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行業,區塊鏈意味著什麽?
風口、模式、裂變、補貼大戰、野蠻生長……這些科技創投圈耳熟能詳的詞彙,代表了一個曾經瘋狂的時代——在資本的助推下,一代又一代的互聯網獨角獸企業誕生、成長,也最終走向輝煌或滅亡。
2016年下半年開始的共享單車大戰,將這一模式推向巅峰。然而,在互聯網野蠻生長的背後,帶來的卻是混亂、無序和缺乏信任。
以醫療行業爲例,20年來,不斷有互聯網從業者試圖以互聯網改造醫療行業。然而,互聯網與醫療的結合,不但沒能賦能醫療行業,反而放大了醫療行業的種種亂象,例如,讓莆田系醫院獲得了更多獲客渠道,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究其原因,是互聯網技術可以提升信息交互的效率,卻難以提升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程度。而區塊鏈,正是解決後者的一劑良藥。
01
信任機器
2015年,《經濟學人》雜志首次報道區塊鏈,並將其喻爲“制造信任的機器”(The trust machine)。區塊鏈依靠獨特的共識與激勵機制,讓彼此猜忌的群體之間迅速建立信任,並將建立信任的成本降到最低。
2019年12月初,在集聚了諸多中科院院士和各領域專家的中科院“區塊鏈技術與應用”前沿論壇上,迅雷集團CEO、網心科技CEO陳磊從産業應用的視角,認爲“區塊鏈通過算法和技術手段構建規則、秩序和信任,可以解決互聯網野蠻生長引發的諸多問題,助力數字經濟高效、有序、可信發展。”
區塊鏈通過密碼學手段,建立了一套可追溯、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賬本,將建立信任的成本降低到了極低值。在區塊鏈上,各個鏈上主體無需引入第三方的權威平台,就可以迅速解決互信難題。
也就是說,用好區塊鏈,網絡犯罪、網絡謠言、網絡侵權等一系列網絡時代特有的難題,也許都將迎刃而解。而在實際的社會和經濟場景中,區塊鏈的賦能作用,正在逐漸顯現。
在醫療領域,區塊鏈從業者們跳出傳統互聯網企業厮殺的C端市場,開始嘗試在B端賦能醫療行業。
2019年7月,迅雷旗下網心科技打造的底層區塊鏈技術——迅雷鏈與泰國那黎宣大學合作,爲後者旗下的近500家醫療機構實現了患者病例信息的上鏈與信息流轉。借助迅雷鏈這一高性能區塊鏈平台,當地患者可以避免重複檢查,整個地區的醫療行業信息化水平與運轉效率,也獲得了提升。
在醫療領域之外,經濟生活中最需要信任、規則和秩序的金融領域,也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地管理。
以供應鏈金融爲例,這是一個典型的多主體參與場景,傳統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往往難以解決多個主題之間的信任問題。有了區塊鏈技術,各個主體的應收賬款、征信數據等信息,都可以通過標准化的形式上鏈處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也有望得到改善。
在信任機制的助力下,區塊鏈不僅有機會改變醫療和金融行業,還將落地于公益、民生、政務等更多領域。這也意味著,在即將來臨的産業互聯網時代,區塊鏈已經成爲了整個行業的必備技術。
整個區塊鏈行業也在産業互聯網上進行了大量布局。現在,大多數ToB類區塊鏈企業,都已經推出了面向各個産業的區塊鏈解決方案。在政務方面,區塊鏈可以用于智慧政務和協作;在能源行業,區塊鏈也被用于售電、碳排放權交易;而在整個工業領域,區塊鏈則有機會建立起新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解決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
區塊鏈,已經成爲了産業互聯網時代的一大利器。以迅雷鏈爲例,針對金融、民生、司法、醫療、政務、工業六大領域,迅雷鏈推出了16項區塊鏈産品解決方案,涵蓋可信存證、電子票據流轉、供應鏈金融、智慧工業數據協作等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