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2月4日,美團的總市值爲5872億港元,成爲僅次于阿裏和騰訊的第三大市值互聯網公司。
這家最早起家于團購的互聯網新貴,已經成長成爲一家綜合性本地生活服務電商平台。在創始人王興的眼中,美團有機會成爲與阿裏、騰訊一個量級的公司。就目前市值而言,雖然較阿裏、騰訊還尚有距離,但已大幅超過百度,“BAT”的稱呼有望被“ATM”替代,而“M”正是王興的美團。
無 邊 界 遊 戲
美團無疑是中國互聯網界近年來成長速度最快的企業之一。僅用了8年時間,即成爲最大的本地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台,業務從最初的團購擴展爲餐飲、娛樂、酒店、旅遊、出行、零售等領域的2C服務和相關的垂直類2B服務。
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美團的服務覆蓋了全國超過2800個縣市,擁有年活躍用戶4.36億,活躍商家達590萬,平台上發生的年交易筆數高達115.5億筆(表1)。
從團購開始,美團以強大的執行力與開拓性,先後在酒店預訂、旅行、電影票務、餐飲、外賣、生鮮零售、出行等各個領域開疆擴土。美團的業務開拓似乎沒有邊界,同時與阿裏、攜程、滴滴乃至京東及58同城展開正面競爭,因而有人開玩笑說互聯網半壁江山都是美團的敵人。
據稱王興特別推崇的一本書是詹姆斯·卡斯所寫的《有限和無限的遊戲》。在這本書中,作者闡述了世界上兩種類型的遊戲——有限的遊戲和無限的遊戲。有限的遊戲,其目的在于贏得勝利;無限的遊戲,卻旨在讓遊戲永遠進行下去。有限的遊戲在邊界內玩,無限的遊戲玩的就是邊界。
而王興正是將美團定義爲一個以用戶服務爲中心的無邊界公司,一切業務根據用戶的需求來延展、遷移。
雖然美團今天有了本地生活服務電商第一入口之地位,但其目前幾乎所有業務都沒有先發優勢,其核心業務都是通過幾次漂亮的征戰,使得自己從跟隨者逐步變成了領跑者。
票 務 先 行
2012年,O2O概念在互聯網行業的走熱,讓團購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間。王興當時認爲,1998年是實物電商的元年,2010年則是服務電商的元年,而2012年將會是服務電商的分水嶺。對于美團來說,平台95%業務都是服務,其目標是要做中國最好的服務業的電子商務。
于是,美團全面轉向O2O領域,在主力産品美團外推行T型戰略,橫是團購,豎是電影、酒店等垂直行業。貓眼電影就是美團T型戰略的第一步。
貓眼電影原名“美團電影”,是由美團于2012年2月推出,提供電影票團購服務。彼時,在線票務在整個電影票務市場的份額占比還不到20%,且有十余家公司在爭搶蛋糕。2013年,《人在囧途之泰囧》上映收獲10億元票房,一舉站上當年度票房榜首,這讓王興意識到,電影市場的大爆發來到了。王興終于下定決心把電影票團購業務獨立分拆成子品牌,推出獨立APP“貓眼電影”,並派出了一支強悍的地推團隊。
一年半時間裏,貓眼在業內首批推出電影在線選座服務,通過高票補迅速搶占市場。2014年《變形金剛4》上映前,貓眼提前2個月開始准備,在10個城市展開促銷,並在首映日當天包下全國院線所有黃金場次。2014年6月靠《變形金剛4》的20億票房,貓眼超越格瓦拉、豆瓣網、時光網等對手,成爲在線票務市場第一名。
此外,貓眼還創新推出“電影預售”業務,開創電影發行新模式。《心花路放》團隊2014年8月關注到《變形金剛4》票房表現後,主動聯系與貓眼合作,共同摸索出互聯網宣發模式雛形。貓眼在線下溝通影院提前排片,線上展開預售;並分析用戶曆史消費數據,爲影院提供排片建議,助力其通過預售情況調整排片;同時爲片方提供營銷建議,及時調整宣發策略。《心花路放》之前,電影院沒有依據預售提前排片的意識,也沒有大規模點映這樣的操作。貓眼利用《心花路放》三次點映,迅速擴張口碑,拉動預售,《心花路放》預售票房1億,電影票房11.7億。此後,互聯網發行開始成爲標配。
2015年美團與大衆點評合並,同年5月27日,貓眼電影從美團點評獨立,成爲其全資子公司,並整合大衆點評娛樂業務,切入電影周邊衍生業務,實現O2O向一站式觀影消費平台進化。根據CBN Data數據,2016年上半年貓眼以33%市場份額位居行業第一,與騰訊微影、阿裏淘票票、百度糯米形成四巨頭格局。
2016年5月,上市公司光線傳媒及其大股東光線控股,聯合收購美團所持貓眼57.4%股權,從此,貓眼脫離美團子公司範疇;2017年,騰訊又一手促成貓眼再與微影時代合並,並獲得騰訊投資。至此,貓眼的主要持股方變爲光線傳媒系、微影時代、騰訊、美團點評,分別持股48.8%、20.62%、16.27%、8.56%。
此後,電影票在線購票行業開啓了貓眼與淘票票雙寡頭的局勢,其中貓眼占據約60%市場份額。
酒 旅 突 擊
就在美團布局電影票務市場、打造貓眼電影的同時,中低端酒店的團購業務也在平台上自發生長。當時,美團的數據顯示,酒旅商家對線上的接受程度比餐飲商家更高。更進一步,美團還發現這一部分市場是OTA頭部平台忽視的市場,並且美團高頻團購業務帶動低頻酒店團購業務,在獲客成本上比同行更低。
于是,在2012年6月,由陳亮領銜,成立名爲“西瓜組”的項目團隊,標志著美團正式侵入酒旅行業。
對互聯網而言,在線旅遊可以說是第一代成型的商業模式。在1999年,攜程和藝龍就已經成立了,並分別在2003年和2004年上市。在美團進入的時候,市場上還有2004年成立的同程、2005年成立的去哪兒等,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美團作爲一個毫無根基的參戰者,挑戰難度可想而知。
當時攜程主要占據線上旅行中高端市場,美團于是采用“農村包圍城市”戰術,以中低端作爲切口,瞄准了中小城市和縣城的“長尾市場”,特別是高校和醫院周邊的中低端酒店,利用地推鐵軍,瘋狂蠶食市場。
實際上,在前期階段,美團酒店的主要競爭對手並不是攜程,而是定位更低端的去哪兒。爲了遏制美團酒店,去哪兒使用燒錢補貼策略,讓對方一直處于被動防守狀態。盡管在去哪兒的瘋狂反擊之下,美團酒店依然強勢推進。
2015年年中,美團對外披露了一次酒旅成績單:上半年酒店旅遊事業群整體交易額71億元,成爲中國第二大酒店在線交易平台。
正當美團酒店與去哪兒打的難分難解之時,2015年10月,去哪兒被攜程合並,突然間,美團酒店的敵人消失了。到2016年,美團開始進入中高端酒店業務,直接與攜程進行正面抗衡。
從數據來看,美團在線酒店預定的間夜量連年高速增長,從2015年的0.82億增長至2018年的2.84億,而2019年前三季度已經達到了與2018年全年幾乎持平的2.83億(圖5)。
強敵環伺之下,美團又在在線酒旅領域實現了從跟隨者到領導者的躍遷。
外 賣 爭 霸
2013年11月,美團又上線了外賣,進入了一個新的戰場。美團外賣的上線,源于王興決定將貓眼電影的模式複制到更多領域。
外賣的孵化,需要回溯到2012年底。彼時美團進入一個良性軌道,需要尋找業務新的增長點,于是王慧文重新組建一個新的産品部,大概看了五六個方向。
此時的外賣正處于風口的前夜,先行者“餓了麽”早已在這個領域深耕5年,在餓了麽之後還有點我吧、美餐網、易淘食等先行者。特別是餓了麽,交易規模從2010年的1.5億漲到2014年近100億。
美團一直有個習慣,就是對各個賽道做定期的監控,不管是誰,不管做什麽行業,只要用到互聯網,且日交易量超過一定數額,美團就派人研究。他們在研究中發現,外賣市場品類出來了。以前的外賣只是堂食微不足道的一個補充,現在成了並列且高速增長的一條新賽道。美團就此決定進軍外賣市場。
“時機成熟”是美團選擇外賣的原因,王慧文曾解釋道:“我們發現現有外賣公司的經營健康水平比之前好很多,多個校園外賣都已經開始多校區經營。同時再觀察一下他們的經營水平,發現他們並非將經營做到極致才勉強生存,這是很重要的信號。對一個行業而言,如果在産品和經營者的管理水平都沒有特別好但用戶已經在健康地、反複地使用時,意味著時間點成熟了。”
況且團購與外賣是高關聯性行業,具有很高的協同性,外賣與團購業務積累的數百萬餐飲商家資源,是重疊且可以馬上利用的。對商家來說,外賣不占用餐廳門店面積,商家會把它視爲一種額外收入。因此外賣服務是美團對餐飲商家在團購之外服務的必然延伸。
從2016年起美團市場份額即超過餓了麽,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美團外賣以65.1%的市場份額占據絕對優勢,餓了麽則下降至32.8%(圖9)。
從年度數據來看,收入在逐年增加,但是盈利情況似乎沒有明顯的逐年改善的趨勢。但如果我們將收入和利潤數據分拆成季度數據,則可以明顯看出,其經調整淨利潤自2018Q2錄得-32.11億元的最大虧損之後,逐季虧損額都在縮窄,到2019年Q2錄得14.92億元的季度盈利,2019Q3盈利進一步提升至19.42億元(圖11)。所以,從2018Q2之後,美團每個季度的盈利狀況都在改善,盈利能力逐季向好。
這說明美團的營收增幅要遠遠高于平台交易額的增幅,更進一步說明美團的營收一路向好。
此外,美團的銷售費用占總收入的比例也在逐年下降,從2015年的178%下降至3Q2019的19.4%,說明美團的營收增長在逐漸降低對營銷的依賴。整個平台對用戶補貼的力度也在下降,用戶補貼總額占平台交易額的比例從2015年的2.42%降低至3Q2019的1.18%,降幅超過50%(表2)。說明美團平台交易額的增長正逐步脫離用戶補貼驅動。
不過,雖然餐飲外賣貢獻了營收的大頭,但是在盈利能力上卻遠遠不如到店、酒旅業務,該業務始終貢獻了60%以上的毛利(圖14)。
那美團爲什麽不繼續著力發展高毛利的到店餐飲及酒店預訂業務,而要投入大精力去做外賣業務呢?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外賣是高頻、剛需業務,把這塊做大不僅可以極大提升平台成交額,而且還能很好地帶動酒店、旅遊、出行乃至生鮮零售等業務的發展。對于美團來說,業態越豐富,其本地生活服務電商的生態就越完善。
截至2019年9月30日,美團賬上現金及短期投資分別爲151億元及461億元。豐厚的資金儲備顯然有助于美團的進一步拓展。
挑 戰 仍 存
美團整體看上去可以說是欣欣向榮、一片向好,但是否就沒有任何隱憂了呢?其實,新培育的項目,始終是美團不小的負擔。
在收入統計上,美團將除了外賣、到店餐飲、酒店、旅遊之外的所有業務都歸入“新業務及其他”,這個類別可謂包羅萬象。它不僅包含了出行板塊的網約車及單車,生鮮零售領域的小象生鮮、美團買菜,配送領域的美團跑腿、美團閃送,2B業務的快驢進貨、SaaS雲服務,甚至還包括饅頭直聘、美團金融。
對這類新業務,美團僅做了整體披露,至于內部的明細,外界知道的相當有限,也就很難一窺究竟。從新業務整體數據來看,各季度的收入在穩步增長,但毛利情況呈現出深V走勢(圖15)。
如涉及版權請告知刪除,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