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張莉/文圖視頻
宅在家不出門,就是爲社會做貢獻。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市民的購買方式,“線上菜市場”意外走紅,在疫情催生下的“宅”經濟中分得一杯羹。有業內人士表示:疫情過去,生鮮電商將迎來較好的發展契機,就目前而言,“線上菜市場”服務體系依然有待完善。
近日,記者多次通過“線上菜市場”采購蔬菜發現,它給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存在蔬菜質量參差不齊、換菜成本高的問題。
以土豆爲例,2月28日,記者在永輝生活APP購買的土豆,網售標價2.99元/份,約450g-550g,在商品到貨後稱重爲589g;3月2日,在河南蓮菜網購買的蔬菜套餐,土豆標價2.98元/斤,約1.5kg/份,在商品到貨後稱重爲1.62kg;3月3日,在京東到家購買的土豆,網售標價4.99元,約500g/份,在商品到貨稱重爲545g。
記者經過對比後發現,電商平台對于同種蔬菜的售價不一,線上線下價格浮動較大。以番茄爲例,3月5日,京東到家農鮮生標價約9元/斤,華潤萬家標價約5.48/斤,永輝超市標價約6.99元/斤,而線下不少菜市場標價在5元/斤左右。單品售賣價格參差不齊,浮動差價可達4元,不少店鋪打上了“優選”標簽,較市場價偏高。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近期導致部分蔬菜價格波動的主要原因受疫情影響,前期交通管制較嚴格,造成運輸成本、人工成本增加,隨著交通管制解除,大量人員複工,蔬菜能夠正常采摘,價格呈下降態勢。除此之外,不少店鋪在對接網絡渠道後,開始打造“高品質售賣”,上架一些質量好、品相優的蔬果,往往比市場價要貴出不少。
現象:蔬菜集裝箱套餐被追捧,但是質量參差不齊
“網上買菜其實也是看運氣,運氣差了可能就會踩雷,這肯定沒有自己在線下挑揀的好。”除了價格,不少市民還多次反映網購蔬菜的質量問題,認爲食材不夠新鮮,菜葉有時會出現幹枯腐爛。
在航海東路街道,一名跑腿小哥劉先生告訴記者,由于小區前期實行封閉式管理,一些從沒叫過外賣的居民,也開始網購買菜了。“疫情初期,我每天接單的任務大概可以分爲兩類,一類是幫買醫藥口罩,一類就是代購生鮮水果蔬菜,很多人對送的蔬菜不放心,我會幫他們挑一挑。”
3月2號,剛從老家返鄭的袁先生,居家隔離期間在河南蓮菜網的微信程序裏下單了一箱蔬菜套餐,隔天就收到了貨。他告訴記者,自己平時就愛做飯,聽朋友說蔬菜套餐特別流行,網頁售賣價格很實惠,蔬菜種類比較豐富。
在蔬菜到貨後,袁先生稱對實物並不滿意,與平時線下購買有很大區別,“就拿洋蔥來說,這到貨的個頭太小了,表皮有凹陷,薄開幾層不能吃的,基本一個洋蔥就沒有了。西葫蘆有點發軟,雖然能吃,但很影響口感。”第二天,袁先生又在該平台購買了一箱沙糖桔和一箱蘋果,他之後又向記者反饋,箱子底層存在不少壞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