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領款項包括股息、附加股退款、收購付款,無資格享有紅股股東的退款,但不包括股票。最大筆待領的單項派息爲180萬元,最小筆僅一分錢。
截至今年9月中,新加坡交易所(SGX)保管總值5600萬元、主要爲股息的待領款項(unclaimed monies),最大筆待領的單項派息爲180萬元,最小筆僅一分。
新交所發言人說,待領款項包括股息、附加股退款、收購付款,無資格享有紅股股東的退款,但不包括股票。這些款項屬于9萬9677名投資者。
這也意味著,每名“失聯”投資者平均有560元待領。
據《聯合早報》了解,中央托收公司(Central Depository,簡稱CDP)還在設法聯系上述“百萬股息物主”,有關身份和詳情也不便透露。
在新交所挂牌的公司去年共發出約160億元的股息;待領款項是累積款項,相比之下它所占的比率非常小。
9000余保單持有人未認領保金
不只是股息等款項無人認領,新加坡壽險協會(Life Insurance Association Singapore)執行董事龔淑貞受詢時說,截至今年6月30日,還有9629名保單持有人的保金尚未認領,但協會沒有待領保金的總額。
去年1月,新加坡人壽保險協會推出“保金待領”網站www.lia.org.sg/consumers/unclaimed-proceeds/list,讓人認領保金。至今,有1162名保單持有人認領了款項。
新交所發言人回答本報詢問時說,目前有160萬散戶開設了中央托收公司戶頭,其中110萬人選擇了“直接存入服務”(direct crediting service)。
換句話說,另50萬人是通過支票獲取股息。
這些投資者中,一些因爲沒有兌現股息支票,也無法聯系上,所以股息一直處于待領狀態。
股息若無人認領,將由新交所暫時保管,如果保管六年後仍無人認領,新交所會依據法律交還發出該股息的上市公司,由個別公司處置。
新交所發言人說,要確保股息回歸物主,中央托收公司數年前已強制規定開設戶頭的投資者,必須有“直接存入服務”。
“那些沒有‘直接存入服務’的戶頭持有人,我們鼓勵他們設立。”
想要爲戶頭設立“直接存入服務”,或查詢是否有尚未認領的股息,投資者只須撥打中央托收公司熱線6535 7511,或電郵[email protected]。
除了私人企業,截至今年6月30日,政府部門和法庭已累積高達1億8200萬元的待領款項,等待約3萬5866家企業和個人前來認領;這筆數目還不包括法定機構累積的款項。
大部分(約1.73億元,占95%)的待領款項是屬于遺産繼承人、停業公司和破産債權人的,由律政部産業處理及信托局 (Insolvency & Public Trustee’s Office)保管。
爲了盡快歸還保管的款項,該局把相關細節上載到“待領款項”網站(www.unclaimedmonies.gov.sg),供公衆查詢。
股東有權索回多年未領股息
無人認領的股息將由新交所保管最多六年,過後新交所將按法律歸還發出該股息的上市公司,由個別公司處置。
針對目前是否有法律規定上市公司得歸還這筆錢給股東,熟悉公司法但不願具名的法學教授說,沒有這樣的立法,因爲法律是很清楚的,股東有權得到這筆錢。“現有的問題是一個實際問題,因爲公司可能不知如何聯系股東,而一些股東因爲一些原因不要索取(股息)。”
他說,新交所保管無人認領股息六年後,得交還上市公司,“因爲這筆錢不屬于新交所,而是上市公司欠股東的錢。”
索取者若能證明身份 上市公司將發還股息
那麽,個別上市公司到底累積了多少無人認領的股息,又如何處置這些錢?
三家上市公司受詢都沒有透露詳情,但表明索取者若能出示證明身份文件,就將發還股息。
華僑銀行集團企業傳播部總監高菁菁說,與銀行分派的股息來看,待領股息所占的比率微不足道。
“沒有兌現股息支票的股東,我們會協助保管他們的股息。如果股東後來才索取,我們有鑒定身份的步驟,以確定待領股息和股票持有人的身份。爲已故親友索取股息的人,他們須出示遺囑認證(probate)或遺産管理書(Letter of Administration),我們才能發放保管的錢。”
新交所也是上市公司。針對新交所本身的待領股息,該發言人說,新交所會酌情處理過了六年索取期(overdue claim requests)的個別申請。“過去有索取被保管超過六年股息的申請,新交所也出于好意,把股息退還給股東。”
新電信(SingTel)發言人說:“我們鼓勵新電信股東一旦更換住址或銀行戶頭,就通知中央托收公司他們的更新資料,預防他們的股息無法認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