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各地持續深入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新動能發展,社會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企業負擔持續下降,“三新”經濟持續湧現,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新動能發展成效進一步顯現,創新能力在世界排名持續提高。展望2020年,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加速向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滲透,傳統經濟轉型升級速度將明顯加快,創新發展和融合發展形成的新業態新模式將在各個領域大量湧現,新型生活性服務業、數字經濟和平台經濟有望較快增長,新動能對高質量發展的推動作用將更加顯著。
新一代信息化基礎設施更加完備
2019年,我國“三新經濟”蓬勃發展。伴隨著“互聯網+”向生産、生活各領域快速拓展,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通信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入融合,培育出越來越多的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在生産領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標識解析體系已經初步構建,建成了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武漢等五大國家頂級節點;由工業企業、信息通信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行業企業共同組成的工業互聯網産業聯盟成員已超過1200家,網絡協同制造、管理決策優化、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服務等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
在生活領域,移動APP實現衣食住行全領域覆蓋,第三方支付交易額全球領先,“互聯網+政務/醫療/娛樂/教育/旅遊/餐飲/購物/”等新業態呈現蓬勃發展態勢,全方位提升了人民群衆生活、工作、文化、娛樂、教育等方面的生活質量。
2020年我國新動能發展存在五大有利條件。一是第四次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由醞釀期進入爆發期。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正在掀起第四次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推動人類社會邁向智能時代。從數據、算力、算法、技術成本等方面看,智能技術革命的基礎條件完全成熟,技術演進已經從導入期進入拓展期,以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大數據以及共享經濟等爲代表的新興産業呈現快速發展勢頭。我國新一輪科技和産業變革大潮已然興起,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智能制造技術等領域成爲引領科技創新的重點方向,互聯網與工業、農業、醫療、旅遊、交通等行業不斷深入融合,5G應用快速推廣,制造業大規模進行數字化轉型,這些都將成爲新動能發展的重要源泉。
二是營商環境建設進入了法治化、市場化的發展新階段。2019年10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核通過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這意味著2020年我國營商環境建設將進入更加法治化、市場化和規範化的發展階段。
三是我國新一代信息化基礎設施更加完備。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纖和4G網絡,全國行政村光纖和4G網絡通達率超過98%;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和移動寬帶人口普及率達90%左右;IPv6網絡和終端准備就緒,已經進入應用階段。工業互聯網的網絡、平台、安全三大體系正全方位同步推進,具備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超過50家,重點平台平均工業設備連接數近60萬台、工業APP達1500個。
四是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利用外資有望保持較快增長。外資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時代發展新動能需要外資提供強大助力。2020年我國將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以更大力度放寬市場准入和保護外商在華合法權益,必將更加有利于吸引境外高端資本對我國的流入。
五是企業稅費負擔將持續下降。按照相關部署,2020年將進一步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確保制造業等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建築業和交通運輸業等行業稅負有所降低,確保其他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同時,研發經費投入強度不足,核心領域的技術創新能力較落後,監管模式不適應新動能發展趨勢,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方面仍有待完善。
2020年新動能發展步伐加快
2020年新舊動能接續和新動能發展步伐加快。一是農業現代化發展將提速。農業數字化轉型將加速推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在農業生産經營管理中將獲得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種植業、種業、畜牧業、漁業、農産品加工業將更加深度融合。
小農戶將加速進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政府將下大力氣,完善針對小農戶的扶持政策,通過啓動家庭農場培育計劃、實施小農戶能力提升工程、加強小農戶科技裝備應用等多種方式,帶動小農戶發展新産業新業態,提升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能力,使其能更好分享現代化農業發展成果。
二是現代制造強國建設將加速。傳統産業加速改造升級。政府將進一步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將固定資産加速折舊優惠政策擴大至全部制造業領域。鼓勵實施“智能化+”和“互聯網+”技改工程,推動冶金、石化、建材、紡織、食品等傳統産業,進行設備更新換代、質量品牌提升、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和服務型制造等技術改造,提高先進産能比重。
三是新型服務業方興未艾。政府將采取多種措施鼓勵與互聯網、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相結合的新型生活性服務業快速發展。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構建泛在先進的交通信息基礎設施,大力發展共享交通,打造基于移動智能終端技術的服務系統,實現出行即服務。促進社區養老服務業發展,依托“互聯網+”提供“點菜式”就近便捷養老服務,支持連鎖化、綜合化、品牌化運營。
新型生産性服務業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勢頭更加明顯。鼓勵互聯網、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相結合的新型生産性服務業發展,加快新型生産性服務業與農業融合,探索建立農業社會化服務綜合平台,引導農業生産向生産、服務一體化轉型。
平台數據與數字經濟加速發展。政府將不斷完善數字經濟發展政策體系,依靠信息通信技術創新驅動,加快推動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賦能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
打通政策落實“最後一公裏”
切實打通政策落實“最後一公裏”。針對當前新動能存在的問題,重點對鼓勵中小微企業創新、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生態、知識産權保護、稅收優惠、成果轉移轉化、科技金融、軍民融合、科研體制改革、人才引進和激勵等政策措施的落實情況定期開展專項督查和評估,動態頒布並落實改進舉措。
加大科技創新支持力度。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投入,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抓緊布局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健全以企業爲主體的産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支持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的創新。全面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健全知識産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促進發明創造和轉化運用。加大技術改造支持力度,破解低端産能過剩、高端供給不足的結構性矛盾,促進實體經濟新舊動能順利轉換。加大産教融合支持力度,構建産業人才培養培訓新體系,完善學曆教育與培訓並重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與産業轉型升級銜接配套。
建立健全包容審慎協同監管機制。對一些發展相對成熟的新業態,實行包容審慎監管,並鼓勵龍頭企業和行業協會主動制定企業標准,參與制定行業監管政策。對剛剛興起的新業態,本著鼓勵創新的態度和寬容對待原則,設置一定的“觀察期”,鼓勵其積極發展,對于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積極協助解決。對于形成較大規模但缺乏標准的新興行業,及時制定出台相關産品和服務標准,爲新産品新服務進入市場提供保障。對潛在風險大、可能造成嚴重不良後果的,嚴格監管;對非法經營的,堅決依法予以取締。
建立適應新動能發展的統計體系。按照現有的統計體系,這些年來包括中國和美國在內的世界主要國家的勞動生産率走勢正好相反,出現了持續下降的發展態勢。這種“生産率悖論”表明,第四次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帶來的進步成果中絕大多數可能都處于傳統統計體系之外,難以用市場價格來衡量其價值。因而,適應新經濟新動能的變化,積極改革統計體系,將新業態和新模式帶來的社會福利的增長、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等充分反映出來,爲科學分析新動能發展形勢和評估相關政策效果提供數據支持。(國家信息中心政策動向課題組 高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