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旭 報道
年輕一代國人必須懷著謙虛和饑渴的心態,憑著靈活適應的能力,爭取在迅速變化的新經濟環境中保持競爭力。
總理公署部長陳振聲也希望,年輕新加坡人在取得成功後不忘回饋社會,協助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讓整個社會都能分享成功的碩果。
陳振聲昨晚在南洋理工大學常年部長論壇上,以“新經濟下提升我們的競爭力”爲主題,與現場400名學生展開近兩小時對話。
許多人擔憂,顛覆性科技將沖擊傳統的經營模式和行業,甚至害怕科技有朝一日會取代工作,讓更多人面對失業的困境。
不過陳振聲以會計業爲例說,記賬等傳統的會計工作可能被科技取代,但會計從業員其實也可以把生意越做越大,這包括提供有更多增值的附加服務,例如商業策略和法律顧問等。此外,會計公司也能借助新加坡這個值得信賴的品牌,利用科技把服務拓展到其他市場。
因此對于新科技是好是壞的問題,他認爲:“科技是中立的,誰能掌握科技,有更好的商業模式,能跟上新技能需求的步伐,利用科技更好地輔助他們,改變現有商業模式,就能成爲贏家。同樣的科技若不能很好地應用,會導致我們擔憂飯碗,因爲有人可能會透過網絡偷走我們的午餐,但如果我們能掌握科技,就能透過網絡取走別人的午餐。”
陳振聲在對話中也通過一個網絡軟件,現場收集學生對各個課題的看法,例如“大學期間最需要學的技能是什麽”,以此引導學生思考作爲個人和國家,如何在未來保持競爭力。
大學生應掌握“4A”技能
對于最多學生給出“適應能力”爲最重要技能的答案,陳振聲深表贊賞。他說,科技快速發展要求人們快速掌握新技能,很多在學校學的技能到畢業後可能成爲曆史,因此大學生最重要的是掌握“4A”技能,即洞察局勢(Aware)、加以分析(Analyse)、預測並占取先機(Anticipate)及適應能力(Adapt)。
陳振聲也以自己的求學經驗爲例,鼓勵學生多加探索學業以外的領域,不要狹隘地只專注考取高分。
他分享說,自己在劍橋大學念經濟學本科期間,除了學習基本經濟理論,也花了大量時間閱讀博弈論、生物進化論等,拓展知識面。他相信,專業以外的知識和興趣,能讓一個人有與衆不同的閃光點,擁有其他人所沒有的競爭力。
陳振聲提醒:
成功後不忘回饋社會
陳振聲也希望年輕一代在新經濟環境下保持謙虛和饑渴的心態。他說,建國一代在1965年面對資源缺乏、人才不足等困境,卻在“別無選擇”下建設起新加坡。“我們這一代人有選擇,但在有選擇的情況下,我們會否自滿,如果這樣,我們就無法像建國先輩那樣做得如此出色。”
他相信:“摧毀我們的不是外部力量,因爲其他國家的人也一樣面對保護主義、新商業模式、新科技等全球挑戰……在快速變化下,沒有人是免疫的。只要我們保持饑渴,不滿足于現狀,時刻警惕可能偷走我們午餐的競爭者,有想要學習和適應的意識,就不必擔心明天。”
陳振聲也提醒學生,在取得成功後不忘家庭給予的支持及社會提供的機會,“當你記得這一點,等你成功時,就會回饋社會,讓下一代人能在你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