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點燈
74歲的林瑞金去年初成立了衡山行善團,
與醫院或社會福利機構合作,爲獨居或患病的年長者整頓住家環境。
不只林瑞金家人參與,義工團隊也吸引了好多在本地工作的外籍人士加入。
一名已邁入古稀之年的阿嬷,不甘在家坐享清福,身體力行號召衆人一起幫助社會弱勢者。
林瑞金(74歲)去年初成立了衡山行善團,與醫院或社會福利機構合作,多爲獨居或有疾病的年長者整頓住家環境,至今已接手至少10起轉介個案。
林瑞金受訪時說,多年前得知台灣衡山社會福利基金會這個組織,機緣巧合下又得以參加他們在當地舉辦的慈善活動,因此心生一念,希望把這份大愛帶回本地,成立海外分團。
她說:“我看到台灣衡山行善團爲當地社會帶來的正能量,又想到自己年紀這麽大了,一輩子對社會也沒什麽貢獻,不如趁身體還硬朗的時候,多幫助有需要的人,也算是圓了一個心願。”
無懼高齡,林瑞金每一次參與義務工作都親力親爲,與其他義工一起粉刷牆壁或收拾櫥櫃,甚至自掏腰包爲受惠家庭添置新家具或日常用品。
見證社會底層生活面貌
有全職工作的兒子朱慧祥(47歲,銷售經理)則在工余時間幫忙母親打理行善團的各項工作。
深入社區後的義務工作體驗,讓母子兩人見證到一些來自社會底層國人的真實生活面貌。
林瑞金說:“我們幫助的家庭大多都愛囤積雜物,殺蟲劑和口罩是清理工作的必備物。這些家庭的居住條件之差,蟑螂螞蟻數量可以用上千只來計算,有時清理一次還不夠。”
讓朱慧祥印象深刻的一起個案,是一名受惠者飯桌上吃飯的位置蟻蟲爲患,讓大家心理上産生不同程度的震撼,但沒有人打退堂鼓。
捐贈物品可開雜貨店
他說:“那個居民視力不好,還有其他健康問題,他吃了東西就扔在原地,桌子上密密麻麻全是螞蟻蟲子,我們看了都嚇一跳,但他一點都不受影響。這些居民可以說是和蟑螂螞蟻臭蟲共處,真難想象今時今日還有人住在這樣的環境裏。”
在與這類愛囤積雜物的公衆接觸後,林瑞金也發現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
她說:“有一對接受慈善援助的夫妻,家裏囤積的食物多到可以開雜貨店了,但因爲收納不好,兩個人又吃得不多,導致送來的這些食物生蟲發黴。我們幫他們丟掉的食物應該有八成那麽多,非常浪費。”
林瑞金向這對夫妻了解後發現,每個星期都有不同慈善團體上門分發食物,他們明知家裏不缺吃的,但還是照拿不誤。
她說:“我跟他們說,如果自己不吃就不要再收這些食物禮包了,但是他們擔心拒絕捐贈後,以後就無法再領取這些援助物品。說實話,我們在丟掉那些生蟲的白米時,心裏真的覺得非常心痛,不知道這樣的情況有沒有解決方法。”
如果沒有親自參與,外人很難想象義工團常面對的髒亂情景。但秉持能幫就幫的理念,林瑞金對需要協助的個案並無要求或預設期望,“只要他們有需要,無論多髒我們都做。”
她的這種態度感染了兩名已就讀中學的孫兒,他們不僅常到義工團幫忙,在家裏也會主動做家務,對粗重勞力活毫無怨言。
林瑞金說:“生老病死是人生自然的過程,但在我還走得動的時候,爲社會做出一點小貢獻,是我這一生最有意義的一件事,也希望這種正能量能傳達給我的後輩和朋友,讓更多人一起行善。”
不同國籍義工齊幫忙
由于衡山行善團成立初期缺乏義工資源,林瑞金得靠親戚朋友“招兵買馬”組成義工團完成任務。
有趣的是,大家口耳相傳後,好多在本地工作的外籍人士也踴躍加入,包括來自馬來西亞、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台灣的義工,甚至孟加拉籍客工也趁周日休假前去幫忙。
來自印度的塞格兒(39歲,科技公司主管)平時工作繁忙,但他十分重視這類慈善活動,常利用周末閑暇參與義務工作。當他聽聞同事介紹衡山行善團後,毫不猶豫地加入了義工團。
他說:“我之前在不同的國家工作時也常參與義務工作。在我看來,每個人都應有權利過著有尊嚴的生活。在我能力所及的地方,我願意去幫助他們,改善他們的生活。”
馬國工廠老板本地行善
另一名來自馬來西亞的張俊傑(47歲)是工廠老板,每次“出團”都會特地放下工作,開車越過長堤到本地行善。
他說:“我在台灣認識林女士,非常支持她成立行善團的決定。這是很有意義的工作,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提升自我,讓我感到快樂滿足。”
林瑞金對這些外籍義工的加入感到十分欣慰,她說,義務工作不分國籍信仰,目的都是爲了集結善意,爲社會帶來正面的改變。
她也特別希望能有更多善心者加入義工團,一起幫助有需要的人。“我們現有的義工大多只會做一些粉刷牆壁或清潔衛生的簡單工作,如果能有懂得修理電器等技術的公衆加入我們就更好了。”
有興趣了解本地衡山行善團活動的公衆,可電郵[email protected]詢問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