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中國的曆史上,恐怕沒有一個女性,有武則天這樣的閱曆。
出生于公元624年,逝世于公元705年,生命跨越七、八兩個世紀,曆經太宗、高宗、中宗、睿宗四朝,喪過夫、喪過子、喪過女,身份從“五品才人”到“感業寺尼姑”再到“第一女皇帝”。
近代日本有個女翻譯家原百代因崇拜武則天,自學漢語,花費11年讀遍中國的文言史料,一直寫到70歲,才寫成110萬字的傳記。
即便這樣,原百代仍然認爲自己只是書寫了武則天傳奇人生的冰山一角。
所以,我們今天要說的,不是武則天本人,而是武則天身邊的三個男人。
這三個人,和武則天的關系都非同一般,他們共同成就了武則天的傳奇一生。
02
第一個人,叫李世民。
武則天14歲就嫁給了李世民,作爲五品才人被選入宮。
所以,這本應是一個關于武則天的愛情故事,但實際上只是一個職場的故事。
武則天入宮前,李世民就聽過武則天的名字,他聽聞武士彟家裏有個美麗聰明的女兒。初見武則天,李世民對這位眉清目秀、活潑開朗的姑娘很是喜歡,專門賜名“武媚”。
武則天入宮前,也對這位英雄皇帝滿懷憧憬,她看到送別的母親傷心落淚,反而安慰說:見皇帝並不是一件壞事啊。
(見天子庸知非福,何兒女悲乎?)
但這美好的開始,卻很快就往奇怪的方向發展了。
同時入宮的徐惠徐才人,只用幾年時間,便由才人升到婕妤,由婕妤升到一品充容。
而武則天嫁給李世民12年,不僅未得到寵幸,就連職位也紋絲不動,一直是五品才人。
愛情、事業雙雙欠收。
其中的原因,從一件小事上可見一斑。
有一天,李世民望著一匹馬歎息,這是一匹西域進貢來的千裏馬。
因脖頸間長了一圈鬃毛,威如雄獅,所以被叫做獅子骢,李世民經常領著嫔妃去看它。
李世民雖然貴爲天子,但他此時的夢想,就是騎在這匹馬上馳騁一番。但是此馬暴躁的嘶吼,讓他只能望馬興歎。
“如此良駒,可惜無人能馴服。”
李世民無奈。
周圍的妃嫔都默不作聲,突然,一個清脆響亮的聲音響起來,說:陛下,我能治服它!
李世民吃驚的循聲望去,原來是武媚娘。她胸有成竹地說:我只需要三樣東西。鐵鞭、鐵錘,匕首。
李世民的眉頭皺了起來,但還是讓她繼續說下去。
武則天說道:這馬如此暴烈,必須用特殊手段。我先用鐵鞭抽它,如果它不服,我就用鐵錘錘它,如果它還不服,我就一刀封喉。
武則天說完,便等著李世民的誇獎。
不爲己用,不如棄之不用,如此簡單的帝王之術,雄主李世民應該會深感共鳴吧。
但李世民聽了之後,卻露出了奇怪的表情,他半晌無言,最後納納的說了一句:你真了不起。
武則天有些失落,她不明白自己哪裏做的不妥。
其實武則天做的並沒有什麽不妥,她一直都是一個強勢的人,但是很可惜,李世民並不喜歡這種強勢的性格。
李世民只喜歡一種女人,那就是像自己亡妻一樣的人,他的亡妻叫做長孫皇後。
在武則天入宮前,剛剛過世。
長孫皇後生前也曾遇到過關于馬的難題,但她的表現和武則天截然相反。
有一次,李世民喜歡的一匹馬突然暴死,他非常生氣,遷怒于養馬人,要下令將其處死,長孫皇後溫柔的勸他:昔日齊景公也想這樣做,結果忍住了,請你也不要爲難養馬人。
李世民聽了她的話,便恕養馬人無罪。
李世民曾對房玄齡感歎:皇後時常啓發我,確實難能可貴!”
《貞觀政要》:皇後庶事相啓沃, 極有利益爾。
長孫皇後的死,給了李世民巨大的打擊。
思念成疾的李世民爲填補情感空虛,開始大量選妃入宮,武則天正是此時入宮來到李世民的身邊。
李世民一直想找一個和長孫皇後相像的人,當他聽到武則天馴馬需要一堆管制刀具的時候,就確定武則天並非自己的菜。
後來,李世民出征的時候,經常帶一群嫔妃隨駕,其中並沒有武則天。
在李世民的冷落之下,武則天逐漸陷入痛苦之中,她聽說李世民喜歡書法,便苦練毛筆字,結果毫無用處。
整整12年,武則天的眼前好像隔了一堵透明的牆,她作爲被李世民冷落的老婆之一,愛情是不敢奢望了,只求能得到李世民的認可,完成自己作爲才人的工作——給皇上生個孩子。
可是直到公元649年李世民駕崩,武則天已經26了,也沒有達成工作目標。
此時,既沒有工作成果也不受領導賞識的武則天,在李世民死後,根據慣例,要進行職務調動,由皇宮轉到感業寺任職——尼姑。
青燈古佛,寂然一身的武則天在感業寺裏,想起當年被皇帝選入宮中時,母親送行時的傷心哭泣,那時她還年少,還不能體會母親的心情,聽不懂“一入宮門深似海”這句話。
入宮時幻想的風花雪月並沒有發生,而是上演了一場失敗的職場劇,這個最終沒有賞識提拔過武則天的領導李世民,卻算的上是武則天一生的貴人。
其中緣由,要從武則天身邊的第二個男人說起。
03
第二個男人的名字,叫李治。
這個故事,是關于武則天愛情的故事。
之所以說李世民是武則天的貴人,一是由于他選中武則天進宮,二是由于他臨死前得的一場病,給了武則天和李治相遇的機會。
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爲了養病,住在宮外的含風殿。
輪流侍寢的嫔妃之中就有武則天,她在病榻前遇到了李治。
愛情的發生不可預料,有時日日相對,卻從未心動,有時一個眼神,卻讓人慌了神。
慌了神的,是溫文爾雅的年輕太子。
在堅毅果敢的李世民眼中,武則天不夠溫柔婉約,但在溫柔婉約的李治心裏,堅毅果敢的武則天卻讓他無法自拔。
李世民死後,李治甘願冒天下之大不韪,將武則天從感業寺裏接了出來,做了自己的昭儀.
愛情姗姗來遲,卻是武則天意想不到的猛烈。
李治想廢掉皇後,將自己最愛的女人扶上位。
爲此,當朝天子李治竟然去給舅舅長孫無忌送禮求情。
長孫無忌是顧命大臣,在百官中威望最高,想廢掉皇後,需要他的支持,才能確保不被文武大臣的唾沫星子淹死。
公元654年的一天,長孫無忌迎來了一對特殊的客人——皇帝夫婦。
九五至尊的皇帝並沒有平時的威嚴,相反,他低頭賠笑,倒像是平時來拍馬屁的下級官吏。
皇帝先是問了長孫無忌兒子們的工作問題,並當場表示自己能夠出力幫忙,全部封爲從朝散大夫。
長孫無忌連忙謝恩,並招呼皇帝夫婦吃飯喝酒。
皇帝欲言又止,瞅了瞅身旁的武則天,又開口彙報說武則天剛給自己生了個兒子。
長孫無忌連忙道賀,仍然招呼皇帝夫婦吃飯喝酒。
皇帝心有不甘,又揮手讓人擡上來十幾箱金銀和綢緞,全部送給長孫無忌。
這次長孫無忌坐不住了,當場起身,跪下來誠懇的叩頭謝恩。
李治一看禮物送出去了,和武則天相視一笑。
皇帝自認爲火候已到,便開口挑明:皇後一直生不出孩子,幸虧有武昭儀啊。
但長孫無忌站起來後,就像突然老年失聰,完全聽不見皇帝說了什麽,還是招呼皇帝夫婦吃飯喝酒。
結果,皇帝爲老婆煞費苦心的行賄活動宣告徹底失敗,滿懷期待的來,灰頭土臉的回去了。
雖然灰頭土臉,但李治並沒有灰心喪氣,下定決心,無論困難多大,他也要給自己最心愛的女人最高名分。
但朝廷百官反對的力量是十分令人恐怖的。
幾百年後的明朝萬曆皇帝,因爲百官阻擾自己立喜歡的兒子當太子,一怒之下罷工三十年,結果喜歡的兒子最終還是藩王。
李治爲了武則天,和朝廷重臣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最後不惜親自下诏爲武則天辯護:
你們說武則天出生低微,我說我愛的人是名門之後;
你們說武則天嫁給過先帝,我說先帝早就賜給我了;
你們說武則天和先帝發生過關系,我說你們胡扯,武則天就是漢朝的王政君,清白的不要不要的。
群臣一看皇帝護妻都急紅眼了,也就紛紛閉上了嘴。
永徽六年,武則天愛了6年的男人唐高宗李治,終于給了她一個讓女人都羨慕無比的名分——皇後。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的愛情也並非一帆風順,曾出現過危機。
那次危機之凶險,差點就要了武則天的命。
公元661年的一天,武則天正在替皇帝處理政務。
突然,有人告訴她一條驚天噩耗,皇帝正在和宰相商議一份诏書,诏書的內容是廢掉你。
原來,唐高宗的家族遺傳病風疾發作,經常失明,因此,他選擇將政務交給他最信任的女人處理,武則天成了丈夫的貼身秘書。
但久而久之,不斷有大臣上書,密奏唐高宗武則天獨斷專行,權勢越來越大,而且找道士進宮作法詛咒,不知道意欲何爲。
飽受病痛折磨變得敏感多疑的唐高宗聽到密奏後,瞬間暴怒,叫來宰相上官儀,命令其起草诏書,廢了武則天的皇後。
武則天一生最爲凶險的時刻來臨了,廢掉皇後之名,意味著自己和太子的性命也將不保。
短暫的驚慌之後,武則天找到了解決辦法,她的辦法很簡單,就是見面,和自己的丈夫見一面。
她堅信,無論如何凶險,只要見面就能化解一切。
畢竟那張臉,她已見了幾十年,也對她笑了幾十年。
果然,唐高宗看到武則天走進來,怒氣便瞬間煙消雲散,等武則天一哭訴,心裏便又湧起了萬般柔情,他像個犯錯的孩子一樣說:這不是我的本意,都是宰相上官儀教唆我的。
(我初無此心,皆上官儀教我。)
一場驚天變局就這麽被化解。
在相愛的人面前,所有涉及密奏的官員只好哭著交出了性命。
從此之後,武則天和唐高宗一起上朝,共同理政,史稱“二聖臨朝”。
公元683年,病體纏身的唐高宗去世,武則天悲痛欲絕,她在乾陵之前爲自己最愛的男人豎立了一座巨大的石碑,並親自撰文讴歌他的豐功偉績。
中國武則天研究會名譽會長趙文潤曾評價道:武則天最愛的不是男寵,她最愛的還是唐高宗。
04
公元690年,武則天登基成了皇帝。
此時她已67歲,她的事業已到了頂峰,她的愛情也隨著時光流逝而隨風逝去,年近古稀,她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三個男人。
第三個男人,是藍顔知己,名字叫狄仁傑。
武則天當政之初,狄仁傑正在甯州當省長,甯州地處邊境,民族成分複雜,很不太平。
但狄仁傑工作數年,甯州百姓爲他刻了頌德碑,武則天聽說後,一路將他提拔爲宰相。
她召見狄仁傑,饒有興致的問他: “你雖然工作做得不錯,但說你壞話的人不少,你想知道是誰嗎?”
武則天的情報網遍布天下,她不止一次問過官員同樣的問題,大多數人的反應要麽憤憤不平、要麽心虛流汗,唯獨這個人不一樣。
狄仁傑回答說: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如果知道了說我壞話的人,以後就做不成朋友了,我還是不知道爲好。”
武則天十分驚訝,她覺得,這是個磊落的人。
公元 695 年,邊患四起,突厥人、吐番人、契丹人同時來犯,將唐軍全線擊潰,黃河以北人心震動,武則天坐立不安。
她想到了狄仁傑,命狄仁傑即刻奔赴前線救火,狄仁傑到了魏州,一邊布置防務,一邊下令將修築工事的百姓全部放回去恢複生産,敵軍被狄仁傑胸有成竹的做法所震懾,觀望許久,不戰自退。
三年之後,突厥又一次攻破大唐防線,朝廷派出的 30 萬大軍止步不前,不敢交戰,武則天又一次派出狄仁傑前去征討,這次,她親自爲狄仁傑送行。
狄仁傑親率大軍追擊,敵人畏其鋒芒,主動退走。
讓武則天寢食難安的黃河之北終于安定。
武則天爲了表彰狄仁傑,親賜紫袍、龜帶,還親手在紫袍上題了十二個字: “敷政術,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
狄仁傑投桃報李,他的余生,都在爲武則天四處滅火,護武周一朝周全。
生性多疑的武則天,晚年卻越來越依賴狄仁傑,就連做了奇怪的夢,都要找狄仁傑傾訴。
她給狄仁傑起了昵稱–國老。
她不讓狄仁傑行跪拜之禮,並心疼的說:“每當看到你跪拜,我的身體都會感到痛楚。”
甚至,武則天都不讓狄仁傑值班,她告誡其他官員說:“如果沒有十分重要的軍國大事,就不要去打擾國老了。”
狄仁傑年近七旬請求退休,她始終不予批准。
公元700年,71歲的狄仁傑逝世。
這是從貞觀時代起,陪武則天時間最長的最後一個朋友了。
武則天知道消息後,這位已經76歲的女皇帝,破天荒的罷朝三日。
在憑吊狄仁傑時,武則天痛苦失聲。
她說:狄公死了,朝堂就空了。
05
陝西省鹹陽市乾縣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武則天的墳墓前,豎立著一方巨大的石碑,上面空空如也,沒有雕刻一個字,正如這位傳奇女王的功過是非被世人紛紛擾擾爭論了千年,仍沒有定論。
但至少,武則天作爲一個女人,她的一生已足夠圓滿,她在稚氣未脫時遇到貴人,在青春正好時遇到愛人,在年華逝去時遇到藍顔知己。
有一種幸運,叫做此生足矣。
參考:
《資治通鑒唐紀十一、十六》
《資治通鑒·卷第二百六·则天顺圣皇后中之下》
《舊唐書·卷五十一》
《貞觀政要卷二·纳谏第五》
《舊唐書·狄仁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