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三十,是劉溪可以接受的年齡說法。他堅拒透露實際年齡,因爲一路走來,不少人質疑他太年輕,不願意給他機會。
FOMO Pay是劉溪的第二次創業,第一次是在大學時期。當時他和兩名同學一同開發了一套社交媒體打印機,供人們將社交媒體上的照片直接打印出來。
當他與不同商家接觸時發現,年約四五十歲的本地商家對新興移動支付很感興趣,卻無暇深入了解。
那是2015年,劉溪說,業內人士視那一年爲移動支付的元年,Apple Pay、Samsung Pay、Android Pay、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相繼面世。
由于各種支付並不相容,即使店家希望接受不同支付方式,也不可能逐一與各家支付服務供應商洽談。
劉溪說:“我們看見的是一個機會,爲店家提供一套聚合所有支付方式的解決方案。”FOMO Pay于是誕生。
成爲商家服務供應商及消費者之間橋梁
“FOMO”是“Fear of Missing Out”的縮寫,是網絡用語,意思是“害怕錯過”。劉溪借此延伸說:“我們希望和客戶保持緊密聯系。”
可是,建立客戶關系卻讓劉溪吃足了苦頭。
他解釋,FOMO Pay扮演的是商家、服務供應商及消費者之間的橋梁。商家接受移動支付,可擴大客戶群,例如到我國旅遊的中國遊客;供應商如微信支付、百度錢包等希望有更多海內外商家加入各自的陣營。
據劉溪透露,團隊很快獲得微信和百度同意,“因爲我們有很好的技術團隊。”據了解,FOMO Pay的首席技術官是面簿(Facebook)其中一屆亞太區編程馬拉松比賽(hackathon)的亞軍,也獲得面簿聘用,但回絕了。
擁有技術,沒有客戶,一切都是枉然。
“每一次出去和客戶洽談,他們不看産品,卻一直說‘你只是一個很年輕的工程師,爲什麽要相信你?’‘有大客戶用嗎?’‘讓我們免費試用。’”
看著同侪紛紛進入大公司,經常飛到國外接受培訓或度假的照片,他坦言,那段時間,的確對第二次創業産生了懷疑。事實上,大學畢業那年,他已經獲得多家跨國公司聘用,“父母是非常反對我創業的。”
花了六個月終于迎來第一次重大突破,FOMO Pay與本地電信公司星和(StarHub)合作,透過微信支付充值手機話費。
邁開重要的第一步,接下來的路平坦許多。目前,公司的合作夥伴包括本地傲勝集團旗下的品牌TWG Tea、時尚品牌Charles & Keith、Lacoste等。
劉溪指出,在星和以前,已有不少小商家使用公司的解決方案。例如有一名鄰裏榴梿攤販終因能接受微信支付,將榴梿賣到中國,售價是本地的三倍。
透過移動支付,本地商家不僅擴大客戶群,也有機會拓展海外市場。劉溪指出,商家開拓海外市場主要面對三項挑戰:怎麽收錢、如何營銷以及物流。
收費比信用卡交易便宜
以上述的榴梿攤販爲例,除了提供支付解決方案,FOMO Pay和中國著名民營快遞公司順豐合作,利用順豐的生鮮農産品寄遞服務將榴梿運到中國。公司同時協助商家在微信廣告平台上進行營銷。
對照傳統銀行與信用卡的業務流程,劉溪說,FOMO Pay的核心角色是收單機構,透過每一筆交易賺取費用。
他指出,商家在一般的信用卡交易可能得付出2%至2.5%的交易費,“我們的收費是1.7%或以下,視不同商家的營業規模而定。”劉溪稱這是吸引客戶的“利器”。
凱捷顧問公司(Capgemini)和巴黎銀行(BNP Paribas)在2016年全球支付報告中指出,2015年非現金交易的規模估計達4263億美元(約6000億新元),占整體支付市場10.1%。轉賬卡(debit card)仍是最大宗的非現金交易,2014年的市場占有率爲45.7%。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之前的一份報告也顯示,本地仍是現金交易優先的社會。
劉溪認爲,傳統銀行在這個市場仍占有優勢,沒有迫切追趕的壓力。他以長尾理論中的八二法則說明,“我們是市場的少數, 但我們能提供比傳統銀行更吸引人的服務和收費。”
他指出,去年,面簿在愛爾蘭獲得銀行執照,也許不久將來,面簿銀行不再是天方夜譚,“和家人朋友邊聊天邊彙款,多方便啊!”
意識到商家不願投入成本另外添購硬件設備,劉溪說,公司最近開發了一套文檔,只需要15分鍾,店家即可以升級原有的設備,接受移動支付。
先後曾于巴克萊及德意志銀行從事風險與合規管理逾20年的文森(Allen Vincent)于年初加入FOMO Pay。
他分享,不論是傳統或新興金融科技,風險與合規管理的要求與嚴謹程度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我們更靈活。”
有別于傳統銀行,據了解,商家加入FOMO Pay是采分級審核,按營業規模及資訊揭露程度決定每日交易上限。
今年,劉溪希望公司成功拓展第一個新加坡以外的東南亞市場。他稱,曾有投資人告訴他,商業談判要成功,首先換一副金絲邊眼鏡,其次不苟言笑,第三挺個啤酒肚。
劉溪架上一副金絲邊眼鏡,全天以熨燙筆挺的襯衫示人,沒有啤酒肚,但他希望過去幾年寫下的成績已足以說服客戶不再因年齡而質疑他。
(五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