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去年在公路上發生涉及腳踏車騎士的致命和受傷事故共有565起,比前年的459起多出106起或23%。這項數據包括普通腳踏車和電動腳踏車,也是這類事故自2017年連續兩年減少後,再次回升。
本地自冠病病毒阻斷措施以來又掀起騎腳踏車的熱潮,但在公路上騎行時發生的意外事故也隨之增加,去年這類事故比前年增加超過兩成,單是今年首三個月,公路上就已發生了181起涉及腳踏車騎士的事故,當中有兩起是致命意外。
根據新加坡警察部隊提供給《聯合早報》的數據,去年在公路上發生涉及腳踏車騎士的致命和受傷事故共565起,比前年的459起事故多出106起或23%。這項數據包括普通腳踏車和電動腳踏車,也是這類事故自2017年連續兩年減少後,再次回升。
其中,大部分事故涉及普通腳踏車,去年共有489起,比前年多了54起,今年1月至3月則有153起。
涉及電動腳踏車的公路事故從前年的24起,激增超過兩倍至去年77起,今年首三個月也已發生28起意外。截至上月底,向陸路交通管理局注冊的電動腳踏車共有約2萬9000輛。
警方指出,腳踏車騎士在公路上發生事故的常見原因,包括闖紅燈、魯莽騎行和沒有仔細留意周圍環境。駕車者則是沒有注意周圍環境、駛過斑馬線時沒有讓路給腳踏車騎士和有先行權的公路使用者,以及在綠燈轉彎時沒讓路給騎士等。
近來腳踏車監管問題再次引起熱議,外交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周一透露,政府將與活躍通勤咨詢小組合作,檢討腳踏車在公路上騎行的相關條例,不排除要求腳踏車騎士須注冊牌照或通過理論考試。
受訪學者和腳踏車愛好者群體認爲,不論是騎士或駕車者,雙方都有責任改善騎車和駕駛行爲和態度,從而提升公路安全。
新加坡愛騎車隊伍(LoveCyclingSg)創辦人之一朱桦受訪時指出,通常是因爲駕車者和腳踏車騎士魯莽駕駛或罔顧交通規則等,以致發生事故,雙方都可能有錯。
他說:“在這課題上,騎士和駕車者不必站在對立面,雙方都該負起責任,體諒彼此的處境。”
交通顧問戈彼納·梅農(Gopinath Menon)也指出,若要通過執法來加強公路安全,調高罰款或能發揮威懾作用,但不是最有效的方法。未來應追求提供更完善且隔開的腳踏車道,加強公共教育,並有限地執法。
他說:“目前最關鍵卻也還未達到的是,讓所有公路使用者都負起責任來照顧自己和其他使用者。這是我們應灌輸給每個人的一種文化,但這需要一些時間來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