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聲認爲,在未來經濟的發展趨勢下,我國不能只專注于吸引商機和人才到本地,而必須通過國際網絡到海外發掘機遇。
總理公署部長陳振聲對我國未來經濟的願景是國人的足迹擴散至全球各地,建立起強大的國際網絡,爲我國制造更多商機,也吸引更多人才。
陳振聲昨晚出席南洋理工大學舉辦的校友獎得主聯歡晚宴,並在配合該活動的對話會上發表以上談話。
對話會的主題是“未來經濟的挑戰與機遇”,對話嘉賓還有前政務部長符喜泉、南大科創公司總裁林睿博士,以及南大校董會成員陳競輝。對話會主持人是前國會議員殷吉星,他也是南大校董會成員。
陳振聲認爲,在未來經濟的發展趨勢下,我國不能只專注于吸引商機和人才到本地,而必須通過國際網絡到海外發掘機遇。
他希望在未來,400萬或500萬的新加坡人能在國外擴大網絡,與“2000萬或3000萬人”建立友誼。“他們會因爲相信我們的系統與價值觀而給予支持,並有意和我們通商。萬一我國的地位受到威脅,他們也會願意爲我們說話。”
陳振聲也提到,就算中國和泰國開鑿克拉地峽運河,或是極地冰蓋迅速融化等情勢可能改變通往我國的海運路線,關鍵是我國應探討如何在變化中繼續成爲國際網絡與價值鏈的一分子,保持經濟競爭力。
“即便海運路線真的改變,那裏還是需要碼頭和物流供應等,我們可做的是跟隨情勢,把我們的業務轉移到那裏。”
談及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課題時,陳振聲指我國必須深入了解中國的需要,才能爲中國提供可增值的服務,從中發掘商機。
“大國雖然有豐富資源,並不表示他們想生産一切。身爲小國,我們也能爲中國等龐大市場起到補助作用,發現我們可投入的‘小衆市場’(niche market)。”
陳振聲希望年輕國人能多到中國了解當地國情,熟知中國的發展及其需要。他也指出,所謂了解中國,也包括到北京和上海等一線城市以外的地區。
在昨天的晚宴上,南大校務總監兼副校長藍欽揚教授致詞時宣布,南大將在國立教育學院(NIE)成立以已故副校長李盛光教授命名的學前兒童教育講席教授職位,旨在吸引在學前教育教學與研究方面受國際認可的出色學者前來應聘。
南大指出,上述講席教授將在定于2019年招收首批學生的國立幼兒培育教育學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簡稱國立幼教學院或NIEC)扮演關鍵角色。
李顯龍總理在今年國慶群衆大會上宣布,將設立國立幼教學院集中培訓學前教育教師和幼童保育師。國立幼教學院將是國立教育學院旗下的新機構,整體政策制定和資金運作將由教育部監管。
另外,南大也將以李盛光之名設立助學金,幫助本地貧困學生。
李盛光于2006年至2014年曾任國立教育學院院長,之後出任南大副校長一職。他在2004年獲頒公共行政(銀)獎章,並于2011年獲得公共行政(金)獎章,以肯定他爲本地教育所做的貢獻。他在今年5月19日逝世,享年65歲。
成人學習方式須改變
我國應采用新方式來推動成人的學習,不能單靠傳統的課本知識或回到學府接受培訓,甚至可以考慮以類似手機遊戲的形式給他們及時送上學習內容。
不能只停留在
提供數碼化課本知識
總理公署部長陳振聲昨晚出席南洋理工大學舉辦的校友獎得主聯歡晚宴,並在配合該活動的“未來經濟的挑戰與機遇”對話會上,談到我國就業人士自我提升方面所遇到的挑戰。
陳振聲認爲,用于成人的教學方式必須改變,不能只停留在爲他們提供數碼化的課本知識,或讓他們回學府上課。
他說,我國可探討以更“及時化”(just in time)的方式把學習內容傳送給成人學習者,甚至注入手機遊戲元素,讓現今專注力短暫的國人也易于學習。
他舉例說,比如泛島快速公路(PIE)發生施工中高架橋坍塌意外時,可在一兩天內把一些可從中學習的內容及時傳送給相關的安全負責人,讓他們無需回到學府也能學習。
他也指出,成人學習者肯定會面對難以兼顧工作、家庭與學習的問題,因此有必要探討通過科技協助他們。
此外,陳振聲也說,我國的教育系統雖有不錯的基礎,但仍有不足,接下來須把目前“強制性”教育的框架演化爲“延續性”學習框架,輔助成年學習者跟上經濟轉變。
“在引導就業人士在新興領域中找尋新機遇方面,我們仍沒有一個完善系統……這些引導往往是在他們失業後才提供,那時就太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