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淩晨3點50分左右,世界衛生組織(簡稱WHO)宣布,將“新型病毒疫情”列爲“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簡稱PHEIC)。
之前,國內就有聲音一直在說,列入後,中國經濟會倒退20 年。當然,實際情況不會如此糟糕,因爲這種只是階段性的,也並非根本和全面性的“疫區”禁止。
我們看資本市場的反應:
1、美國三大股指都在尾盤出現了反彈,跟中國股市密切的富時中國A50指數出現明顯反彈;
2、避險資産黃金直接跳水給你看;
3、就連國際油價都反彈了。
國際資本市場對中國突然這麽樂觀,很驚訝,是不是?
下面,我們來看看PHEIC真實的影響究竟是什麽。
01
辟謠:這裏沒有被列入疫區!不建議旅行和貿易限制!
首先,在這裏辟謠:
- PHEIC≠疫區國;
- 有效期不是三年。
疫區在WHO裏叫Affected Area,和PHEIC是兩回事。
按照WHO的定義,PHEIC是“通過疾病的國際傳播構成對其它國家的公共衛生風險,以及可能需要采取協調一致的國際應對措施的不同尋常的事件”。
它的有效期是3個月,之後會自動失效。但世衛組織可以視情況,隨時加以撤銷和修改。
其實,這次列入會讓中國政府更加重視疫情的防控,措施更加嚴格到位,再加上全球各國防範手段的升級,是有利于早日控制住疫情的。
而很多人擔心的經濟問題,也就是由此帶來其它國家對中國進行貿易限制和旅行限制。
WHO明確說了:不建議實施旅行和貿易限制!
他們的理由是:
相信中國的疫情一定能得到遏制。
講真,現在全球經濟都面臨「放緩」的大趨勢。
直接封堵來自第二大經濟體的貨物、服務、人際流動,你敢試?
現在全球都在馳援中國,不僅僅是關乎大家的生命安全,也是因爲大家知道一損俱損的道理。
02
其實,WHO宣布中國的新型冠狀病毒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世界」來說也會造成很嚴重的負面影響。
首先,中國作爲“世界工廠”,承擔著世界上很大比重的制造業份額。
由于該狀態對中國進出口的影響,也會導致很多與中國貿易往來的國家重大損失。
目前中國的工業産值相當于美國日本的綜合,如果中國陷入經濟危機,會牽連世界經濟進入衰退。這影響的範圍就太大了。
具體的對于世界的影響目前還難以完全判斷。
但可以確定的是,WHO的這個狀態維持時間越長,世界經濟越有危險的趨勢。畢竟,中國的經濟體量也確實大到了“大而不能倒”的地步,即便東南亞有部分産業的轉移,但論綜合資源、産業環境,中國依然是世界工廠,源源不斷的提供全世界made in China。
03
雖然這次突發事件,是面向世界。除非某些國家找茬,否則是不大會影響中國外貿。
現在資本市場的樂觀印證了這一點,而真正應該擔心的是內需。
在線遊戲行業暴富,其他行業包括房地産都太南了!這次疫情發生的時間點正是可以拉一波內需的春節。
現在除了醫藥、電商、遊戲行業,其他行業幾乎都受到了極大沖擊!
▲各大商場和辦公樓都很冷清
外婆家連鎖餐飲創始人吳國平說:我們企業很大,每個月的人工工資就是5600萬-6000萬,現在全靠家底撐著,如果疫情不盡快撲滅,持續三五個月,我們可能熬不下去。
更別說一些中小企業。生死之間就看疫情到底會持續多久。
財經專家劉曉博認爲:
隨著天氣轉暖,病毒傳染力會下降,疫情快的話會在4月份結束,最慢也不會超過6月份。
因此,對經濟的壓力主要體現在前兩個季度。
可能讓中國一季度GDP增長顯著低于6%,二季度略低于6%。
至于全年保6,難度也會全面加大。
但這都是短期影響而已。
經濟影響層面,很多人會拿與2003年的非典來做比較,當然,共同點和區別都存在,最大的區別在于,2003年的中國,還是一個發育中的小孩子,相當于跳躍的過程中稍微蹲了一下,然後再次擡高——而現在,則是一個中年人走平路,被絆了一跤。
因此,非典對當年經濟的影響看上去很大,但實際上是能夠承受的,增速有所下滑,但在第三季度、第四季度迅速恢複。現在的情形不一樣,經濟結構就有很大區別,現在的第三産業占比很高,恢複的速度會比第二産業更慢。也更需要一個較長的恢複期。
很多中小微企業考慮更多的是生存。生存是第一要義,因此,微觀層面,企業要以良好的現金流、更成本化的管控手段讓自己活下去;宏觀層面,需要上層出台系列經濟舉措,比如實打實的減稅、擴大基礎建設、適當提高流動性等方面讓企業具備一定的能力活下來再談轉型、升級與恢複。
因此,此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空間經濟結構和時間的恢複周期,困難比較大。當然,悲觀之余,也需要看到樂觀的意義,即在城市的智能化治理、系統治理方面還有一個巨大的市場空白,這也是一個超級行業,涉及到城市管理、決策機制、城市問題的解決。
目前,中國的城市化率在58%左右,但戶籍城市化在36%左右。這給我們以未來較高的想象,而這樣的發展空間需要系統化、智能化的提升提檔——這就是危機中才能放大的産業。
04
這一輪樓市可能還是會重估中國目前的城市價值。
暴露出來的嚴重的城市問題,比如公共治理水平,硬件之外,城市的軟實力也非常重要。不僅是武漢,中西部和內陸城市在“難以言說”的軟實力層面,與沿海區域存在明顯的區別。
當然,短期來看,疫情對所有的樓市沖擊都很大。這也毋庸置疑,畢竟目前這個世道,也沒有什麽人去看新房、二手房和交易,極少極少。生命的優先權肯定高于買房。即便是上海、南京、杭州等長三角樓市,短期沖擊是不可避免的。
之前一直說的“樓市小陽春”,大概率可能沒有了。但房價是穩的,因爲供需關系只會被壓抑,但不會失去“需求”。這與交通、餐飲、旅遊等市場還存在著很大區別。
對于樓市來說,列入PHEIC,假如在中心價值城市出現了房價波動,下跌一定幅度,不排除一些人都看到了抄底機會——與其他資産相比,樓市依然是中國城市中産的壓艙石。
當然,仍然不建議購買非核心城市以外的房産,樓市分化的邏輯不會因此改變。
目前中國經濟的大背景,經濟中心越來越趨南,這種效應非常明顯。20年前,北部的沈陽、大連、哈爾濱、長春等城市還排名中國城市GDP前列,如今倒退很大。而且人口也出現了停滯甚至減少。西部區域的發展較快,但更多體現爲省會城市,且首位度很高——一方面是區域馬太效應的體現,另一方面也是整體省份經濟貧瘠化的一種體現,才會誕生GDP首位度甚至超過30%的省會城市。
而這一點,實際競爭力不足以撐起當地的房價,與東部沿海城市和南方城市齊平。換句話,同樣的GDP,含金量不同。
當然,長三角城市在此次疫情中,再次凸顯了優勢。那就是良好的城市管理能力、高水平的醫療設施以及高素質的市民群體。
我們發現,不到2000家左右的頂級三甲醫院主要集中在北上廣三個城市和一些省會城市,上海排名第2,南京排名第7:
▲數據來源:價值線研究院
從長期來看,城市價值-房價的強勢回歸周期不改。
但短期內,現實情況,各大售樓處陸續關閉,會讓新房的帶看量、交易量驟降,二手房的情況也會因爲疫情而受到沖擊。
一旦疫情解除,所有消費需求包括房産,將會迎來一次壓抑後的反彈。而屆時,住房消費標准或將發生轉變。
大家的關注點,從低端和升值潛力,轉移到社區人口密度、空氣、建築密度等方面。因此,大家會轉而考慮品質物業、低密度、規劃設計合理的樓盤小區。
不過,當務之急,是盡快走出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