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75所中小學的約1700名學生完成了昨天的初賽,參賽學校和學生人數都打破往年紀錄,勵衆小學更派出84名學生代表。半決賽和大決賽將于本月21日舉行。
讓各校“華文高手”相互較勁的“華文大比拼”趣味比賽昨天掀開序幕。本屆的參賽反應非常熱烈,報名的學校和學生人數創曆來最高。
由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和南洋女子中學校聯辦的“華文大比拼”今年已邁入第四個年頭,共有來自75所中小學的約1700名學生聚集在南洋女中校舍參加昨早舉行的初賽。該比賽也獲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中國工商銀行、全國翻譯委員會和推廣華語理事會的支持。
今年的參賽學校和學生人數,都打破了去年65所學校和約1300名學生的紀錄。
本次比賽是連續第二年開放給小學生參加,由于每所學校的參賽人數不限,勵衆小學便派出了84名學生,是本屆最多學生參賽的小學。
代表學校參賽是對學生語文程度的肯定
陪同學生出席比賽的華文教師沈慧潔(36歲)受訪時說:“這次比賽是培養學生學習華文的興趣的寶貴機會,我們想盡量讓多些學生有這樣的參賽體驗。”
派出10名學生參賽的實仁中學由華文教師陳韋賰(45歲)帶隊。他指出,獲選參賽的學生都倍受鼓舞,因爲代表學校參賽是對他們語文程度的肯定。陳韋賰發現,參賽學生會在課余時間積極地爲比賽做准備,複習網上搜尋的語文材料。
參賽者在初賽圈都以個人作答方式參與筆試,題目內容包括翻譯、選擇詞語、文學常識,以及看圖猜成語。
許多學生賽後都表示,看圖猜成語的項目最具挑戰性,也有學生認爲,文學常識題有一定的難度。
卍慈學校小五學生林威漢(11歲)告訴記者,類似“‘巾帼不讓須眉’中的‘巾帼’指的是什麽”的文學常識題就把他給難倒了。“我爲比賽做准備時會多看華文書籍,尤其是注重成語的學習……這次的題目都很有趣,我今後會嘗試學習更多俗語。”
參賽學生:平常多閱報回答更自如
首次參賽的培華中學中三學生呂林甯(15歲)受訪時指出,由于要應付繁重課業,因此沒有特別爲本次的比賽進行“特訓”,但她發現平日的讀報習慣讓她得以應付試卷中的幾道題目。“之前閱讀報章時曾接觸英國‘脫歐’的新聞,所以面對相關的題目時便知道答案。”
經過昨天的初賽後,小學組平均得分最高的四所學校可各派四人團隊進入決賽,再戰一輪。中學組方面,初賽中平均得分最高的八所學校將進行兩場半決賽,爭奪四個決賽席位。
今年的半決賽和大決賽將首次走出校園,于本月21日在淡濱尼天地(Tampines Hub)舉行。
除了獎杯和證書,小學組的冠軍隊伍可獲得2000元獎金;亞軍得1000元;季軍500元。初賽中積分最高的20名學生將獲得個人表現優秀獎,每人可得30元獎金及證書。另外,凡小六獲獎者,可在南洋女中和華僑中學直接收生計劃中免付手續費。
中學組方面,優勝隊伍同樣會獲頒獎杯和證書,冠軍可獲得3000元獎金;亞軍得2000元;季軍1000元。初賽中積分最高的30名學生一樣會得個人表現優秀獎,每人也會得到30元獎金及證書。
此外,所有“華文大比拼”初賽參賽者都獲得了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早晚全新數碼版”的14日免費試閱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