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
冼智聰
John Stopford
在評估資産風險與回報時,資産類別的作用通常不大,還可能誤導投資者。爲了令投資組合達致真正或結構性地分散風險,我們習慣把資産分爲“增長”“防守”及“不相關”類別。
傳統的投資組合往往涉及不同的資産類別配置,讓投資者取得理想回報,同時分散風險。但在評估資産風險與回報時,資産類別的作用通常不大,更有可能誤導投資者。
爲了令投資組合達致真正或結構性地分散風險,我們習慣把資産分爲“增長”“防守”及“不相關”類別。
由于股票或評級較低的企業債券與環球經濟狀況之間存在偏高的相關性,並需要依賴經濟擴張期來提高盈利潛力。因此,我們並非簡單地以股票和固定收益資産來區分,而是把股票及高收益企業債券分類爲增長資産。
反觀投資類別如優質債券等,一般與經濟周期形成反向關系,並具較高防守特性;傾向在艱難經濟環境下締造較佳回報。
同時,部分資産類別受經濟周期的影響較小,基建投資就是一例。基建投資資産的現金流通常獲得政府提供頗長年期的融資支持,因此,其表現爲(與經濟周期)“不相關”類別,並非“增長”或“防守”型資産。
防守型回報策略可帶來重要影響。首先,當市場壓力水平偏高,導致投資組合中的部分資産類別的相關性增加時,投資者運用聚焦于資産特性的投資方法,有助于避免選時交易或過量交易,從而能夠穩定地從持倉收取票息或股息。其次,該策略專注于持倉的投資理據,投資者從而掌握廣泛的機會,並可避免無意中複制風險。
運用防守型策略時應考慮的另一個風險因素,是收益來源是否在無意間面對類似風險,以及它們的集中程度。各國在金融危機後推行貨幣刺激措施,使投資者相繼追逐收益,導致收益傾向于較高風險的來源,並漸趨集中。
投資者在建構投資組合的過程中,日益重視某些相關性。簡單的相關性數據能夠就資産特性提供“迅速而粗略”的評估;然而,我們須緊記它們其實只是平均數據,未反映上行或下行關系。
本文分析了如何通過區分增長、防守,以及不相關類別資産,以靈活方式去協助投資組合減低跌幅影響,從中賺取複合回報。在運用這種策略前,投資者須投入時間來了解資産類別的行爲、風險及變化。相對于投資單一資産類別,此策略亦能爲投資者締造較佳的風險與回報水平。
(作者是天達資産管理
多元資産收益團隊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