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細胞所釋放的化學信號,可調節人體的免疫細胞和血管功能。國大研究人員日前破解該化學信號的轉運機制,爲癌症與心血管疾病的治療開辟新思路。
這項研究圍繞一種名爲“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簡稱S1P)的化合物。
它通過血細胞釋放時,會向人體發出信號,可控制T細胞和B細胞等淋巴細胞的遷移,因此形成免疫系統的一部分。
以多發性硬化症這類自身免疫性疾病爲例,病患發病時,淋巴細胞會反過來攻擊健康細胞。
市面上的口服藥物如芬戈莫德(Fingolimod)因此通過阻斷S1P的信號,將淋巴細胞“困”在淋巴結內,阻止它們進入中樞神經系統並造成傷害。
但芬戈莫德所産生的化學反應,可造成病患心率過緩等副作用。血細胞究竟如何釋放S1P,也一直是科學界的謎團。
由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生物化學系助理教授阮南朗博士(Nguyen Nam Long)領導的研究團隊,日前就破解了該謎團。
他們發現,實驗小鼠體內超過一半的S1P是借助一種名爲“Mfsd2b”的蛋白質,從紅血球和血小板中釋放出來的。這意味著,未來研發新藥時,或許可直接以Mfsd2b爲治療靶點,通過抑制該蛋白質來阻斷S1P信號。
此外,研究團隊在實驗中也觀察到,血細胞缺乏Mfsd2b的小鼠,紅血球較少,因此在接受化療和放射治療時更易出現副作用。
這顯示,增加血液內的S1P水平,對于需要接受化療和放射治療的癌症患者或許有幫助。
血液內S1P水平不足也可對血管造成損害,引發心血管疾病或中風。研究團隊在實驗中就發現,血細胞缺乏Mfsd2b的小鼠,更易出現過敏性休克。
因此,操控血液內的S1P水平,或有利于炎症和血管疾病的治療。參與這項研究的國大楊潞齡醫學院生物化學系主管溫克教授(Markus Wenk)也指出,由于S1P是自然形成的化合物,除了藥物,也可通過增加某些食物的攝取量,來調節體內的SIP水平。
這份研究報告上個月刊登在科學期刊《自然》上。
研究仍處于初期階段,但阮南朗博士透露,他們已經與國大心髒中心心髒病學科高級顧問醫生陳仁義副教授,以及國大癌症中心總主任莊偉裕教授展開合作,探討如何將研究成果應用在臨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