小龍一直以來極力避免的。
把微信好友上限放開,意味著張小龍的“克制”也開始松動了。把好友限定放開,對于微信而言非常簡單,但微信的每一個,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改動,都像打開了一個潘多拉魔盒。就像張小龍說的“我們擴大5000好友這個限定非常容易,但是對于它帶來的影響,說實話誠惶誠恐,我們會反複思考。”
放開微信好友上線,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擴充了這100萬人乃至未來更多的人的私域流量。以往,一個大V、一個微商、一個內容原創者,只能加到5000個好友,要再發展好友,就只能開新號,然後又需要買新手機或者開微信分身。並且分發信息與溝通的時候,又得反複切換,工作量翻了幾倍。所以說,擴充好友上限對這些靠私域流量變現的人而言,絕對是大利好,一個微信能解決的問題,爲什麽要用兩個呢?
並且,在産品設計的時候,爲了區分強社交與弱社交,微信加入了“僅聊天”的選項。微信既想保持熟人社交的純淨度,又爲大V、微商、創作者等流量運營的門又開的更大了。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同樣的劇情在中國上演,百度、阿裏、騰訊經過了幾年的厮殺,幸運的殺出重圍,成就了後來中國互聯網的“三國演義”。
BAT在卡住了自己的老巢後,自然蠢蠢欲動,要去掏對方的老巢。早先的三大巨頭,都還沒什麽兄弟夥,不得不赤膊親自上陣。
搜索起家的百度,開始做電商(有啊),做社交(貼吧);社交起家的騰訊,開始做搜索(搜搜),做電商(拍拍);電商起家的阿裏,開始做搜索(屏蔽百度),做社交(旺旺)。
雖然彼時巨頭們不停地秀肌肉,信心滿滿的都想把對方幹掉,成就“帝國一統”。不過,後來的劇情我們也都看到了,百度的電商和社交、騰訊的搜索和電商、阿裏的搜索和社交,無一例外皆“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巨頭們逐漸明白,與其排重兵攻打對方的堡壘,不如先守住自己的基本盤,提供強勁的資金、流量資源,通過資本的紐帶,連接外部創業公司,極大擴大公司生態邊界,讓可能的顛覆者成爲自己的朋友,而不是自己變成他們的敵人。正所謂“守正,才能出奇”。
此後,中國互聯網的三國爭霸,進入第二階段。
騰訊先後入股京東和拼多多,與阿裏在電商領域打起了遊擊,又成爲搜狗的最大股東,利用自身流量扶持起了位列百度之後的國內第二大搜索引擎。阿裏入股了新浪微博和陌陌,分別是中國最大的媒體社交平台和陌生人社交平台。
BAT從台前退到幕後,擔任了指揮官的角色,給錢、給流量、給資源,扶持了一批批“小弟”不斷的“騷擾”對手。事實證明,這樣的戰術有時能取得奇效。譬如騰訊扶持起來的京東和拼多多,就差點動搖了阿裏電商的根基。
實際上,電商、搜索和社交三者之中,社交因其極高的遷移成本和使用慣性依賴,其堡壘應該是最爲穩固的,事實證明也的確如此。阿裏尚有京東、拼多多,百度尚有搜狗等強大對手,而微信在社交領域則幾無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