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錦囊
許多投資者想快速致富,詐騙團夥就利用這一弱點,設下投資騙局。
高回報、推介傭金,以及塑造大公司形象等詐騙手法並不新穎,但仍有投資者深信不疑、墜入陷阱。
爲了加強公衆的防範意識,兩機構反其道而行,設下“騙局”,提高公衆警覺。
刊登廣告、設“假”網站引投資者上鈎,全國財務教育計劃“存錢有方,理財有道”(MoneySENSE)和新加坡證券投資者協會(SIAS)反其道而行,透過設立騙局,來提高公衆的防範意識。
兩“騙局”每周5000多人浏覽
本月推出兩個“騙局”——投資房地産和黃金投資網站,平均每周吸引5000多人浏覽。值得慶幸的是,有眼尖的公衆懷疑這些投資計劃是騙局,主動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通報。
MoneySENSE和和SIAS在過去一個月,在各大媒體刊登“聖奇灣度假村”(SantaQuay Resorts)和“金皇投資集團”(Brilliant Ingots Investments)投資計劃的廣告,引導讀者到其網站了解詳情。
投資者若點擊網站上的“想了解更多”按鈕,再填寫投資額,網站就會出現說明這其實是個宣導活動的信息。網站還指出文宣中的可疑字眼,並解釋其中的問題。
截至本月25日,最先在本月2日開通的聖奇灣網站,吸引2萬2000多人浏覽,約5%的人在網站上輸入投資額。
金皇投資集團的網站從本月16日啓用,10天內,網站的浏覽人次將近6000,填寫投資額的人約10%。數據顯示,浏覽這兩個網站的人當中,有六成是男性。對這兩項投資感興趣的大多是44歲以下的年輕人。
MoneySENSE和SIAS受詢時說:“公衆反應良好,令人鼓舞,有好些公衆發現投資計劃的可疑之處後,向金管局通報。這顯示投資者意識到這些投資計劃可能是騙局。”
廣告和網站是投資騙局宣導活動的一部分。這次的活動主題爲“詢問、調查、證實”(Ask, Check, Confirm),希望借讀者親身體驗“上當”的過程,提醒人們不要光看廣告內容或輕易聽信銷售員的話便決定投資,而是要進一步詢問和查證。
《聯合早報》日前率先報道讀者對聖奇灣度假村廣告的反應,隨後刊登的金皇投資集團的黃金投資廣告,同聖奇灣廣告一樣有可疑的字眼。例如:“24%的年回報率”“按成本回購”“2%推介傭金”和“限期優惠”。
這些都是騙徒慣用的詐騙手法,近期的金玉華公司(Genneva)和金保證公司(The Gold Guarantee)的黃金回購計劃,都是以類似手法誘騙投資者上鈎。更早以前的陽光大帝(Sunshine Empire)投資計劃,引起社會對投資騙局的關注。盡管如此,投資騙局依然層出不窮,更嚴重的是仍有許多人上當。
MoneySENSE和SIAS說:“這次宣導活動的目的,是要讓投資者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能仔細辨認出某個投資機會是否好得令人難以置信。
新網絡投資騙局 “二元期權”卷走過百萬元
去年底,本地冒起“二元期權”(binary options)網絡投資詐騙手段,受害投資者損失額總計超過100萬元。
這類騙局冠上“期權”的名銜,讓人誤以爲一種正式的衍生金融産品合同。騙局主要以股票、商品、外彙及利率等金融産品爲誘餌,吸引投資者下注預測這些産品在合約到期時,價格比某一水平高或低。
騙局中的期權有效期限可短至幾分鍾。投資者如果測中就能獲得指定回報,若猜錯則可能血本無歸。因此,二元期權也被稱爲“全或無”期權,一些國家監管機構更把它定性爲“類似于賭博”的投資。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上月警告投資者,通過不受管制的平台進行二元期權合同的交易,將面對巨大風險。這些平台交易商往往使用吸引眼球的宣傳字眼,例如“零風險交易”“交易額只要1元”“每次交易可獲得500%盈利”等。
許多平台屬于詐騙性質,並且設在國外,一旦發生任何糾紛,投資者無法通過正當渠道取回資金。
商業事務局資料顯示,受害者大多是年齡介于31歲至50歲的新加坡華族男子,包括金融界專業人士和退休者。不少投資者初嘗收益後難以收手,繼續投入金錢,結果損失所有款項,或無法取出投資戶頭內的余款。
一些受害者也發現,他們向平台交易商提供信用卡或借記卡資料後,賬戶竟出現未經批准的提款。
金管局籲請投資者對一些聲稱能輕松獲得高額回報的投資産品提高警惕,並根據個人財務能力和投資目標,仔細評估投資産品。
投資者也應留意投資産品交易商是否受金管局監管。他們可查看金管局網站列出的投資者須警惕名單(Investor Alert List,簡稱IAL)和MoneySENSE網站的消費者警惕貼士,了解如何避免陷入投資騙局。
新加坡證券投資者協會(SIAS)會長大衛·傑樂(David Gerald)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除了被貪欲蒙蔽心智的投資者外,缺乏理財知識的年長者也容易成爲投資騙局的受害者。“許多退休人士依賴家人、親戚或朋友幫忙管理錢財。由于缺乏判斷能力,他們經常受到誤導。”
2014年起,SIAS與人民協會合作,在民衆俱樂部舉辦投資教育講座“認識金錢”(Understanding Money),提醒年長者不要輕易受騙。講座內容涵蓋退休後的財務規劃、醫療規劃和持久授權書(Lasting Power of Attorney)等課題。
至今已有28家民衆俱樂部舉辦過講座,吸引886名年長者出席。
此外,協會也在去年8月推出“投資診所”,由投資顧問與法律專家爲散戶投資者答疑解惑。SIAS會員在投資不熟悉的産品,或對投資有疑問時,可當面向專家小組求助。
傑樂說,SIAS一直通過電郵解答會員對投資的疑問,但協會也發現有必要通過一對一商談,更直接地幫助會員分析投資風險,以及如何通過法律程序解決相關問題。如有必要,協會也會與相關金融機構跟進,幫助會員維護投資者權益。
要到投資診所“問診”的公衆,必須先注冊爲SIAS會員,並把個人信息和要咨詢的問題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投資騙局
一、拍賣紅酒獲回報
A先生在2011年中接到一名紅酒經紀的電話,對方在一個論壇上獲得他的個人信息。經紀自稱來自紅酒公司,介紹紅酒投資計劃,宣稱可通過拍賣紅酒獲得可觀回報,並出示拍賣會結果和媒體報道。
在2011年至2013年間,這名經紀多次向A先生施壓,要他購買更多紅酒,並承諾幫助他把酒拍賣出好價錢。
他在壓力下,購買幾瓶紅酒,用于參加酒莊贊助的拍賣會。當他事後聯絡相關酒莊時,對方卻否認贊助這類活動。
這家紅酒公司隨後被賣給一名多米尼加人,投資者以爲情況會好轉。但他們的酒最終沒有被買走。
公司讓一些投資者再付錢,把紅酒換成朗姆酒,不過,投資者最後也沒拿到朗姆酒。
二、買畫賺租金
B先生在2012年接到一名藝術品經紀的電話,向他介紹投資計劃,即出租畫作給公司企業,畫作的持有人不僅可獲得租金的6%,每年還可取得12%至15%的“資本增值”。
他向對方買了幾幅畫作,並在第一年獲得租金收入。不過,到了第二年,他卻聯絡不上藝術品公司,只收到一封電郵,獲知“公司將進行重組”。
其他的受害者也是買了畫卻沒收到畫作。一些受害者向公司的海外辦事處發出律師信,但對方回複與新加坡的辦事處沒有關系。
這些畫作無法出租也失去價值,導致許多人血本無歸。
三、購買及裝修美國房子再出售獲利
購買銀行充公的房子,經過裝修後,再高價出售,這聽起來像是個可行的投資計劃,實際上是騙局。
C先生參加一場投資美國房地産的講座了解詳情,投資公司聲稱投資風險很低,而公司擁有很多資産,財力雄厚。
對方還說,負責該計劃的信托公司和銷售經紀公司都曾對投資公司進行核查,甚至遠赴美國確認房子的存在。他們還帶回許多宣傳冊子和投資者證明書。
投資公司也強調是一家新加坡注冊公司,絕對不會欺騙投資者。
C先生查證後,確認這些相關公司的確存在,而且都設有官方網站,于是決定投資。
C先生希望將投資賺取的利潤用作三個孩子未來的教育經費。他的母親也參加這項投資,用于支付退休後的生活開支。但沒多久後,他就聯系不上投資公司,也追不回本金。
廣告和網站是當局“投資騙局”宣導活動的一部分。這次的活動主題爲“詢問、調查、證實”(Ask, Check, Confirm),希望借讀者親身體驗“上當”的過程,提醒人們不要光看廣告內容或輕易聽信銷售員的話便決定投資,而是要進一步詢問和查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