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勢
論市
周文龍
想象米其林廚師都成了機器人或自動販賣機,
一排排站在購物商場或便利店外等你付款點用,吃完後須清理幹淨,
還得順手把剩余食物或即用即丟餐具扔進垃圾桶裏,
當社會發展到這樣的階段時,我真不知道美食對人生還剩下什麽意義?
跟朋友到烏節路卡佩芝中心(Cuppage Centre)的一家日本燒烤店用餐。這是一家傳統的日式餐館,店面很小,只有一個容納六人至八人的櫃台,大廚就站在櫃台後面,專注且忙碌地爲顧客烹煮燒烤美食。
他身旁放置各類烹調用具如木質刀板和鋒利刀具、眼前則擺放了各色新鮮食材,包括剛采收的蘑菇和時令海鮮,當然也少不了上等牛肉。
大廚的刀工很好,每片牛肉都切得很厚實,經炭火燒烤後,牛肉油脂撲哧撲哧作響,陣陣烤香味撲鼻,令人食指大動。吃進嘴後,更充分享受到牛肉的豐富口感和鮮嫩肉質。
朋友說,這家餐館是日本人所說的“割烹”(kappo)風格,即大廚當著客人的面,切割並烹調精致菜肴,這種餐飲概念讓廚師與顧客有更多交流機會,讓餐飲體驗更親密、別致。
的確,看著大廚在我們眼前烹調美味佳肴,不時同我們輕松互動,有時還遞上一勺新鮮醬料讓我們品嘗,用餐體驗與其他餐館不同。這又或許是因爲餐館很小,顧客不多,在靜谧環境中慢慢享用美食,仿佛更能感受到大廚在食物裏蘊藏的那一份心意。
聽朋友說,餐館原來的座位比較多,但大廚覺得這似乎破壞了他所講究的廚師與用餐者之間的關系,于是把座位的數量減少。在講求效率與成本回報的商業化社會,這餐館是一個逆行的存在。
朋友感慨地說:“好好享受這餐館的氛圍和大廚的菜吧。因爲這類餐館將會逐漸被淘汰,以後很難找到大廚告訴你八個座位與10個座位之間的巨大差異,甚至廚師這個行業也都有可能消失。”
顛覆科技的崛起,許多工作將逐漸被人工智能、機器人和大數據所取代。李顯龍總理在五一勞動節致詞時說,全球經濟增長勢頭好轉,今年我國的經濟有望取得比去年2%更高的增長。但我國失業率將繼續上升,仍然會有員工在企業轉型的過程中失去工作。
他說:“與其他發達國家一樣,我們感受到企業重組帶來的壓力……我們必須更好地了解這些趨勢,同時盡一切努力去抵擋,保障工友的工作。”
三五年前,若說財務顧問、會計師、醫生或記者等專業工作,都會被機器人或人工智能所取代,許多人或許會嗤之以鼻,把這當成笑話。但谷歌、蘋果、面簿及優步等公司的崛起,加上科技呈現幾何級數般的增長,已經完全顛覆人類工作的行業模式和生活習慣,促使我們必須以新的角度、科技去解讀和滿足需求。過去的“笑話”如今已經越來越不好笑,因爲它們都可能成爲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
在衆多可能被機器人取代的行業中,廚師是其中一個。兩年前,英國起步公司“莫利”(Moley Robotics)展示了世界第一部機器人廚師。
這個機器人就像廚師一樣,會自己打開電爐、拿鍋子、加水、煮湯。報道說,它煮出來的奶油蟹肉濃湯香氣四溢,還真不輸酒店餐廳煮出來的湯。
“莫利”並沒有味覺或嗅覺,也無法自己判斷烹煮的火候、食材和調味料分量。它能夠煮出美食,主要是靠發明者預先把廚師烹饪的過程和步驟拍攝下來,透過影像辨識技術,傳送到它的電腦系統中,讓它複制廚師的每一個動作和步驟。
充其量說,莫利只是一個“模仿高手”。如果你要享用米其林美食,你可以拍下這些米其林廚師的烹饪過程,讓它模仿。
當然,就現代技術而言,莫利的烹饪技術還不如米其林廚師。但隨著操控和影像辨識技術演進,假以時日,莫利有可能是下一個米其林廚師。
兩個月前,美國一家公司Chowbotics推出機器人廚娘“莎莉”。這款外表跟普通自動販賣機沒什麽兩樣的機器人,能按照你的要求制作一款專屬于你的沙拉。
Chowbotics總裁裏奇·佩吉(Rich Page)是NeXT電腦的創始人之一,也是喬布斯(Steve Jobs)設計蘋果電腦時的得力助手。他說,“莎莉”的出現無疑會對傳統沙拉店造成沖擊,然而這種以新取代舊的改變所帶來的好處,遠遠超過它可能引發的問題。
“就像當年蘋果電腦的文字處理器,取代打字員的工作,讓一些人失業了,不過我們整體工作效率是大幅提高了。”
其他引起關注的機器人廚師還有日本Fanuc公司研發的煎餅機器人,以及被稱爲全球首創的中國菜肴烹饪機器人“愛可”等。
本地幾年前開始試行機器人炒菜,像JR集團就推出自動炒河粉和炒飯的機器。去年,政府實施食品服務業的産業轉型藍圖,倡導業者利用自動販賣機,這類24小時“烹調”美食的機器人廚師更是越來越普遍。
本地業者:機器人廚師
有助彌補人力資源不足
受訪業者說,本地餐飲業人手短缺,機器人廚師既能彌補人力資源的不足,提高生産效率,也讓人類廚師可以專注于開發新菜色等創造性工作。
機器人將會偷走你的工作,但沒關系——這是意大利作家兼社會企業家皮斯托諾(Federico Pistono)著作的書名。他認爲,機器人科技固然會造成龐大失業,但換個角度思考,科技能幫我們減少工作,擁有更多自由時間、重新尋得人生意義。
然而,說我死腦筋也好,說我有成見也好,我始終難以接受在品嘗美食和滿足舌尖的味蕾時,整個互動過程必須全由機器人代勞。是的,餐飲生産程序可以流水線,但必定有些工序必須是由廚師來完成的。餐館的管理可以變得有效率,但美食的體驗必須包含一份悠閑與自在、在獨特的氛圍中感受一道道美食帶給味蕾的驚喜。
美食,不僅僅是食物本身,也是廚師的廚藝、匠心,以及對食物的尊重。
想象米其林廚師都成了機器人或自動販賣機,一排排站在購物商場或便利店外等你付款點用,吃完後須清理幹淨,還得順手把剩余食物或即用即丟餐具扔進垃圾桶裏,當社會發展到這樣的階段時,我真不知道美食對人生還剩下什麽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