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民防部隊推出緊急醫藥服務分層應對框架,接聽員往後接到“995”求救電話時,將依照求救的緊急程度,派出相應資源提供所需援助。
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昨天在民防部隊常年工作計劃研討會上宣布這個消息時說,新框架將協助民防部隊更有效地處理緊急醫療事故。
以往,公衆撥打“995”時,民防部隊會按先後順序派出人員,每起事故動用的資源也是一樣的。但在新框架下,行動控制中心的接聽員會借助經改良的初報病情制度(Medical Protocol System),對求救者的情況分類,再依照緊急程度(從分秒必爭、高度緊急的P1+,到輕微的緊急情況P3),派出相應資源。
例如,患者如果心髒病爆發、已失去意識,呼吸有問題,將列爲高度緊急情況,獲優先處理,除了派出救護車和救護人員,受過緊急醫療人員培訓的消防員(Fire & Rescue Specialist-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s,簡稱FRS-EMT)也將乘消防電單車先趕往現場施救。
如果情況只需基本急救,如割傷流血或瘀傷等,民防將出動有基本急救能力的消防員到場援助,及評估是否需救護車將患者送往醫院。
要是撥電者是因便秘或慢性咳嗽等非緊急情況撥打“995”,接聽員就會建議對方到附近診療所接受治療,或改用私人救護車或其他交通工具到醫院。
尚穆根:求救電話每年增約6%
尚穆根指出,如果對情況不確定,民防部隊將采取謹慎態度,派出資源到場援助,以更好地進行評估。
目前,約230名消防員已接受緊急醫療培訓,擁有消防和基本急救的能力。
尚穆根說,自2000年起,民防部隊接到的“995”求救電話每年增加約6%。去年接到的緊急醫藥服務(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簡稱EMS)電話近18萬通,當中10%屬于非緊急事故或虛驚一場。
他指出,這個電話通數很高,在資源分配上是個負擔,且每次處理一起非緊急事故,就等于少了一次應對緊急事故的機會。
尚穆根說:“爲應付需求,民防部隊已增加EMS資源,但單靠增加資源,並不是可持續的做法。”
美國及歐洲已采用緊急醫藥服務分層應對框架。我國將分階段推行這個框架,民防部隊上個月已開始對“995”電話進行分類,助陣的包括醫院護士。民防部隊也推出30輛新一代的消防電單車,配有更齊全的醫療裝備,包括氧氣筒、自動心髒除顫器、繃帶、生命探測器,及協助穩固脊椎的設備等。
本月底,首輛消防醫療車(Fire Medical Vehicle)將投入運作。
另外,民法部隊正與陸路交通管理局和新科工程合作,開發一個給予緊急車輛優先通行的系統。在該系統下,救護車在十字路口時,車內的裝備可通過無線方式更改交通燈的設置,讓交通燈轉綠,允許他們通行。系統正在測試中。
首輛消防醫療車“合體”救人
救護車和消防車結合爲一體,除了能解救受困車內或災場的公衆,也能提供基本急救,甚至將患者送往醫院治療。
新加坡民防部隊首輛消防醫療車(Fire Medical Vehicle)本月底投入運作,爲亞曆山大消防局服務。另外五輛消防醫療車年底前將陸續加入。
重達八噸的消防醫療車由民防部隊設計,結合了救護車和第五代紅犀牛的配備,可以進行消防、救援及醫療援助等。
在緊急醫藥服務分層應對框架下,消防醫療車主要用于應對小型工業意外和交通事故,並在救護車抵達前,爲傷患治療,穩定情況。每次出勤時,消防醫療車將動員四名消防員,其中一人須接受過緊急醫療培訓。
消防醫療車一般只載送一名傷患,如果情況需要,最多可容納三人。這些傷患的情況一般較穩定。(葉振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