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36人;5日,31人;6日,57人。
在“鑽石公主”號郵輪事件暫告一段落後,日本本土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一度保持著每日十幾人的增長,但在過去三天,日本全國的新增病例出現了明顯的加速度,接連創下了日本本土單日新增病例數的記錄。
日本本土單日新增病例接連破紀錄
早在日本4日新增36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數字公布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日本廣播協會(NHK)均指出,這一數字創下了日本本土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新高,應該引起重視。
兩天後,這一數字再破記錄沖向57。目前,日本全境47個都、道、府、縣中,已有超過三分之二的33個“失守”。其中以曾在2月中旬舉辦了吸引200萬遊客的劄幌雪祭的北海道最甚,確診人數幾近破百。在6日的新增病例數中,大阪府以13例列居首位,這或與2月中旬在大阪市都島區的Live House“Arc”的活動所引發的聚集性感染有關。此前幾日,上述活動的參加者中已被查出十數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目前,尚無確切證據顯示,日本接連破紀錄的新增病例數是否只是由單一的聚集性感染事件引發,或是該國疫情更大範圍暴發的前兆。
據《南華早報》6日報道,截至3月4日,日本總共僅進行了8111次新冠病毒測試。截至同一時間,韓國已累計對超過13萬人實施了檢測。
據NHK報道,日本厚生勞動省5日發表聲明稱,爲了提高新冠病毒檢測的方便性,自3月6日起,新冠病毒檢測可以納入醫療保險,這就意味著,私立醫院和民間檢測機構都可以參與進來,民衆不通過官方的、檢測能力有限的保健所就可以進行新冠病毒檢查。
此外,厚生勞動省大臣加藤勝信表示,鑒于此前在保健所同意的情況下進行的檢測的費用都來自公共支出,納入醫保之後檢測的各項費用也都將由政府承擔,包括需要把檢樣送到檢測機構所産生的18000日元。這其中,需由加入了日本國民健康保險的居民自負的比例爲30%即5400日元(約合人民幣350元)。
不過,據日經中文網6日報道,即使將新冠病毒檢測納入醫保,檢測設施也無法滿負荷運轉。
報道稱,神奈川縣衛生研究所所長高崎智彥表示,“地方衛生研究所的檢測能力有限”。原因是從樣本中提取基因的事先處理工作由人工完成,而日本並未根據檢測需求的增加而增加人員和預算。此外,報道稱,還存在樣本必須由專業運輸公司運輸的問題。
未確定感染源致疫情擴大?
2月24日,日本政府專家會議曾得出結論稱,此後兩周會是日本疫情的關鍵時期。
一名35歲的美國男子2月25日,剛從日本出差回到紐約,出現了發燒、咳嗽的症狀,他回憶起在日本期間,雖然大部分時間都戴著口罩,但是無法避開擁擠的車站。該男子因“症狀較輕”被美國疾控中心拒絕接受檢測,但他仍然感到不安,“我無法想象我是唯一一個從這些國家回來,有輕微症狀的人”,該男子表示衛生官員應該對更多人進行檢測,否則(對于控制疫情擴散)“沒有任何意義”。
在日本,像他一樣的人被認爲還有很多。“我們現在是知道對方(新冠肺炎感染者)是誰,但不知道對方(無症狀的新冠肺炎感染者)在哪裏。因爲誰都可以被感染,所以,盡量減少與外界的接觸是最好的方法。”日中介乎學會常務副會長、日本保健醫療大學保健醫療學部助教趙月紅認爲,如果日本的疫情進一步擴大,可能是沒有確定感染源而導致的。
《日本時報》也稱,目前對于無法追蹤感染途徑的患者數量的擔憂越來越多。例如,政府尚未能夠確定北海道被感染者之間的聯系,北海道是日本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最多的地區,截至3月7日,已有98例確診感染。
在日本上智大學任教的沈霄虹表示,對于“確定感染途徑”方面的努力,日本各個地方的表現不同。“愛知縣的分析就比較詳細,官方也明確說明‘途徑不明的患者增多,非常危險’。東京目前感覺比較粗糙。”沈霄虹認爲,東京的信息公開情況或許和即將舉行奧運會有關。
東京和愛知縣對于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信息公開對比
愛知縣
“地方的應對措施各有不同,所以大家都像在黑暗的隧道裏開車。”趙月紅說。目前,日本政府給出的基本方針仍然是少出門、減少人與人的接觸,同時也在采取措施“爲最壞的情況提前准備”。
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對于有較多人聚集的全國性體育及文化活動,將要求今後兩周采取中止、延期和縮小規模等應對措施。
目前,日本政府已要求全國中小學停課兩周,停辦大型文體活動,鼓勵在家辦公。對于停課,雖然各地一度應對不一,但根據NHK統計,全日本截至3月2日,僅有295所中小學未停課。一些地方政府如大阪府,已將停課範圍擴大至幼兒園。
疫情最嚴重的北海道已經進入緊急狀態。日本政府正加快立法,使宣布緊急狀態有法可依。新法案通過後,被首相指定爲對象區域的都道府縣知事,可以要求該區域居民,除了維持生活等必要原因,避免一切外出,還可以爲了防止感染擴大,要求居民進行必要的配合。此外,還可以限制百貨店、電影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使用,特殊情況下,可以征用土地和建築物,用于修建臨時醫療設施。
對于日本政府正在采取的防控措施的效果,沈霄虹認爲,一切都還在變動中,要看看民意有沒有得到反映和改善,“日本做得較好的地震災害(防控措施)也是在多次經驗教訓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