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佐治
新冠疫情在世界多地爆發,全球股市、大宗商品情緒崩潰式大跌,很好的印證了人們的避險情緒和對疫情的擔憂。
近鄰韓國、日本等都出現了疫情加速擴散的趨勢,甚至有人專門跑來中國尋求庇護。我們要警惕周邊國家的疫情態勢,防止風險回流。
新加坡也出現了近百病例,現在已經抗疫成功。因爲疫情程度、地理環境和經濟結構的不同,新加坡的經驗不完全適用于中國,但對日韓仍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01
新加坡的“佛系”抗疫和成果
面對新加坡的疫情,總理李顯龍在視頻講話中說:如果病毒廣泛傳播,試圖追蹤每個接觸者將是徒勞的。如果我們依然將每一個疑似病例都送進醫院隔離,醫院就會人滿爲患。屆時,如果新冠病毒死亡率像流感一樣保持的低水平,我們應當改變做法,鼓勵那些只有輕微症狀的人去看醫生。
就是因爲新加坡總理的這句話,和本土不戴口罩不封城的作爲,微博上才形成了對新加坡佛系抗疫的印象。
但新加坡的疫情防控效果卻頗好,抗疫成功。截止2月24日,確診病例89,治愈51,無死亡病例,而且有好多天的治愈人數大于新增病例。
就連世衛組織也對新加坡的“佛系”抗疫交口稱贊:與中國一樣,新加坡在應對疫情方面采取了正確的措施。世界衛生組織希望看到考慮周詳,以循證爲基礎的公共衛生措施。目前在中國所采取的措施與戰術做法是正確的,新加坡等其他地方的也是。
聽到沒有,新加坡的“佛系”抗疫措施竟然可以跟中國不計成本投入人力物力的全民抗疫相提並論!而且人家也是循證科學,是不是很迷惑,新加坡憑什麽呢?
02
新加坡不佛系的戰術原則和措施
首先我們要明白新冠病毒致死率的特點;在醫療資源匮乏的時候病例死亡率較高,在醫療資源充裕時死亡率極低。例如在醫療資源極爲匮乏的湖北和武漢,疫情死亡率約爲3%;而在除湖北以外的國內其它地區,疫情死亡率遠低于1%。
鑒于湖北和武漢嚴峻的疫情形勢和國內的大範圍傳播,我國政府采取了嚴格的防控措施,並集全國之力緩解湖北和武漢的醫療系統壓力。效果顯著。
新加坡的疫情程度與中國不同,病例數少,沒有大範圍傳播。且新加坡醫療基礎設施好,可以應對已有的病例。
所以新加坡的戰術原則是:
1. 務必確保本地醫療資源平穩運行;
2. 依據循證醫學,按照最高證據等級的世衛組織推薦,制定公共衛生方案。
讓我們來看一下被認爲很“佛系”的新加坡抗疫措施是如何符合以上戰術原則,並發揮有效作用。
(一)公共防疫措施
1月27日,新加坡僅僅在第一例輸入性病例的4天後,便宣布實施強制休假計劃,強制中國雇員休假14天,由政府給予企業補貼。
2月1日,收緊入關政策,控制境外輸入。
2月7日,因爲病例增多,將疫情爆發反應系統狀態調高至橙色等級(史上只有非典和H1N1流感時期爲橙色)。
2月8日,實施暫緩大型活動。
2月18日,對有中國旅行史的人實施居家隔離令(14天)。
新加坡並非疫情發源地,所以只要減少境外輸入,並嚴控境內的存量病例,就能遏制疫情。疫情爆發反應系統狀態調高至橙色,可以讓人們直觀的意識到嚴重性,並做到心中有數。加上新加坡嚴格的執法,居家隔離令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公共衛生措施
新加坡遵守世衛組織推薦的方案,結合實際制定了周全的公共衛生措施。
1. 敦促人們保持冷靜和警惕,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社會責任感。並指出健康人不用戴口罩。
2. 詳細通報新增病例,並提供傳播鏈條分析。
3. 開啓800多家公衆健康預備診所,供有症狀的人們就診。保證檢測試劑盒的供應。並對去公衆健康預備診所看病的人進行經濟補貼。
4. 政府高官多次進行視頻解惑,穩定公衆情緒,打擊網絡謠言。
新加坡政府對于病例的詳細披露,可以緩解公衆的緊張情緒。我們在信息披露的程度上還存在一定差距。政府鼓勵患者看病,進行經濟補貼,並號召人們平等對待新冠患者,不容忍歧視,這都是積極而不佛系的做法。
03
新加坡爲什麽不提倡戴口罩,不封城
就是這兩個措施讓大家認爲新加坡很佛系。這個問題又回到了文章開頭說的中國和新加坡的情況不同,不戴口罩不封城在新加坡是合適的,但在中國就不行,反之亦然。
不封城的最大原因是新加坡的疫情還未嚴重到如此地步。根本原因是是由新加坡的地理環境決定的,極度依賴進口的狹小島國,如果封城,經濟就會崩潰。
新加坡只推薦咳嗽和噴嚏的人帶普通醫用口罩,把N95留給醫護人員,普通人不需要戴口罩。爲什麽不提倡戴口罩呢?
一是因爲新加坡嚴格遵循世衛組織推薦的方案,而作爲最高循證等級的世衛組織並沒有推薦所有人在任何時間都戴口罩。
二是號召人們戴口罩會引發聚集搶購口罩,增加感染風險。
三是新加坡口罩産能極有限,也進口不到口罩,存量口罩要保證醫療衛生人員的使用,以免造成醫療系統的崩潰。
新加坡已經看到了疫情在醫療系統崩潰下的可怕後果,所以它會盡一切努力保護境內的醫療資源,哪怕不讓國人戴口罩。武漢崩潰了,有全國各地支援,可若是新加坡崩潰了呢?
新加坡的處境就是日韓的處境,不知道日韓有沒有想清楚。我們只能寄希望于鄰居能夠經受住考驗,大家平平安安和和氣氣推進東北亞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