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自古就有“大八景,小八景,有名有姓三十景,無名無姓數不清”的說法。不僅自然風光壯觀秀麗,天台山悠久的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更讓這片山水充滿了靈氣和內涵。天台山自然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山、岩、洞、瀑各具神韻,形成了古、幽、清、奇的獨特風格。根據地理位置和各自特色天台山分爲13個景區,每一處都各有特色,別具風格。
“佛宗道源、山水神秀”是天台山著稱海內外的特色,天台山也因此被列爲“浙江省十大旅遊勝地”。去過天台山的人都對這裏懸崖峭壁和瀑布流水的壯觀景色印象深刻。除了這兩處最經典的景點之外,宛如人間仙境的瓊台仙谷,清涼舒爽的華頂國家森林公園,濟公故裏赤城山和驚險刺激的龍穿峽也都非常值得一看。
濟公故居赤城山是天台山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景區之一。赤城意爲赤紅色的城堡,每天日出日落前後,赤城山在朝晖晚霞映照下像一座火紅的城堡,因此得名“赤城山”。赤城景區海拔306.5m,總面積1.3平方公裏,雖然海拔不算高,卻有著“不與衆山同一色,敢于平地拔千仞”的氣勢,因而天台山被稱爲台嶽南門的標志,台州也因此山而得名“赤城郡”,天台縣也稱作“赤城縣”。
天台山是濟公活佛的老家,少年濟公就是在這裏長大的。濟公不是神也不是佛,而是南宋時期真實存在的人物。史料記載濟公原名李修緣,法號道濟,公元1148年出生在天台永甯村,長大後在國清寺出家,後到靈隱寺受具足戒,跟隨高僧瞎堂慧遠學習佛法,是禅宗臨濟宗楊歧派的一位高僧,因爲他行事瘋癫,被稱爲濟顛和尚,又因經常扶危濟困,懲惡揚善,打抱不平,百姓將其尊爲“活佛”。公元1209年濟公圓寂于杭州淨慈寺。
濟公故居建築是“三台九明堂”格局,爲當地富庶人家的典型建築風格。三台即三進,就是三個分隔的道地。每個道地三個堂(一中堂二橫堂)合起來稱三台九明堂。三個道地的圖案各不相同:前道地中間是五蝠,旁邊爲梅花,意爲梅開五福。中道地是鹿,後道地是壽,合稱就是寓意“福、祿、壽”。
史料記載:天台宗創立者名智顗,南朝人,因給晉王楊廣授過菩薩戒而被尊稱爲智者大師。智者大師擅長講經說法,被佛學界公認爲東方釋迦牟尼,極受尊崇,放在今天絕對是一位明星級人物,粉絲千萬。公元575年,智者大師入天台山隱修並在此建了十二座道場。國清寺就是根據智者大師親手規劃,由楊廣按照皇家寺院的規格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千余年來,國清寺一直保持著最初農禅並重的修行方式,把勞作和修行都作爲平時的必修課。
天台山有一座七佛塔是必去的地方,因爲曾經供奉過去七佛,塔面上刻著過去七佛的名號,因此民間俗稱爲七佛塔。日本著名的“國東塔”就是以國清寺的七佛塔爲原型建造的。七佛塔的上方有一塊方形墓碑,是唐一行禅師的衣冠冢。一行禅師曾入國清寺拜師學習算法,對這裏十分留戀,後人就在此立衣冠冢來紀念他,這也是目前國內僅存的一座一行禅師衣冠冢。
天生石橋和瀑布有很多,但瀑布和石橋同框卻十分少見,在石梁飛瀑,石橋和瀑布完美結合,天下奇觀獨此一處。飛瀑終年流水,即使大旱年份也不斷流,瀑布兩邊山林茂密,空氣清新,令人神清氣爽。這座天生橋爲花崗岩質地,長約7米,厚5米,梁底空洞高約2米,金溪之水從石橋下流出,從30米高的峭壁跌落入惠澤潭,既是奇觀,也是壯觀。
神奇的石梁飛瀑不僅吸引了古今中外的遊客文人,許多影視劇組也慕名而來到此取景,家喻戶曉的《少林寺》讓李連傑一夜爆紅。遊本昌的經典《濟公傳》,張國立的《濟公新傳》,張紀中版《射雕英雄傳》,還有《美國小和尚》,香港TVB熱劇《寒山潛龍》都曾在此取景。著名導演張紀中對這裏的景致非常喜歡,情不自禁地發出了”水浒笑傲歉仙債,英雄遲早聚天台”的感歎。
如果時間充裕體力充沛,建議您再接再厲去瓊台仙谷看看。 瓊台仙谷古稱西靈溪,俗稱百丈坑,前者道出了瓊台之靈秀,後者則道出了瓊台之險峻。瓊台仙谷景區位于天台縣城西北8公裏,是一處花崗岩地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瓊台仙谷獨特的峽谷風光。光聽瓊台仙谷這個名稱,就感覺有一股仙氣。傳說這是一個仙人聚會的地方,“玄聖之所遊化,靈仙之所窟宅”。
“過靈溪而一濯,疏煩不想于心胸。蕩遺塵于旋流,發五蓋之遊蒙,追羲農之絕軌,蹑二老之玄蹤。 陟降信宿,迄于仙都。雙阙雲辣以夾路,瓊台中天而懸居。朱閣玲珑于林間,玉堂陰映于高隅。”這是東晉孫綽在《遊天台山賦》對瓊台仙谷這處“仙都”的描述。登上山頂俯瞰瓊台,山巒似蓮花盛開,雙阙如旌旗並展,加上山間經常出現的雲霧蒸騰,更有虛無缥缈的仙境之感,天台路迷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