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轉型方向包括提倡終身學習;及早幫助弱勢家庭孩童,不讓他們輸在人生起跑線;減少學生課業負擔,讓學生有機會天馬行空地思考;制定可供學生靈活跳動的升學途徑;以及深化學生們的多元文化意識。
先進科技使人們擔憂就業前景,多國族群關系也出現嚴重裂痕,國家認同感逐漸削弱,面對這兩大全球性挑戰,副總理兼經濟及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認爲,不斷改進教育制度,給予學生創新思考和培養包容心的空間,是應對挑戰的關鍵要素。
尚達曼昨晚在南洋理工大學舉辦的首屆“前進講座”(Majulah Lecture)上提出本地教育的五大轉型方向,這包括提倡終身學習;及早幫助弱勢家庭孩童,不讓他們輸在人生起跑線;減少學生課業負擔,讓學生有機會天馬行空地思考;制定可供學生靈活跳動的升學途徑;以及深化學生們的多元文化意識。
曾擔任教育部長的尚達曼對在場的1500名出席者說:“我們必須不斷改進我們的體制,尤其是教育制度。改變已在進行中,而我們須確保變化的動力不減。慶幸的是,我們有紮實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做出改變意味著我們可以在不會對社會帶來巨大風險的情況下展開試驗……千萬不可認爲既然制度沒壞,就不必修補。我們得做到如果制度沒壞,我們就拿來做試驗。”
尚達曼昨天在題爲《教育變化如何創造未來》的演講中指出,本地學生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中表現出色,但我國在國際創新排名卻較爲遜色。“這還不夠好,要打造富有創新力的社會,我們得做更多。”
他說,培養學生創新力的一大要素是減少學生的課業負擔,給予學生“讓思緒漫遊”的空間與時間。他表示,減少課業負擔是教育部“最大的挑戰”,但這將帶來多方面的益處。除了讓學生創新思考,學生們也能因此嘗試更多元的活動,從而打造更廣義的唯才是用精神。
終身學習有助
培養創新精神
此外,終身學習也有助于培養創新精神。尚達曼說,學習新知識與技能可確保頭腦保持活躍。“創新講究對技能精深的把握,這得由經驗、邊做邊思考累積而來。”
對于教育制度應如何培養學習能力不同的孩子,尚達曼認爲,新加坡要避免采取“簡單化的極端做法”,既不效仿法國完全一視同仁、導致每年三四成學生留級的做法,也不回到過去僵硬的分流制度,按學生當時的表現,把他們硬性劃入某種升學渠道。
尚達曼說,我國已逐漸廢除小學分流制度,一些中學如今也采取科目編班的做法,按學生各別科目的能力決定修讀的課程,而制度的靈活性,也會延伸培養思維上的靈活性。
“所有的升學途徑都沒有死胡同。每一條途徑都必須有岔口,能讓你從一條路通往另一條路,甚至同時走在兩條路上。”
尚達曼也指出,名校裏家庭背景較優渥的學生比率自2000年以來都沒有改變,雖然名校學生不如以往多元,但這也體現唯才是用原則的成功。他說,令政府尤其關心的是幫助弱勢家庭孩童取得成功,避免形成一個“永久的下層階級”,因此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學前教育,以及推出“幼兒培育輔助計劃”給予援助。
教育制度也必須培養孩童對我國多元文化社會的認識。尚達曼指出,各族群孩童若能從小一起玩耍,就能迅速培養多元文化意識。但令他擔憂的是,一些學校課外活動如今有明顯的種族區分,例如足球隊隊員已不像上世紀70和80年代那般多元,排球、籃球和乒乓球隊似乎也以華人球員爲主。
他說:“我們太容易困住自己了,這其實不難改變。徳明中學規定籃球和排球隊必須有不同種族的學生。幾年前,裕廊中學由四個族群的球員組成的球隊,也在全國比賽中戰勝南洋女中,贏得了金牌。這一切取決于我們的態度。”
社會要不分種族 需付諸行動
新加坡人在本屆民選總統選舉中對種族課題的熱議,顯示國人共同期待種族課題不再成爲選舉中的聚焦,這令人鼓舞。不過社會要做到不分種族,還需有意識地付諸實際行動。
副總理兼經濟及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昨天在南洋理工大學的“前進講座”的問答環節中談及對此次民選總統選舉的看法時,強調種族課題在現實社會中仍然存在。國人雖然都期待實現不分種族的社會,“但它不會自然而然發生,我們必須朝這個目標努力”。
尚達曼是針對政府修改憲法、加入保留選舉條文以確保各族群都有機會擔任總統的做法是否適得其反、讓種族課題造成社會隔閡作出回應。他指出,“完全可以理解”國人對保留機制提出疑惑,及選民希望有機會票選中意的總統人選的心態,他本身也希望能通過競選産生總統。
不過,尚達曼說,要讓種族不再作爲選舉中的聚焦,需付諸行動,“有時還需要國家有意識的作爲”。
“(不分種族)不能只是停留在信約裏,不能只是一種念誦。它需要行動,(否則)數十年複數十年,如果還沒有馬來總統,那一紙信約和我們每天嘴裏念的都將失去意義。”
尚達曼:少數族群
成長經曆與多數族群不同
尚達曼作總結時引用中文成語提醒,少數族群的成長經曆與多數族群不同,因此國人仍需有意識地讓不分種族的理念得到實踐。
“我們永遠都不應假裝少數族群和多數族群(的生活經曆)一樣。(種族平等)需要的是多一份努力、多一份同理心,還有那份風雨同舟的意識。”
尚達曼也指出,不單是在我國,世界各地的現實是,“(候選人)其他因素保持平等的情況下,種族、族裔、宗教仍被看重”。因此,國人冀盼種族課題日後不那麽引發議論,顯示國人重視信約裏的理念,尚達曼對此感到鼓舞。
對于出身貧寒的哈莉瑪總統能克服生命中的重重挑戰,成爲我國的“雙重少數”總統(即少數族群和女性),尚達曼說作爲公民,他感到驕傲。
尚達曼在演講中提及社會和諧時也多次強調不應“推擠”(elbow)他人,引起南洋理工大學校董會成員、前高級政務部長再諾關注,我國是否受政治分化所困。
尚達曼答複說,我國比大多數社會來得包容,但“不應假裝任由市場(自然運作)就會走向更多的理解、和諧和更大程度的多元文化主義”,否則容易導致社會分歧加深。他還說,社會和諧需靠國家有意識的作爲,這些作爲也需獲得人民的支持。
投資教育和終身培訓能保住工作
科技的進步取代一些工作的同時提升了其他工作,並讓人類技能和能力得以加強。
副總理兼經濟及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昨天在“前進講座”上被問及我國人口少,政府雖然提倡讓國人接受精深技能培訓,但是否能跟得上全球變化,繼續保有競爭力?
尚達曼答複時說,我國的350萬名國民,加上具備才能、有良好表現記錄和專長的外籍人士組成的勞動力隊伍,如果切實在教育和終身培訓方面投資,不但能保住工作,還能創造更好的就業。
人工智能、機器人和大數據等所帶來的人類技能和能力方面的提升,是“新平衡”的重要部分。
尚達曼以電子商務爲例說,這雖然沖擊到營銷業,但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意味著物流、供應鏈等領域將出現新工作,而且這些工作的薪酬也比營銷業來得高。
尚達曼說:“如果你具備利用科技工作的技能,那職場上不缺乏工作。我們的任務,是跟每個新加坡人合作,讓他們能成爲利用科技工作的團隊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