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況報道
近年來,我國政治領導人交接的課題不僅是新加坡人茶余飯後熱議的話題,
也是海內外媒體聚焦的議題,更曾被國際通訊社路透社形容爲構成新加坡不確定性的一大因素。
隨著李顯龍總理上周調整內閣,並表示有意在明年落實更大的內閣變動,不少人論定下一輪內閣調整中,將出現總理接班人身影。
本屆政府任期明年來到中間點。李顯龍總理在2015年9月大選後組成“過渡期團隊”時說,接下來每年將進行內閣改組,兩三年後再進行中期檢討,進一步做出調整。
李總理上周表示要在明年進行更大規模的內閣改組,更是豐富了大家對領導人交接問題的想象空間。國人尤其關注他屆時會不會委任新的副總理,而新人選很可能就是他的接班人,新加坡政府未來的首腦。
事實上,除了建國總理李光耀之外,前任總理、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和李顯龍總理都曾是副總理。
七名接受《聯合早報》采訪的政治觀察家中,只有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陳慶文和前官委議員楚其菲認爲,明年出現新副總理的想法尚言之過早,其余五人對人選究竟會否來自第四代領導班子,看法不一。
許林珠和比爾維爾星:
兩位年輕部長將受委出任副總理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許林珠博士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比爾維爾星(Bilveer Singh)都認爲,李總理會委任兩名年輕部長爲副總理。
比爾維爾星相信,現任副總理張志賢和尚達曼都將轉而出任資政,成爲新領導團隊的“軍師”。“如果不從第四代領導班子中挑選兩位新的副總理,那怎麽能說是政治領導更新?”
他和許林珠都相信,盡管副總理人選最初由李總理“欽點”,但最終何人出任第一副總理繼而接過領導棒子,則得由第四代領導人推選出“同侪之首”。
不論是吳作棟或者李總理,都由同侪推舉。李總理2015年接受本地華文媒體訪問時說:“當時是幾位部長一起吃飯,黃根成部長(當時任內政部長)請大家吃飯。吃飯的過程中,大家同意了,由我負起這個責任。過後,我們也跟所有行動黨國會議員開會,和他們討論,告訴他們部長們做了這個決定,國會議員跟著也表示支持,我們黨內就是這麽做的。”
殷吉星 陳添金 巴斯卡南:
一人是現任副總理 另一人是年輕部長
前議員殷吉星、新加坡管理學院全球教育學術處課程主任陳添金博士,以及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客座副教授巴斯卡南(Basskaran Nair)的觀察傾向認爲:“一位現任副總理留任,只委任一年輕部長爲新副總理,卸下職務的原副總理受委爲資政”。
殷吉星說:“我相信2018年的內閣重組過後,李總理、一位原副總理和一位新資政將扮演協調的角色,讓新的領導團隊管理政事,成爲主要的決策人。”
巴斯卡南也不排除張志賢和尚達曼都轉任資政的可能性,但這麽一來就得擢升一位資深部長爲副總理,與年輕副總理搭檔。
他解釋說,不能把現在的閣員籠統地歸入第三代或第四代領導班子。例如,盡管2011年才從政,擁有豐富公共服務經驗的財政部長王瑞傑(56歲),嚴格來說是第“3.5代領導人”。
至于誰可與王瑞傑這位3.5代領導人“搭檔”,巴斯卡南分析說,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掌管兩個重要的部門,是個不錯的人選。尚穆根還可出任統籌部長。
他說:“假設李總理在下屆大選(或許是2019年)中仍領軍,他在選後兩年卸任,也就是王瑞傑能在2021年出任總理。王瑞傑再成爲約2023年大選的主帥,他完成一任後,第四代領導人便可在約2027年左右舉行的大選中領軍。這樣一來,第四代領導團隊就有更長的時間合作,以建立默契和團隊精神。這麽做也能彌補新領導人政治‘跑道’(runway)過短的問題。”
吳作棟在1990年出任我國第二任總理時,他已當過五年的副總理;李顯龍2004年從吳作棟手中接過領導棒子時,當副總理則已長達14年,更是有20年的從政經驗。
反觀新一代領導人,若一兩人明年才出任副總理並在下屆大選後不久接任總理,他們當副總理的“跑道”不過區區三年左右。
巴斯卡南因此推測王瑞傑將出任“過渡總理”,率領團隊參加大選的次數不會超過一次。
“領導經驗不夠就當總理”不是比爾維爾星的擔憂。他認爲,任何一個獨立不久的國家,其首任領導人都會在位好長一段日子,過後領導人的任期則會越來越短。“再說,新領導人的‘跑道’其實也沒那麽短;他當上總理之前,其實也已有長達10年的從政經驗,與同侪共事了一段時間。”
許林珠:“過渡總理”發出負面信號
李總理透過2011年和2015年的大選,引進不少具擔任政治職務潛能者,這些人將組成第四代領導班子。
但有學者不認同應有“過渡總理”,他們擔心這將打擊投資者的信心,也會向國民發出負面信號。
許林珠說:“如果有個‘過渡總理’,這意味著(領導更替過程)可能出了問題,或者說人民行動黨沒有足夠人才……對民衆和選民來說,這將讓他們感覺厭倦。自2011年大選起,聚會時的熱門討論課題就已經是:誰將是下任總理了。”
下屆大選仍由李顯龍總理領軍?
也許在過去20年曾近距離觀察我國領導班子交棒進程,人民行動黨前資深議員殷吉星在回答記者的問題時相當笃定地說,李顯龍總理將在下一屆大選繼續領導由第四代領袖組成的核心團隊,並在“過渡期”後以資政身份留任內閣,爲新人提供指引。
他認爲,這樣一來將能確保變中有恒,給予外界與新加坡人足夠的信心,而這也是行動黨政府一向來的做法。“只要李總理和其他資深的部長繼續以資政的身份留在內閣,那將讓大家看到整個領導層更替過程的穩定與持續性。”
與殷吉星一樣,幾乎所有受訪政治觀察家都指出,李總理下屆大選繼續領軍是毫無懸念的事。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比爾維爾星也認爲,大選可能在2020年甚至是2019年舉行。他說:“我相信李總理下一屆大選將呼籲國人給予下一代領導人委托,以此爲競選主軸。”
下屆大選最遲須在2021年舉行,李總理較早前已表明他計劃在下屆大選後卸下總理職務,也曾說將2020年當做第四代領導班子接棒的目標。不過,許林珠博士指出,李總理大可在下屆選舉後的中期點交棒,他在2004年8月接手總理職務時,距離2001年底大選也有一段時間。
何時“掀牌” 觀察家看法不一
談及下屆選舉,一些政治觀察家也提出,他們相信未來總理是誰,李總理以及其他第四代領導人在現階段可能已心裏有數。關鍵是:在公衆的認知範圍內,人選要多快能確定下來?
對此,學者的看法不一。新加坡管理學院全球教育學術處課程主任陳添金博士認爲,在下屆大選之前,下一任總理人選必須明朗化。
他說:“當適當時候到來時,新加坡人必須能夠看出政府將來會由誰掌舵。”
不過,比爾維爾星和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陳慶文卻有所保留。比爾維爾星對于第四代領導班子是否能准備好接棒存有疑慮,尤其若接班人未建立像過去幾代領導人那樣的威望,太快“公布”可能有“反效果”。
他指出,何時讓人選明朗化必須有選舉考量。“我們也要考慮到現在較複雜的政治環境。萬一對于這個人選,大家無法達成共識,一些選民可能會以選票來發表自己的看法。結果是執政黨失去的比得到的多。”
陳慶文也同意不應太快“掀牌”,未來總理人選應到接近下屆大選或大選後才呼之欲出。他指出,備受看好是新一代領導班子核心的財政部長王瑞傑和總理公署部長陳振聲,他們領導過的政府部門不多,給予他們更多表現的空間有助于建立大家對新一代領導的信心。
“欽點接班人這件事有一定難度……整個確認過程還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