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一些高速公路修得異常筆直,當地人會略帶一點驕傲說:“我們新加坡的高速公路全部修得很直,一旦發生戰爭,這些路全部可以用作飛機的跑道。”
這句話聽了讓人暗笑:新加坡整個國土面積,連廣州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踩個單車,不用半天就可以橫跨整個國境,這……准備跟誰打仗?夠誰打?
後來,讀了李光耀的《經濟騰飛之路》,才意識到這並不好笑。新加坡剛獨時,內外交困,東南亞局勢動蕩,這個彈丸小國身處夾縫中,隨時都可能被人一巴掌拍死,他們正是憑著強硬的意志,首先建立起一支強大的現代化軍隊,震懾群雄,才得以在危機的局面中立足下來,發展經濟,從第三世界貧窮小國,逐漸成爲當今世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二戰後,英國陸續放棄自己的殖民地,包括“王冠上的明珠”新加坡。1963年,新馬組成聯邦,但這個松散的聯邦關系上並不密切。聯邦政府希望對新加坡抽取更重的稅,同時減少對新加坡的開支,希望削弱新加坡的政治地位。因爲,新加坡總的來說,是華人的地方,馬來人所控制的聯邦政府,左看右看都覺得它不爽。1964年,還爆發了華馬種族沖突……馬來人想到的解決辦法,就是投票把新加坡從聯邦趕出去,讓華人自己去玩。
因此,新加坡實際上相當于被趕出來,被迫獨立。獨立後,他們時刻面臨著入侵、政變的風險:馬來西亞可能會改變主意,也許隨時會重新吞並它,就算不吞並,也希望將新加坡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上。今天的馬來西亞人仍然會說:“新加坡算什麽?他們的水全靠我們供應,我們一切斷水源,他們就完蛋了!”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
當時新加坡僅有的兩個營的部隊,是聯邦時代遺留下來的,絕大多數是馬來人,他們會站在哪一邊,會做什麽,李光耀心裏完全沒底。1965年12月,新加坡國會第一次開會,馬來西亞軍人阿爾薩戈夫幹脆直接找到李光耀,通知李光耀,界時,將由馬來西亞軍隊“保護”李光耀前往國會。
另一個鄰居印尼,也視新加坡爲死敵,1964年的華馬種族沖突,正是印尼特工假扮成華人,謀害一名馬來人引起的。1964年3月,兩名印尼海軍陸戰隊隊員在新加坡烏節路的麥當納大廈引爆炸彈,造成3死33傷,新方逮捕了凶手,並將他們判處死刑。印尼對新加坡施以強大的壓力,要求新加坡將三人改判爲坐牢。新加坡頂住壓力,堅持對他們執行了死刑,印尼人怒火中燒,對新加坡駐印尼使館實施了打砸搶,他們的海軍陸戰隊司令官,甚至宣稱,將親率隊伍,踏平新加坡。
雪上加霜的是,這時,英國駐軍正准備撤出新加坡,他們准備徹底抛棄這些海外資産,退回本島。英國駐軍維持著當時新加坡將近20%的GDP,支撐著一個多達數萬人的就業人口,他們撤離將帶來巨大的直接經濟沖擊,更可能導致外資大規模撤離。因爲英軍撤出後,新加坡將失去保護,隨時可能陷入混亂、動蕩,不再是個投資的理想選擇。
當務之急,是迅速建立起一支屬于自己的強大可靠的軍隊,自己強大了,拳頭硬了,別人才不敢虎視眈眈,投資者才能感到新加坡是個安全的地方。因此,建國的前十年,新加坡爲此做了相當的努力,他們從以色列聘請教官,以先進的理念訓練官兵,並購進先進的裝甲車,實行全民兵役制,推行尚武精神。本土場地有限,就謀求國外的合作,到國外進行訓練。不久前,一批新加坡的裝甲車,從台灣轉道香港回國時,因某些原因,被香港扣留,著實熱鬧了一陣。實際上,從1975年起,新加坡便與台灣開展合作,每年都有到台灣訓練的傳統。
新加坡這些努力,逐漸見到成效。1969年,國慶的閱兵上,新加坡的裝甲車給了馬來西亞人十分深刻的印象,也改變馬來西亞人的口氣。隨著軍力增強,新加坡面臨的威脅逐漸減少。敞開門戶,以最開放的態度,最有利的條件吸引各方投資,逐漸實現經濟騰飛,那是後話了。事實上,不論國家還是個人,都只有自強不息,使自己變強大起來,才能在危險、殘酷的世界中生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