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所小學約400名學生戴上“虛擬實境”頭套和耳機,“參觀”廟宇和農場等地。教師說,學生對此特別興奮,也可培養學生好奇心及主動學習的能力。
“虛擬實境”科技在教育中有巨大的潛能,可助提升學習者的學習體驗。
通訊及新聞部長雅國博士昨早爲“資訊通信及媒體商務交流大會”(Infocomm Media Business Exchange,簡稱imbX)主持開幕式時指出,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簡稱VR)等“沉浸式媒體”(immersive media)科技可用于零售、建築和國防等多種領域,有助改善工作流程,以及降低成本等。
雅國舉教育爲例,透露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IMDA)和本地媒體公司Beach House Pictures展開合作,于過去兩個多月在五所小學應用VR科技,爲約400名學生試教“社會知識”(social studies)課,讓他們在課室內也能到廟宇和農場等地方“參觀”學習。
這些教學內容都由Beach House Pictures和教育部共同策劃,該公司目前正在分析試教後的反饋與結果。
上課時,學生戴上VR頭套與耳機後,就會“跟著”情境中的主持人到某處“參觀”,過程中能環顧四周。每段情境時長不超過五分鍾,每看完一段情境,教師會帶領學生討論、答題,或進行課堂活動等。
偉源小學(West Spring Primary)是以VR試教社會知識課的其中一所學校,媒體上周受邀觀察上課過程。
參與試教的教師帕拉(Parameshwari,36歲)受訪時指出,學生對使用VR特別興奮,他們的集中力和參與度也比平時好。她說:“由于能在情境中自由探索,這種授課方式相信能培養學生的好奇心,以及主動學習的能力。”
據了解,有少數學生在體驗VR情境後會感頭暈,但休息片刻後都無礙。
教育部課程規劃與發展司人文處司長李智聰向記者指出,如果證實VR科技能提升教學成效,在資源許可的情況下或可更廣泛地推廣這類教學方式。“但VR畢竟只是一種輔助工具,讓學生有機會體驗一般不能親身參觀的地方。這不表示VR將取代現有的戶外學習,學校肯定會如常安排帶學生外出的活動。”
醫護人員本月開始
試用沉浸式媒體培訓
另外,雅國昨天也指出,資媒局、陳笃生醫院,以及本地科技公司SideFX Studios合作,于本月開始試用沉浸式媒體科技進行臨床培訓,通過模擬情境讓醫護人員以手控儀器進行急救和基本手術等訓練。
SideFX Studios執行總監黃超群受訪時指出,相較于使用人體模型的傳統培訓,以沉浸式媒體科技模擬的臨床培訓更有優勢。“某些手術在練習時需要用刀切入人體模型,使用後就得更換,是資源與成本的負擔。傳統的臨床培訓也不能逼真地模擬一些較複雜的急救情況,沉浸式媒體科技卻有這樣的潛能。”
另一方面,雅國也透露,資媒局前年推出的PlayMaker計劃獲得了國際認可,本月在IMS國際學習組織(IMS Global Learning Consortium)舉辦的第11屆年度“學習成效獎”(Learning Impact Awards)中獲頒銅獎。
在該計劃下,資媒局爲160所學前教育中心提供高科技益智玩具,輔助幼兒教師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