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18:00(巴黎時間12:00),中國駐法國大使館邀請張文宏教授與在法華人華僑、留學生等進行在線交流,回答海外同胞們關心的疫情發展、個人防護等熱點問題。
不是所有症狀都要去檢測,全面檢測只會擠兌醫療資源
留學生郭暢提問:“我所在的位置是法國的斯特拉斯堡,是法國和德國邊境的城市,我想問的是據我了解到法國還沒有開始進行大規模檢測,有同學反應有輕微症狀,不知道有什麽自我檢測的方法或者區別?”
張文宏直接表示,你沒有辦法區別呼吸道疾病。
“就是學過醫學的人也是區分不了的,只有通過做ct和核酸檢測才能區分。”但張文宏介紹,事實上能不能做檢測是一回事,做檢測有沒有意義是另一回事。
據張文宏介紹,只出現一些呼吸道的輕症,即使是在中國也是不能全部做檢測的,因爲,所有人做檢測必須符合一定的標准。
在法國,也要符合有重症的傾向才能做。張文宏說,因爲輕症的病人無論是得流感還是新冠還是其他病毒性感染,處理都是一致的,如果不夠重就待在家裏,戴好口罩不要傳染給其他人。
“粥當然可以喝,但主要是多喝牛奶多吃雞蛋,胃口不好,不想吃也要吃。”張文宏說每一次病毒感染,免疫系統開始啓動,不給足夠的能量,抗疫失敗的可能性就很高。
能吃,能拉,能睡,體溫真的很高吃一點感冒藥,張文宏說一般輕症病人7到10天可以解決。
除非出現呼吸困難才需要去醫院。“就是在國內,早期檢測也是對來自疫區有感染風險的人進行。”張文宏表示,如果所有人都可以檢測,那麽有醫保的所有人都會主動去檢測,會造成檢測醫療資源的擠兌,導致真正需要檢測的人無法獲得檢測,而此前意大利也是因爲擠兌醫療資源出現醫療困難。
坐飛機被氣溶膠感染風險極低,要防“隔壁鄰居”
對于飛機上的空氣過濾器很先進,回來時爲什麽還會有人發生感染的提問,張文宏回答,這個其實不太好講。回國的人員大多數是在落地篩查的時候篩查出來,或者在隔離的時候出現。大部分人經過30多個小時的飛行,會認爲是飛機上感染了,其實未必。病毒接觸以後,有個複制過程,這需要時間。所以很難判斷是否在飛機上還是在其他地方被感染,只不過在落地時被檢測出來的,這是大概率事件。
張文宏進一步提出,但是不能排除在飛機上是否被周圍乘客感染,這個風險依然存在。“你問空氣過濾器的問題,其實是在問氣溶膠的問題。在這裏說明,飛機的氣溶膠每個小時過一遍,我認爲沒有感染的風險。”張文宏說,如果飛機的過濾器不夠,有氣溶膠在機艙裏形成,那麽感染的就是整個機艙的人,而不是零星幾個人。氣溶膠在醫院裏發生過,而在生活當中,遇到氣溶膠的概率很低,再加上現在坐飛機,大家防護得很好。在這種情況下,被氣溶膠感染的風險極低。“就算在飛機上有感染,可能是被坐在旁邊的兄弟感染的,你們兩個有摘下口罩、密切交談的情況,好得不得了。”
張文宏特別提醒,“大家始終要記住,兩個人好得不得了的時候,往往是風險最高的時候,特指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坐飛機的時候,防火、防盜、防隔壁鄰居。兩個人講話,必須有一個人戴口罩,記住一點,兩個人不許同時吃飯,同時吃飯風險極高。”
張文宏勸告留學生:飛機上別和鄰座同時吃東西
國際航班上感染風險大,不少留學生爲了防護在飛機上戴著N95口罩,不吃不喝,一動不動,幾十個小時處于微缺氧的狀態。下飛機後又經過海關檢疫,周轉于機場和賓館,不怎麽吃東西。所以很多病人,在入院後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營養不足。
張文宏表示,所有回國同學們路上一定要吃東西,補充蛋白質抵抗疾病。可以隨身攜帶一些牛肉幹,而不是去吃餅幹和方便面,但是不能和鄰座的人同時摘掉口罩進食,更不能因爲關系好就摘下口罩聊天。可以采取輪流摘下口罩進食方法。
張文宏特別提醒,坐飛機的時候,要“防火、防盜、防隔壁鄰居”。兩個人講話,必須有一個人戴口罩。兩個人不能同時吃飯,一人吃飯,另一人也必須戴口罩。
商品外包裝是否要消毒?張文宏:我收快遞都毫不猶豫地拆開
直播現場有嘉賓提問:超市買的外包裝是否有傳播病毒的機率,如何避免?有沒有必要噴一遍稀釋酒精?
在張文宏看來,這種風險非常低,在幹燥的環境裏病毒存活的時間比較短暫,有時候是幾個小時,有時候是一天,一般來說超過一兩天就沒有了,“你正好碰到被有病毒的人接觸過又放回去,病毒還存活的概率微乎其微。”
張文宏介紹,在上海和武漢都沒有這樣去做(對外包裝進行消毒),疫情都控制得挺好,所以大家都沒有對此有擔憂,“我個人收快遞都是毫不猶豫地拆開,有一個建議就是把外包裝拆開後扔掉,就可以解決擔憂,處理掉之後洗個手就好了。”
張文宏說,如果買牛肉幹可以把外包裝拆掉放在罐子裏,但這個做法類似于潔癖,個人不是很建議去做。
對于是否需要用酒精去噴外包裝?張文宏說,用酒精把外包裝全部噴一遍蠻費的,但是非要去噴也沒有意見,但是價值非常低。
“如果你做了消毒,獲得心裏的安慰,那我覺得心理安慰也是重要的。”張文宏說自己不會去做,但是不反對別人去做,多消毒總歸是有好處的,但是對于防治新冠肺炎病毒意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