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一直被看作生命之源。對缺水的新加坡而言,這句話意義更大。
新加坡有四大國家“水喉”爲全民供水,俗稱“4個水龍頭”。進口水、收集雨水、淡化海水和新生水,這4個水龍頭確保了新加坡供水的充裕和多元化。
在新加坡的各個角落,水是人們裝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商場,各種水主題的噴泉讓這個炎熱的國家頓生涼意。
“節省、珍惜、享用”的用水理念已深入新加坡每個市民的心。
愛水的主題貫穿于新加坡人一生。
以下便是新加坡“水女王”林愛蓮的故事,她已成爲本地最富有的女富豪。
新加坡凱發有限公司(Hyflux):全球最佳水工業企業。創立于1989年,前身是一家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和後來在中國等地銷售水處理系統的貿易公司——凱發(Hyflux)。約十年後, 凱發有限公司于2001年1月成爲首家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水公司,並自2005年3月份起,成爲海峽時報指數的指數股(index stock)。今日,凱發市值超過10億新元,並是被認可的亞洲一家領先的水和流體處理公司。
上世紀80年代末,林愛蓮(Olivia Lum)辭去大型跨國公司安逸且高薪的工作,賣掉了自己的汽車和小公寓,投資創辦了一家水處理公司——凱發公司(Hyflux)。如今,Hyflux已成爲東南亞同行業中最大的一家公司,林愛蓮也一度被《福布斯》(Forbes)雜志評爲該地區最富有的女企業家。
林愛蓮已成爲新加坡——這個經濟由外國跨國公司和本地國有企業主宰的小型城市國家——企業家精神的典範。她象征著新加坡經濟回歸于英國殖民統治下的自由主義經濟——當時,這個港口城市因爲一些“從赤貧到巨富”的故事而聞名于本地各國移民之間。
“跨國公司將當地企業家擠出市場。因爲薪水豐厚且待遇優厚,所有人都想加入跨國公司。新加坡人被寵壞了。如果你不是餓到一定程度,怎麽會從一個可以提供安逸生活方式的公司辭職呢?”
跨國公司的出現爲同樣提供許多工作機會的國有企業敲響了警鍾。“如果政府關聯企業想在勞動力緊缺市場上吸引人才,它們就不得不在薪金方面與跨國公司展開競爭。”
新加坡狹小市場不太可能爲企業家帶來財富,除非他們向國外拓展。但很少有人願意這樣做。
讓林愛蓮與衆不同的是其艱苦的經曆。她一出生就被遺棄,與其他幾個孤兒一起被一位貧困年邁的寡婦婆婆收養,居住在馬來西亞霹雳州(Perak State)的一個鐵皮小屋裏。
林愛蓮的老師們鼓勵她到新加坡上高中,並希望她能考上那裏的大學。在獲得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化學學士學位後,她加盟Glaxo公司。在參與爲該公司新加坡工廠開發一套系統的工作過程中,她開始對水處理産生興趣。
2001年1月,凱發在新加坡交易所一上市就引來投資者關注,當地一家雜志更是將凱發譽爲新加坡交易所最受推崇的公司。一夜之間,林愛蓮也從一無所有變爲上億身價。
2005年9月,凱發集團已成功建造現今亞洲最大的海水淡化廠——新加坡日産13.6萬噸的海水淡化廠。這個淡化廠已經在爲新加坡供應淡水需求量的十分之一。
“我們是一個關注過濾技術的公司,而水處理只是通用電氣等大型集團的一部分業務。我們規模雖小,但敏捷而靈活。由于我們身在亞洲,因此我們了解亞洲文化。”她表示。
凱發也能夠利用在新加坡大規模項目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中國取得類似項目。凱發創建之時,新加坡日益擔心其對馬來西亞供水的依賴性,因爲兩國關系不時出現緊張。
“我希望凱發成爲類似新加坡航空(Singapore Airlines)這樣的品牌。”林愛蓮表示。她承認,從一個身無分文的孤兒起家的故事引人矚目,這使凱發得到了地區性媒體和投資者的關注。
“我認爲凱發從一個小公司成長到現在的規模,人們不可避免地會把公司和其創建者聯系起來。如果你閱讀了這個人的生平,那麽你就會希望領略更多關于公司的信息。人們受到人格魅力的吸引。我認爲人格魅力不會提升股價,但它確實增加了公司的聲望。”她表示。
她認爲,凱發最大的貢獻將在于打破新加坡在企業家精神方面的文化障礙。
“當我開始創業的時候,人們會說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爲我可能學習成績不好或者沒人願意雇用我。整個文化都不利于企業家精神。但人們的態度正在轉變。文化障礙正在消失,政府也懂得了必須鼓勵企業家,因爲新加坡不能再依賴跨國公司和政府關聯企業了。”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果侵權,請聯系小編處理,謝謝!】
獅城之窗
微信:Singwindow
長按左側二維碼識別-免費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