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通說
學無止境!
最近,更加的忙碌。上下午都是Zoom視頻會議,處理各種應急事情。我太太的電話變成的熱線,人力部開始追蹤住在其他宿舍的人員(除了43個專門客工宿舍),工人因爲擔心害怕,有些來電都不敢接甚至接了也挂掉,估計也聽不明白,或者也不懂如何應答定位。估計其他小雇主也忙著暈頭轉向。政府又宣布延長對建築業SP和WP持有者的居家隔離,我們又得忙著給工友送買菜送吃的了。
最近微信群裏,朋友圈上刷屏各種藝術,有廚藝,有繪畫,有彈琴,有練瑜伽的等等,都挺好的,有藝術愛好的人,不怕寂寞,有事可作。最怕愛好是打麻將和聚衆喝酒消遣的,居家的日子就不好過了,不過也不打緊,我們可以發展其他興趣愛好嘛。
對書法情有獨鍾
談起愛好,我對書法倒是情有獨鍾。學習之余,工作之暇,塗鴉練習,臨摹不辍。雖未入大雅之堂,倒也自娛自樂。
小時候就很崇拜字寫得好的人,他們總是受人尊重,紅白喜事,都需要請“先生”寫對聯。雖然寫的不知道什麽內容,龍飛鳳舞的筆墨,在年幼的心裏産生濃厚的興趣和敬重。
小學五年級學校開始學書法入門課,利用下午上課之前的半個小時,年輕的葛江琴老師就教我們臨寫“柳體”,所謂“顔筋柳骨”,唐楷兩大豐碑,也算正規入門。
其實那時候很多老師都是寫一手漂亮的“粉筆字”,記得學校裏有個姓伍的老師,字寫得非常好,擅長隸書,各種黑板報,牆體宣傳廣告,都是出自他之手,我總是默默的看得出神。記得初三時候的語文老師顧勝利,也寫的一手好字,經常在黑板上露一手。他也常在我的日記本上寫上漂亮的書法字如“淩雲壯志”,鼓勵我不斷學習進步。
“江南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散落的古村落,古戲台,石街小巷,亭台樓閣,到處都是牌匾對聯,詩書禮義,寓教其中。從鄉村生活中更可窺出江浙一帶的文化底蘊深厚,也可領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生生不息,長盛不衰。
後來的學校基本都是應試教育,“讀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號,萬人獨闖高考“獨木橋”的時代。但每當寒暑假之際,每當夜幕低垂學習之余,總是拿出筆墨紙硯,在舊報紙上、舊作業本上隨意塗鴉,也能抒發一下自己心情。
學習書法屢見良師
真正讓我步入書法門徑的是在大學時代,要感謝那時候的學長徐德師兄。徐德師兄,比我年長好幾歲,他是南京建築工程學校,把他作爲師資培養對象保送大學深造。他寫得一手好書法,曾在南京書法篆刻學校正規學過,聽說南藝兩大教授黃惇、徐利明都在裏面教過課呢。他在系裏一手創建了“新風書法協會”。入會那天,看見他拿一本厚厚的“書法大字典”,不斷查證字的寫法,而後胸有成竹,筆走龍蛇,一氣呵成,真是帥呆了。
正規的系統學習和方法很重要。在他的帶領和鼓勵下,我重新開始學臨顔體《顔勤禮碑》,而後也學王體和米芾的書法。少不更事,心情浮躁,靜不下心,卻總想走捷徑。書法倒沒多大長進,眼界卻是開闊不少。因爲有協會的平台,我們經常能請到省書法家協會的一些大師來學校演講和現場揮毫,如主席魏天雪老師就來過幾次。在徐德師兄的帶領和影響下,聚集了一幫書法“高手”,在整個省裏高校裏,也算獨樹一幟。師兄畢業後,就把協會的“大印”交接了給我,更激勵我要把書法練好。還特意跑去省書法中心花錢報名“行草書法班”學習。
最讓我難忘的是那時候在省博物館後面的廣場晨練。那時候有練唱歌的,有練法輪氣功的,有練八段錦的,有練太極的,還有在地上用水練寫字的。我就跟著這幫老頭在地上練字,手握如椽大筆,蘸一桶清水,在水泥地面上練字也鍛煉身體,往往字還沒寫完已經出了一身汗。其中有個“書法家”非常厲害,“五體”俱全,像個活字典,你讓他寫什麽體,他拿手就來,佩服得我直接想跪地拜師。
卻被另一旁的“老頭”拉住了,叫我不要著急。後來知道這個“老頭”叫孫金林,在一個商場的文化樓層開字畫店,擅長書畫和刻印,也靠賣畫治印爲生。他悄悄的跟我說:“那個老頭不會寫字,只會畫符,不可學。”我將信將疑,第二天去他店裏,一頓解釋什麽是“寫字”,什麽是“畫符”。原來書法裏的提按轉折,飛白布局,非常講究,而不是僅僅是爲了寫的“像樣”。多虧了他給我“懸崖勒馬”,讓我少走很多彎路,此後也經常去他那裏請教書法,可惜沒向他學如何治印。
書法學習收獲頗多
大學畢業,各奔東西。初入江湖,苦于生計。不得己漂洋過海,南下打工。後來成家立業,又疲于事業奔波。平時也很少堅持寫字,只是偶爾心血來潮,拿出來筆來刷兩下過把瘾。
只是近年來,生活才逐步安定下來,于是重新拿起筆來,每日抽出一定時間,不是讀帖就是臨帖。也許是歲月的增長,讓自己的心更能靜下來吧。在新加坡的十幾年,認識了不少老一輩的商業翹楚,他們在商場上長袖善舞,在生活裏溫文爾雅,愛好中華傳統文化,尊重儒學思想,創立和推廣華族文明。作爲後學和來自大陸的新移民,更感覺到維護、繼承和推廣華族文化的強烈使命感。如果新移民都不堅守華族文化陣地,你去讓學英語的給你講華語文化,豈不可笑至極?
于是與一幫文化藝術愛好朋友,建立了一個“美術館”,來專門推廣和交流華族文化如書畫展覽、茶藝等。也參與了“南洋七子”的結社,一起相互鼓勵、批評和學習。也發起和參加了“新加坡文化藝術協會”,讓更多的文化藝術愛好者能夠接觸和學習傳統的文化藝術。
這幾年的交流,更加開闊了藝術視野,尤其書法交流展覽,看到各位名家的真迹和現場揮毫潑墨,真是讓人開闊眼界。像李剛田老師現場演示書法,像查律老師手把手教我如何臨魏碑。也很榮幸認識了一些藝術家,有些還成爲非常的至交好友,平日一起探討藝術,無所不談。也有幸拜了恩師,可以隨時請教指點,每當有作品給老師,都是一一指點,句句直擊要害。每次雲平老師來新加坡,都是反而要送我禮物,不是碑帖就是毛筆,鼓勵我不斷學習。每次日本的師村老師去中國,總是跟我視頻一下,不忘提醒我要不斷進步。眼界的開闊,自然而然帶來手技的提高。
代表新加坡浙商總會贈予沈穎部長書法作品一幅
近20年來,中國不斷發展,國泰民安,人民逐漸富裕。所謂“亂世黃金,盛世古董”,藝術收藏成爲熱點,藝術品拍賣屢創新高,帶動整個市場的熱鬧非常和人心浮躁不堪,出現了甚至活著的“大師”比死去的大師更值錢的怪現象。
修生養性不驕不躁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浩如煙海的藝術作品;多少能人匠師,創造了無比輝煌的藝術高峰。試問今人,又能知道幾個,又能懂得幾人。近百年來,書法又有幾個“大師”能賣出好價格?叫出名字的恐怕也只是十幾人吧。我們只不過是匆匆過客,留下的一些墨迹也是自我欣賞罷了。
書法背後的文化和精髓,卻是我們一輩子追求的修養。首先是人品,似乎書法更能體現文人的品味和氣節,如柳公權“心正則筆正”的教誨,“字如其人,立品爲先”的古訓。顔真卿《祭侄稿》的滿腔悲憤,王羲之《蘭亭序》的惠風和暢,無不是真情流露。傳說宋四家“蘇黃米蔡”的蔡,是蔡京,就因爲人品不好,就拿下了,成了蔡襄,可見書法人的氣節和人品的器重。
其次書法文字學本來就是一門學問,從六書理論開始,從《說文解字》考證,從甲骨文、金文、篆、隸、草、行、楷等個體,南有帖學,北有刻碑,各種風格,層出不窮。書家如林,燦若繁星。又如書法內容,詩詞歌賦,尋章摘句,對仗押韻,臨場發揮,更要胸有詩書。要不,書法學怎麽是個獨立學科,又怎麽會有個博士學會呢。但縱使有如此多的書法學博士生,又能幾人在書法界上留有名聲呢。技巧可學,而氣質難學,“筆底深秀,自然有氣韻,有書卷氣。”(清。蔣骥《傳神秘要》)
書法作品有幸作爲禮品贈送予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
其實藝術本來就是一種修養,用作修身養性,陶冶情操,足矣。“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爲本。是則理性情者,書之首務也。”非以功利爲首要,自古書法都是雕蟲小技,都是文人墨客勤務之余,玩弄書法,以抒發其志。平庸如我,不奢望成家成體,但求養我性情。
不過學習書法既要刻苦耐勞,持之以恒,又要心領神會,虛心研究,既不能浮躁,更要從間靜處專研,所謂功夫在詩外。學習書法,既要博覽群書,各家各派,又要實踐磨練,長期研習。“讀書多積富理,始于有發,終于無法。”歸根結底,心領神會,無法即是有法,道法自然。
♡ 新增793人,累計破2.6萬!新加坡疫情出現反複波動,專家:做好持久戰准備~♡ AEIS在線體驗營限時$99,真實呈現考題和學習體驗!♡ 新加坡面臨物資新挑戰!部長:物價或要漲,大家做好准備~
1 新元 = 4.97553 人民幣1 人民幣 = 0.200984 新元(*截稿前更新)
加個“星標”,不錯過新加坡萬事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