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就業市場今年上半年走勢良好,令部分分析師認爲我國就業情況已從谷底回彈,但人力部第二部長楊莉明提醒,各行業的季度表現難免有起落,她敦促大家更關注國家中期的競爭力,並對此表示樂觀。
她說,經濟轉型期間政府應該提供各種就業支援,從而“編織就業安全網”。面向白領人士的專業人士轉業計劃(Professional Conversion Programme,簡稱PCP)就取得大躍進,今年上半年成功協助1500名專業人員、經理、執行人員和技師(Professionals, Managers, Executives and Technicians,簡稱PMET)掌握新技能並轉入新興領域,人數同比翻了超過一倍。
楊莉明也是總理公署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她在9月受委內政部新職務後,日前接受媒體首個專訪,向《聯合早報》分析本地就業市場的最新發展。
她指出,人力部去年上半年成功說服雇主讓大約600名PMET在PCP下擁有新的就業機會,而到了今年上半年,則有1500人從中受益。其中,轉入資訊科技行業者,40歲和以上的占了一半;成功轉入金融和專業服務者,年滿40歲的則大約是40%。
“其實我們的工作就好像編織一個千禧代的就業安全網,通過PCP把網織得越密,能夠援助到的人就越來越多。”
楊莉明透露,人力部正探討是否能夠提前了解哪一些工作和技能會遭淘汰,及時通過培訓課程,幫助有關員工投入新工作崗位和行業,避免他們失業。
她也希望雇主從傾向聘請“即插即用型”(plug and play)人才過渡到“插電、充電才使用”(plug, recharge and play),也就是要相應提供培訓。
她說,對于讓年滿50歲的PMET轉業,雇主擔心他們培訓期間的薪金太高,跑道卻太短。她認爲必須說服雇主,像新加坡這樣的先進經濟體,人口正老齡化,要能夠包容年紀比較大的雇員,才能網羅更多人才。
人力部數據顯示,我國今年第二季有3640人被裁退,比第一季少了近10%。去年上半年,被裁退的有9510人,今年同比則明顯減少,達7640人。此外,每三個去年第四季被裁的居民中,到了今年第二季已有兩人重返職場,但年滿50歲者回到工作崗位上的比率則是52%,顯示年紀較大更不容易重返職場。
對此,楊莉明籲請民衆不要過度焦慮,因爲對比長期失業率,重返職場率不能充分反映實情。例如,會有一部分人覺得裁員補償金可觀,可暫時休息或退出職場。
關注長期失業率
“我在人力部比較關注的是就業率和失業率,尤其是長期失業率,特別是關注50歲和以上者這方面的情況。按照現在的情況,就業率應該還能夠維持,失業率則去年比前年高了一些。失業率是指有意就業者找不到工作,所以要比較關注。”
根據數據,截至今年6月,年滿50歲的居民失業率是3.7%,比去年同期高出0.3個百分點;這個年齡層的長期失業率則從去年6月的1.1%跌到今年的0.9%。
至于整體就業情況,楊莉明說,任何時候都會有一些行業的表現相對更好,另一些則因爲結構性轉變或周期性影響,表現不那麽理想。“但是整體來說,作爲相當成熟的經濟體,我們還是有一定的實力。無論是這一季度或另一季度,各行業可能有一些起落,我們應該不要太著急,應主要關注中期的競爭力。”
“中期的競爭力如果可以維持下去,再加上個個行業都下點兒功夫,政府也給予企業支持的方案,讓它們可以繼續擴大業務,那麽三五年裏,我們還是可以比較樂觀的。”
點擊視頻看楊莉明暢談本地就業市場新發展,還有什麽歌曲讓她在談自己的手機使用習慣時聽得陶醉?
另外,點擊看楊莉明專訪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