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博 劉曉博說財經
隨著疫情在全球的擴散,各國紛紛進入了“自保模式”。中國從今天(3月28日)零時開始,暫停外國人入境。
每到大危機的時候,除了藥品、防護品外,人們一般搶兩種東西:硬通貨和糧食。
上周一度出現的“美元黑洞”現象,就是因爲全球主要國家、大企業都在搶美元現金,最終導致了美聯儲“無限量印鈔”。
錢的問題好解決,不夠了讓美聯儲“印”就可以了。但糧食問題就完全不同了,這是要種植、收獲、存儲和運輸的,它無法被“印刷”出來。所以,大災之年往往出現糧食緊缺。
事實上,已經有一批産量國收進了出口管制。
比如農業大國——哈薩克斯坦已禁止小麥、胡蘿蔔、糖和馬鈴薯等産品出口;塞爾維亞停止葵花籽油等貨品出口,並會每周檢討禁令中的産品清單;越南自3月24日起暫停大米出口。
因爲接下來,你不知道會發生什麽。如果疫情在農業大國失控,糧食的種植、收獲會錯過最佳時機,造成減産。更何況,目前蝗災還在西亞、南亞等地擴散,疫情中人類有能力抵禦蝗災嗎?沒有人能確保。
即便糧食沒有減産,能被及時運輸嗎?現在全球運輸體系基本癱瘓,客運斷崖式下跌,貨運能不能100%保證?
最悲觀的預測是,2020年全球糧食會有顯著的減産。即便是中性的預測也認爲,民間囤貨、政府搶購會造成全球糧價飙升,“戰時配給”這種制度會在很多國家重出江湖。
一些糧食進口國已經開始未雨綢缪,比如阿爾及利亞、土耳其等主要小麥進口國已經發布了新的招標書,而摩洛哥則暫停征收小麥進口關稅到6月中旬。這些措施,都是爲了“搶糧食”。
事實上,一些糧食品種的期貨已經開始上漲,糧食股也開始躍躍欲試。
上圖是美國小麥期貨的走勢,最近也在上漲。
上圖是A股裏金健米業的走勢。
上圖:中國糧食進口的洲際分布。
但中國的總糧食自給率畢竟不到90%,大豆是最大的軟肋,關系到肉類和油類的供應。中國需要未雨綢缪,可以考慮馬上從美國、巴西大量進口糧食,儲存起來。中美去年的博弈中,美國出現了很多糧食庫存,現在正好買回來。
上圖是經濟學人智庫公布的《2018全球糧食安全指數報告》裏,主要國家糧食安全排名,中國在100多個國家裏位居第46位,位居前十的是:新加坡、愛爾蘭、英國、美國、荷蘭、澳大利亞、瑞士、芬蘭、加拿大以及法國。
新加坡顯然是一個糧食進口國,它之所以排第一,是兩個原因:第一,由于不産糧食,沒有保護國內農業的需要,所以糧食進口關稅非常低;第二,由于糧食關稅很低,所以食品價格不高,占新加坡人開支的比例偏低。
新加坡的糧食安全是建立在太平盛世基礎上的,遇到目前的亂局,反而一下淪爲“最不安全的國家”。真正安全的,是“産量大國+糧食出口大國”,比如美國、巴西、加拿大、阿根廷、印度、印尼、澳大利亞、泰國、馬來西亞等;至于法國、捷克、匈牙利、德國、斯洛伐克等國家,糧食也非常充裕。
危機時刻,糧食的定價權在這些國家手中。
至于日本和韓國,糧食自給率都不到40%,非常依賴進口。當然,新加坡就更是如此了。
第三,糧食價格和短缺量之間,有強烈的杠杆關系,比例不大的短缺也可以讓價格飛起來。所以,2020年糧食價格波動幾乎不可避免。
糧食跟其他商品不同,關系到人的生存。糧食短缺的時候,會引發囤積,從而加劇不均衡和恐慌。因此短缺有杠杆效應,能讓糧價飙升。
除了疫情,今年還有蝗災影響。所以糧食減産是大概率事件,價格上漲也是大概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