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玮婷 報道
親家庭民間組織“我愛小孩”的調查發現,近九成受訪者只有在幾番受孕不成功後,才會接受生育健康檢查,尋求援助。
該組織則希望計劃生育的夫婦不要等到受孕不成才接受生育健康檢查,而應該及早檢查,積極發現與解決不孕問題,采取方法提高受孕機會。
“我愛小孩”去年首次與醫療機構合作,爲150對夫婦提供免費生育健康檢查,並在今年5月展開爲期一個月的調查,了解參與者對生育健康檢查的態度。44名受訪男女年齡介于24歲至40歲。
“我愛小孩”前天召開記者會,介紹今年“生育意識運動”(Fertility Awareness Campaign)的亮點,同時分享上述調查結果。
調查顯示,64%的受訪者同意,生育健康檢查協助他們提早爲生兒育女做准備。其中,45%認爲該檢查幫他們找出影響生育的潛在問題;26%在發現問題後尋求治療;而16%的受訪者也通過檢查意識到提早進行家庭規劃的重要性。
超過一半的受訪者反映,生育健康檢查的過程並不疼痛,也沒有不適。然而,調查也發現,約89%的受訪者是在嘗試懷孕一段時間但不成功後,才決定參加生育健康檢查。
“我愛小孩”會長劉雪珍說,他們希望通過宣傳改變這種想法。“我們知道生兒育女是夫妻之間的個人選擇,而我們也尊重他們的決定。我們明白有些人不想生育,或無法生育,但對于有意生小孩的夫婦,我們希望鼓勵他們對了解自己的生育健康采取更積極的態度。”
免費生育健康檢查
開放公衆報名
今年,“我愛小孩”將同康生生育中心和伊麗莎白醫院合作,爲450對夫婦提供免費的生育健康檢查,夫妻間至少一人必須是新加坡公民。如果反應過于熱烈,主辦方將會隨機篩選可參與檢查的夫婦。
同是公務員的林珉吉(34歲)和徐秋華(34歲)三年前結 婚後,一直很想要小孩,但卻不成功。兩人去年通過面簿得知生育健康檢查後,決定報名參加。
徐秋華說,經過檢查才發現自己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影響了受孕機會。“得知消息後很失望,但至少經過診斷,知道下一步該怎麽做。”夫妻倆已決定通過宮腔內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方式,增加懷孕的機會。
“我愛小孩”爲提高國人對生育健康的意識,也將在7月份展開一系列宣傳活動,包括路演、14個講座,以及在指定的地鐵站、地鐵車廂內和巴士貼上一系列圖文並茂的宣傳貼紙。
公衆預知更多詳情,可浏覽“我愛小孩”面簿頁面或網站(ilovechildren.sg/)。
另外,談及本地在應對夫妻不孕問題所采取的方針是否能媲美其他國家時,康生生育中心醫療總監羅祥斐醫生指出,本地政府在探討讓不孕夫婦受益的政策時應采取更積極的態度。
他說,政府可考慮將公共醫院輔助生殖療法的補助擴大至私人醫院,以更好地利用本地資源,幫助更多不孕夫婦提高受孕的機會。
羅祥斐也提到,大部分的不孕婦女年齡偏高,在接受療程時,卵子的質量並不太好,有時甚至需依靠他人捐獻的卵子受孕。因此,若能給予婦女自由,讓她們在年輕時冷凍卵子,那婦女日後接受人工受孕時,就可用自己健康卵子孕育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