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蓓 編輯|王畢強
當地時間1月30日晚,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爲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
“沒有必要采取限制國際人員流動的措施,世界衛生組織不推薦限制旅行的措施。”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強調。譚德塞稱,雖然會有一些經濟損失,但中國采取了超常規的有力措施,中國在很多方面爲應對疫情提供了榜樣。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我們完全有信心和能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這個決定並不容易。世衛組織針對此次疫情曾做過三次討論,此前就傳出16國專家分歧很大的消息。
早在當地時間前一天下午,世衛組織就舉行了一場新聞發布會,在隨後的公告中稱,建議中國對正在傳播新型冠狀病毒的地區進行出口篩查。在會後的采訪中,世界衛生組織緊急項目執行主任邁克爾·萊恩同樣強調,“世衛組織的目標是遏制疫情,而不是僅僅宣布全球衛生危機,然後破壞經濟活動。”
此前,不斷有人發聲,一旦疫情被列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將對中國經濟造成重創,尤其是出口方面。分析稱,雖然世衛組織對成員國主要的是提醒和建議的權力,但會讓更多國家意識到疫情的風險,進而做出減少旅遊和貿易的決定。
對于世衛組織的這一決定,更多的分析傾向于不必過度恐慌,認爲對宏觀經濟的沖擊是外部性的、短期的。此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究竟會産生多大影響,取決于疫情的發展和政府對此采取的一系列應對措施。
中國GDP可能因此減少1個百分點左右
此前的1月22日-23日,世界衛生組織就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再次在日內瓦召集緊急委員會會議,結論是目前這一疫情”尚未成爲,但有可能成爲全球性的衛生緊急情況”。
彼時就有大量分析稱,一旦被列爲”國際關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可能面臨被多個國家在疫情爆發時關閉邊界、實施旅行和貿易限制等處境,”一旦其他國家實施這些限制,就形同實際意義上的經濟制裁。”
疫情爆發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撰文稱,”現在還沒法分析新型肺炎會給經濟造成多大的影響,但如果參考之前我們對2003年’非典’影響的分析,可以大致明確其作用渠道。最重要的機制是擔心病毒傳染,自動或被動地限制人員流動:第一,服務需求減少;第二,生産、投資與出口中斷;第三,失業人口增加;第四,財政與金融環境惡化。”
“可以肯定的是,疫情拖得越久,經濟影響就越大。”黃益平認爲。
據國際評級機構標准普爾”初步的評估”,新型肺炎可能令中國的GDP減少1.2個百分點。
對于回鄉過年的人們,已經到了往年返城回到工作崗位的日子,但現在即便沒有被疫情所困,也無法到崗;這些人的雇主要麽受疫情影響訂單慘淡,要麽有訂單卻找不到人來幹。
自家種了幾畝西紅柿、黃瓜、草莓的農民,每到過年都會賣個好價錢,但今年,村裏的路被封了,蔬菜水果無法向外運送,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們在地裏爛掉,急得這些農民夜夜上火睡不著覺,”半價賣也行”,轉過身,”能賣出去就行”;這時候,很多城市的超市,已經陸續出現搶購的局面,以往在朋友圈風花雪月的人們,交流的主題變成,哪個超市還有菜賣。
不知會擺上哪家餐桌的畜牧大省湖北所養殖的豬和雞,每年要消耗飼料1069萬噸(2018數據),平均每天約3萬噸,這些飼料原料大部分從長江水道和鐵路源源不斷地進入湖北,一般年份正月初五、初六,各配套産業都陸續開工。
“但今年由于防新冠肺炎,所有物流通路全部堵死,按目前飼料廠的存貨,最多只能維持三到四天,湖北存欄家禽近4億只,生豬存欄1692萬頭(2019年10月),再過幾天這些豬和雞就要斷糧了,這些豬、雞就會面臨餓死的境況,大多數養殖企業就會面臨破産、關門;很多企業、農民會抛棄豬、雞,加大疫病的複雜性;打造了許多年的菜籃子工程也會毀于一旦;上百萬從業者將面臨失業……”湖北省飼料協會、家禽協會、養豬協會等多個協會不得不聯合求助:”救救這幾億只雞和1600多萬頭豬吧,救救這些企業和農民吧!”
武漢的核心商圈,商鋪房租一年要200多萬元,占到一些企業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一,人們都盼著能等到像萬達一樣能免去一個月的租金及物業費的消息,看著加入減免租金的商場名單越來越長,他們希望這樣不幸中的萬幸,能夠降臨到自己頭上。
“新型肺炎對經濟最直接的影響是出門減少。”黃益平說,”不出門會影響消費,特別是服務類的消費,包括旅遊、交通、娛樂、零售、餐飲等,加上現在適逢春節假期,影響就更大。根據美團等機構之前發布的《2020年春節假期旅遊消費預測報告》,春節期間,全國酒店預訂需求較平日明顯增長,異地用戶占比較平時上漲16%,而文博館類景區門票銷量同比增長五成,現在這些恐怕都已經泡湯。許多企業爲春節假期預先儲備了許多物資,這個打擊就可能是雙重的。”
李迅雷指出,反觀2003年”非典”期間的中國經濟,正處在重化工業化、城鎮化和消費升級的高增長階段,上升動力很足。如今,中國經濟增速穩中下行,原本問題不大,也有利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轉型更好地推進,但遇到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可能就會出現一些原本不成爲問題的問題。
有一種更爲形象的說法,2003年”非典”時的中國,正在走出1998年開始的經濟低谷,”非典”對經濟的影響相當于18歲的年輕人起跑後又蹲下系了個鞋帶,2003年全年經濟增速達到了10%,開啓了新一輪雙位數高增長周期。現在的情況則可能更像一個45歲中年人,事業過了巅峰,家裏上下老小事情很多,下樓梯的時候又把腳崴了。
更多的判斷更爲直接,認爲此次疫情對經濟的沖擊大于2003年”非典”,依據是,”‘非典’時期並沒有封城。”
但是李迅雷認爲,拉長曆史來看,新冠疫情不會促成經濟拐點。
“記得2003年’非典’時期,曾有經濟學家驚呼:’非典’的危害度相當于’第二次亞洲金融危機’,冒出了不少’非典經濟學’。然而,實際在2003年5月以後,’非典’疫情逐步衰減、消失,流行了半年左右。”
李迅雷撰文稱,2003年”非典”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主要在二季度。2003年的四個季度,中國GDP增速分別爲11.1%、9.1%、10%和10%,2季度GDP增速比前後兩個季度平均增速低1.5個百分點。全年看,其中第三産業增加值增長6.7%,減慢0.8個百分點。”可見,當年’非典’對經濟的影響比較有限,若單純看第三産業放緩(假設正常增速爲8.5%,比上年提高一個百分點)對GDP增速的拖累,則影響GDP增速0.58個百分點(第三産業占GDP比重爲32%)。”
“從影響時間段看,主要發生在第一季度。因爲第一季度的GDP占比是四個季度中最少的,所以,影響程度也相對有限。”李迅雷希望今年GDP在第一季度創出低點後,後三季度能穩步回升。
這或許是所有人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