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之啓蒙印象
80後的我,在小時候對國家、曆史、民族和地域的概念其實是相對模糊的,似懂又非懂,所以在上初中以前,新加坡對我來說,一直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熟悉是因爲小時候電視上會播放一些電視劇,裏面的人講著奇怪“口音”的普通話,但又演繹著熟悉的古裝故事。
特別是在小學暑假時,我和姐姐一起看著這個不同版本的“神雕俠侶”時,姐姐會吐槽說,這是新加坡拍的,沒有香港拍的好看。當時我的內心也是默默贊同的,畢竟他們的“口音”很難讓人投入到情節之中。
從那之後,只要是新加坡版的各種電視劇,我幾乎都是拒絕的。當然,我對範文芳的顔值和氣質還是有好感的。
似乎小時候新加坡給我的全部印象,也僅僅來自于“新劇”了,新加坡到底是個什麽地方,那裏生活的人和我們有什麽相同和不同,完全是陌生的。
可能是因爲“口音”的緣故,當時的我,內心潛移默化的認爲新加坡是和香港、台灣類似的地方,那裏生活的也是“中國人”。
這就是初中之前,我對新加坡的“啓蒙印象”了。
新加坡之華人之光
上初中之後,隨著知識逐漸“淵博”,慢慢的,我也知道新加坡是個獨立的國家了,並且知道他們地方很小,城市即國家,國家即城市。也了解到,那裏是除了中國以外,華人比例最高的國家,他們連總統的根都在中國,但當時對于這個國家新增的認識也就僅此而已。
回想起來,上世紀國內媒體對新加坡的報道,總體上是正面的、積極的,媒體告訴我們新加坡是“亞洲四小龍”之一,是個很小很先進的國家,那裏經濟高度發達,人們都很有素質,城市環境像花園一樣。
電視上的專家在探討中國的住房問題時,會拿新加坡作爲成功案例來分析;
電視上的專家在探討中國的堵車問題時,會拿新加坡作爲成功案例來分析;
電視上的專家在探討中國的環保問題時,會拿新加坡作爲成功案例來分析。最後,移民專家也來了……
新加坡真是個好地方啊,就像人間天堂一樣。
盡管如此,至于這個國家到底是怎麽來的,爲什麽華人要在東南亞建立一個這樣的獨立國家,長久以來都是我沒能弄清楚,但又不是太關心的問題。
如果不是要去旅遊,誰會去研究這樣文化輸出不太強的彈丸小國呢?
不巧,就在2019年我就去了一趟,呆了7天,自助遊。
臨出發之前,我這才開始從網絡上了解新加坡的曆史、人文和建國史,當然也就只是泛泛了解了一番。
網絡上有千家之言,各路輿論對該國的生態環境、高度文明、經濟發達都是一致肯定的。
但多數輿論似乎並不認爲新加坡人,會對中國人有多少親近。在當地遇到冷漠對待和被排斥的例子不在少數,當然這些輿論主要來自去過新加坡或在當地生活、留學、工作過的人。
我當然不會都放在心上,畢竟網絡上的鍵盤俠是威力無邊的。是好是壞,我都要到當地去親自體驗一番才能下定論嘛。
盡管看了網上的言論,我還是帶著親近的感覺登上了飛機,我相信孫燕姿和林俊傑給我的親近感。畢竟咱們同種,中文也是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之一,血濃于水啊。
何況曆史上,也沒有發生過戰爭之類的“大矛盾”啊。
帶著這種心情,我來到了新加坡。
下面開始,是當地遊玩的流水賬,圖文模式:
起飛咯,嗚嗚嗚~~
上圖是金沙酒店的外貌,我就住在這裏面。
上圖就是傳說中的肉骨茶,感覺和中國的排骨湯類似。
上圖是聖淘沙島上的魚尾獅。
上圖是傳說中的南洋理工大學,孫燕姿就畢業于這個美麗的大學。南大曆史悠久,校園環境堪比植物園,雨樹隨處可見。
上圖就是聖安德烈教堂,是一座哥特式教堂。
還是聖安德烈教堂。
上圖是聖淘沙島上的“滑滑車”,算是島上的熱門節目之一。
上圖是新加坡的妹子,不得不說,美女還是挺多的,身材和皮膚好的年輕女子不在少數。
上圖是聖淘沙島上的捷運,很方便,坐這個可以遊玩島上的所有大型娛樂設施。
上圖是聖淘沙島入口附近的海底撈。聽說他們老板移民新加坡了。
上圖是環球影城裏的跳舞節目。
上圖是,新加坡的特色美食,說實話,吃了感覺一般。
不得不說,新加坡真的很幹淨,每輛車都很幹淨。
傳說中的網紅早餐。
這是我早上在金沙酒店房間陽台上拍攝的,陽台面向大海,好像就是馬六甲海峽,在陽台上時不時還可以看見F16戰機掠過。
這是金沙酒店下面,靠海那邊的那個花園。
新加坡的公交車,內外都很幹淨。
新加坡也不是完全沒有垃圾,只是很少而已,這不就被我發現了。
上圖是南洋理工大學馬路邊的井蓋,上面有編號,是古董哦,年代久遠。
記流水賬不是我的特長,大家就通過照片,隨便看看吧,都是我實拍的……
好了,流水賬就用這台路虎衛士來結束吧。
最後,我總結一下在新加坡呆了7天之後的個人真實感受吧……
1.幹淨、文明、發達,城市環境猶如花園一般,都是真的。
2.在景區和酒店,大家的態度還是不錯的。
3.在這裏普通話很難用,就算遇到會說的,也不見得願意和你用普通話交流。這裏英語很好用,請不要被新加坡電視劇裏的普通話騙了,也不要因爲孫燕姿和林俊傑普通話說得好、唱國語歌而誤解了什麽,再次強調,這裏的華人講英語,他們也熱愛講英語,如果不是學校有教,沒多少華人真正喜歡中文(即使他們家裏的長輩老人母語是福建話、廣東話)。
4.當你深入到華人區,特別是平民老百姓住的地方,你就會發現,中國人可能是會被當地華人投來歧視的眼光,至少不會對你熱情友好。
5.華人老城區的街道並不算幹淨,也有不少垃圾。
6.在這裏絲毫感受不到長著“中國面孔”的當地華人,會主動表現出和中國人有半點親近或扯上關系,他們只是長得像中國人的西方人,即使他們的爺爺可能來自中國。
其實比起歐洲、澳洲、日韓,身爲中國人的我們,在到過新加坡之前,是很難把新加坡當一個“完全外國”的國家的。
或許是曾經同文同種,或許是受到影視劇的影響,或許是受到媒體宣傳的影響。在來到這裏之前,總有那麽一絲情意,或者說親近感在影響著我們。
我知道這是孫燕姿、林俊傑給了我一點錯覺,阿杜和BY2給了我一些誤導。
當我漫步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看見這裏招牌上零星出現的蹩腳中文,聽見牛車水附近90歲老人小聲的一句福建話時,産生了幻想,我幻想著當老人還是小孩時,他在這裏的生活場景……
那個時候的他們,應該還和父母講著家鄉的方言,就像下面這部100年前的紀錄片裏拍下的場景一樣。當時新加坡還未立國,還是中國人的他們,在這裏生活的場景曆曆在目,艱苦、勤勞且心系中華。
20世紀早期,立國之前鏡頭下的新加坡,和在這裏生活的華人:
20世紀初期,新加坡的華人還有些留著清朝辮子,從鏡頭中他們吃飯的狀態可以看得出,他們當時在新加坡的生活質量不高。
20世紀初,在新加坡運煤的華工苦力
20世紀初,在新加坡運煤的華工苦力。
加文納橋
20世紀初的新加坡加文納橋。
1913年,在新加坡一場的葬禮隊伍,是用黃包車組成的車隊
1913年,在新加坡一場的葬禮隊伍,是用黃包車組成的車隊。
苦力男孩潛水尋找硬幣
苦力男孩潛水尋找硬幣。
盤起清朝辮子,正在包裝菠蘿的苦力。
正在切割和包裝菠蘿的兩個工人
正在切割和包裝菠蘿的兩個工人。
南橋路上正在拉黃包車的人力車夫
南橋路上正在拉黃包車的人力車夫。
路邊的小吃攤
路邊的小吃攤。
幹完活的苦力們和小男孩蹲在地上吃飯。
幹完活的苦力們和小男孩蹲在地上吃飯。
新加坡河
新加坡河上一片繁忙的景象。
維多利亞劇院
當時的維多利亞劇院。
小男孩在裝菠蘿罐頭
似乎留著清朝發型的小男孩正在裝菠蘿罐頭。
上世紀的中國大陸並不像現在這樣富強,當年老師介紹著“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傳奇。當他講到新加坡是華人的驕傲時,會特意強調,同學們:“新加坡和中國不是一個國家,他們只是祖先來自中國。”
直到我來到了這裏,才真正體會到老師這句話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