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懋之 (Mathieu Duchatel) 法國蒙田研究所亞洲項目主任
2019年最後一個月,歐盟委員會正式迎來首位女主席——61歲的德國前國防部長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她在就職儀式上信心滿滿地宣布,“歐洲變化迅速。我們的責任是陪著大家一起改變,不讓任何人落單。我們要帶著歐盟盟友的夢想與渴望,成爲冠軍。”
正如馮德萊恩所言,過去一年的歐洲是風雲變幻的一年:英國脫歐二度爽約是變局的風向標,同時考驗英國和歐盟的未來;歐洲議會選舉中,極右翼雖未能占據主流,但依然對傳統建制派形成不小挑戰;與此同時,綠黨如同一匹“黑馬”在歐洲各國迅速崛起。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在2019年吸引到了更多歐洲國家,意大利和瑞士均簽署了相關諒解備忘錄;不久前歐中雙方簽訂的涉及知識産權保護的“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協定”,對加強雙方經貿關系意義重大。對歐中關系來說,2020年將是至關重要的一年,在新一屆歐委會的領導下,歐盟將專注于重新平衡雙方的貿易和投資關系。
“疑歐”情緒正在消退
英國首相鮑裏斯·約翰遜發表就職演說時曾信誓旦旦宣稱,英國定會在2019年10月31日前完成脫歐。“不脫歐,毋甯死”的豪言猶在耳畔,但現實卻毫不留情。10月28日大限將至之時,歐盟27個成員國同意英國將脫歐期限再次推遲到2020年1月31日。英國脫歐變成“拖歐”,循環焦灼的連續劇已讓看客産生“審美疲勞”。
爲了解開脫歐僵局,當地時間2019年12月12日,英國提前舉行大選,這是英國近百年來首次在聖誕節前舉行大選,這是一次新的豪賭。2019年12月13日,英國大選結果揭曉,英國首相約翰遜領導的保守黨贏得議會多數,這意味著英國有望在2020年1月31日如期脫歐。但歐盟脫歐談判代表米歇爾·巴尼耶表示,即便在2020年1月31日如期脫歐,後續歐盟與英國的貿易協議談判還需要近一年才能完成。
多種因素影響,2018年中國對歐盟的直接投資金額同比減少40%,是201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預計中國在歐盟投資將面臨更加嚴格的審查。
馬克龍的言論立刻遭到美國和土耳其的嗆聲,特朗普抱怨歐洲欠繳會費,同時批評馬克龍有關“腦死亡”的說法是對北約極大的侮辱。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回應更爲直接,“希望馬克龍首先去檢查一下自己是不是腦死亡”。
我認爲媒體放大了馬克龍的說法,畢竟美國不會退出北約,北約仍是歐洲的安全基石。但其內部存在的危機是不容忽視的現實。馬克龍略顯誇張的說法是想向美國傳遞出一條信息,就是北約內部的分裂問題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北約成員國需要做更多努力來維護自身安全,歐洲的軍力水平也應該得到提升。總體來說,北約聯盟正在被忽視,這不僅僅是法國的直觀感受。
歐洲改變對華政策重心
這一年來,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對“一帶一路”産生興趣。2019年3月23日,中意正式簽署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諒解備忘錄,意大利由此成爲第一個正式加入“一帶一路”的七國集團成員。繼意大利之後,瑞士也加入“一帶一路”,並表示不反對華爲參與該國未來的5G網絡建設。
歐洲在對待“一帶一路”的合作問題上一直存在不同立場——法國、英國和德國等發達經濟體並不積極,因爲它們不太需要通過“一帶一路”來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因此該倡議的合作重點主要集中在中東歐和東南歐。
2019年4月在北京召開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積極回應了外界對“一帶一路”倡議中有關債務陷阱、在合作國尋求政治影響力的質疑。全球範圍內,除了中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等國都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競賽。相信中國公司未來會在歐洲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占據一席之地,但談到建設項目對歐洲的影響,未來還需要更多標准來進行評估。
對歐洲來說,當前是一個重新審視對華關系的時代。在新一屆歐委會的領導下,歐盟將專注于重新平衡歐中貿易和投資關系,例如對雙方投資監管環境的談判以及中國在歐洲安裝5G基礎設施等。
歐中投資協定談判將是歐盟農業委員、歐委會候任貿易委員菲爾·霍根接下來的首要工作議程。2019年11月6日,中國商務部部長鍾山與菲爾·霍根共同簽署了歐中地理標志協定。地理標志是表明産品産地來源的重要標志,屬于知識産權的一種。
歐盟在和中國合作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投資環境的不對等。中國歐盟商會發布的《中國歐盟商會2019/2020年建議書》中提到,與中國企業相比,外國企業在華投資的能力受到不同的、更爲嚴格的條件制約,包括禁止或限制外國投資的部門,例如在金融、電信、信息和通信技術等領域,造成了間接壁壘。因此,歐盟一直尋求解決不對稱的市場准入問題,中美貿易摩擦的加劇讓其有了談判之機。
歐盟外商投資審查新規將于2020年正式生效,這意味著屆時歐盟將正式監管對歐洲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審查覆蓋決策過程的各個階段。最終決定將由對象國做出,但歐盟委員會和其他成員國可以對其施加影響。很多成員國都認識到外國投資的安全影響,特別涉及到關鍵技術和基礎設施。歐盟還發布了《5G網絡安全建議書》,推出相應的風險緩解措施(亦稱“工具箱”),以降低可能出現的網絡安全風險。
據美國榮鼎咨詢和德國柏林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研究報告稱,由于多種因素影響,2018年中國對歐盟的直接投資金額同比減少40%,預計中國在歐盟投資將面臨更加嚴格的審查,是201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如今歐盟將中國定義爲“合作夥伴、戰略競爭對手和系統性競爭對手”。2014年以前,歐洲對華政策的重心是如何在全面戰略夥伴關系框架下擴大雙邊合作。現在,接觸與合作仍是處理對華關系時的基本原則,但重點已轉向解決雙方關系中的深層次不對稱和失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