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一家網站頗有聲勢的公布了它對各類職業可能被自動化所取代的排名。當在網站上輸入會計和審計職業時,該網頁直截了當地給出了定論,三個簡單明了的英文粗體大字躍然于網頁上:“你注定會被淘汰!”(“You are doomed!”)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我曾在一家“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擔任合夥人,現在是一名會計學教授,可以說對這個行業非常熟悉和關注。我想套用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一句話:“關于會計師消亡的說法的確是誇大其詞了”。
教授簡介
CHUA Kim Chiu | 蔡錦洲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會計系實踐教授
新加坡華僑銀行審計委員會主席及風險管理委員會委員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療系統(NUHS)審計與風險委員會委員
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前資深合夥人、領導團隊成員、風險及質量主管(新加坡)、資深顧問(香港)
教研領域:會計准則制定、公允價值會計、金融工具的估值與會計、套期保值和對沖會計、預期信用損失會計處理、銀行會計等
我們先看一組數據。新加坡會計發展局(SAC)在2019年會計實體調查(AE Census 2019)中發現,2018年,新加坡的會計行業收入實現了強勁增長,總額達到25.3億新元,與2017年相比增長了8%,就業人數則比2017年增長了7%。而同期新加坡經濟增速爲3.2%,會計行業表現相對良好。
毫無疑問,自動化是一種發展趨勢。PayPal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89%的受訪者認爲自動化對推動新加坡的經濟發展發揮著積極作用。另外,77%的受訪者則認爲新的科技手段將對他們的工作帶來顯著影響。顯然,自動化將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
在自動化浪潮中踏浪前行
會計師可以積極順應自動化的發展浪潮。隨著越來越多基于規則和重複記錄的人工作業可以借助科技手段來完成,會計和審計人員已經朝著價值鏈的上端移動,承擔起複雜程度更高、挑戰性更強、更能體現自身專業價值的工作。
當今時代的會計師,可以是對客戶複雜的並購交易進行評估的外部審計師,可以是對企業網絡安全防禦戰略進行評價的內部審計師,也可以是探索各種融資方案的首席財務官,亦或是爲一家准備上市企業的股票進行估值的分析師。
會計行業的轉型發展也獲得了政府部門的支持。2018年,新加坡公布了以培養專業技能、提高生産力、促進創新發展、推進國際化進程爲核心的會計行業發展路線圖, 還爲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的數字化轉型發展提供240萬新元的資金支持。
2019年,爲支持實施會計行業發展路線圖,政府又制定了會計行業數字化發展規劃,爲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提供機會,鼓勵它們到新型創新中心探求數字化解決方案或原創構思。
與新生事物共舞
與零售、銀行、保險和醫療服務等行業相比,數據分析(D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和人工智能(AI)在會計行業中的應用仍處于新生階段。然而,大多數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已經著手啓動試點項目,實現審計流程自動化,並試圖改變行業的遊戲規則。
例如,普華永道開發了一款名爲Halo的審計工具,用于會計分錄審計流程的重新構造和自動化。Halo運用能夠對海量會計信息及關鍵業務資料進行分析的數據審計技術,提高測試程序的整體效率。此外,普華永道還在全公司層面作出投資,培養員工的數字化意識和勝任力。
自動化的發展潛力不容小觑。在《2019年度第5期全球機器人技術年度調查報告》中,德勤就智能自動化戰略及其對員工的影響,對來自全球26個國家的500多名高管進行了調研。
受訪者表示,他們預計自動化將在未來三年使雇員的工作能力提升27%。隨著員工生産力的顯著提高,工作經驗更加豐富多元,他們的工作也將變得更加有意義。
會計師不僅僅是“技術工”
會計師和審計師在提供高質量的、可靠的財務信息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這項職能從19世紀以來就一直存在。而且,只要公司的所有權和管理權是相分離的,它就將繼續存在。
會計師和審計師這項職能的存在也源于投資者需要使用財務報告,用于了解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落實公司治理和作出合理決策的目的。
自動化無疑已經替代人工作業,執行傳統會計和審計過程中的許多重複性較高的任務。但是,在當今複雜多變的全球商業環境中,會計師和審計師的角色遠遠不只是“技術工”。
做出具有深刻洞察的專業判斷、從大數據中發掘有意義的數據分布結構和規律、平衡各利益相關方的利益、以靈活性思維理解人文方面的細微差別,這些都是會計師、審計師能夠爲股東、雇主或客戶創造更大價值的核心競爭技能及優勢。
譬如,有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的估值團隊設計了一個全面涵蓋各類評估指標的電子表格,以對收購目標自動進行估值。只需要敲擊幾下鍵盤,估值結果就會自動出現在電腦屏幕上。但這種結果卻往往與評估師預期的合理範圍相差甚遠。
主要原因是,自動化模型包含的是一組有限又較容易量化的評估因素,但它缺乏對其他較模糊的因素進行通盤考慮的專業判斷能力。這種能力僅有專業人士才會具備,是無法依靠建模來解決的。
機器得出的結論通常是基于一組有限的數據輸入,這僅僅是第一步。隨後,評估師必須依靠自身所具備的敏銳的商業意識和廣泛的專業經驗,對由機器得出的初步結論進行完善、驗證,從而形成合理的最終定論。
歸根結底,能夠一錘定音、做出最終判斷的不是機器人,而是具有遠見、判斷力和商業敏銳度的專業人士。
人類智慧的基本作用不會改變,尤其是在與客戶建立信任關系、理解客戶的業務、幫助客戶應對挑戰方面,人的作用更爲凸顯。
與服務供應商的聊天機器人有過交流的人都知道,機器人在回答我們的問題時是多麽的缺乏人情味和刻板無趣,更別寄望于機器人來感知我們的真實情緒,或者與我們達成默契了。
人類智慧與人工智能相得益彰
真正具有高價值屬性的信息來自于掌握技能的專業人士,他們有能力運用強大的科技手段,開發創新的應用程序,提出具有關鍵價值的專業見解。這些切實可行的觀點可以演變爲具體有形的解決方案,開辟新的業務機會。
例如,華僑銀行的內部審計團隊已經開始使用數據分析(DA)和人工智能(AI)技術來幫助識別風險,提高審計效率。從制定審計計劃開始,他們使用新的技術工具對分支機構的業務活動進行持續監控。
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有助于發現高風險領域以及新的風險領域,從而更爲有效地分配審計時間。在執行審計工作的過程中,華僑銀行內部審計團隊利用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來檢測異常及動向,以獲取更爲深刻的洞察。
和以往相比,在新技術提供輔助的情況下,總體審計效果獲得了更大的提升,更有保障。這也讓員工騰出一些時間和精力,來解決像數字化、網絡安全等方面出現的新難題。
華僑銀行內部審計團隊的例子說明科技手段可以作爲人類智慧的一個補充,有助于強化審計師的能力,而不是取代審計師的工作。
面對未來,做好准備
科技的進步並不意味著會計和審計職業會走向消亡,沒有哪一位會計或審計從業者渴望回到那個人工核數和填寫表格的年代。我們必須意識到,技術變革是一個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同時,我們必須懷著持續學習的態度擁抱變革。
正在考慮修讀會計學科的學生也要認識到,在當今社會中,沒有哪一份工作是一成不變的。你在某一階段學到的技能,會成爲你邁入下一個學習階段的墊腳石。然後,在你所處的每一個新階段,你必須掌握新技能,並學會抛卻那些已經過時的舊技能。
畢竟,提升技能不僅僅是學習如何應對新科技。我們還必須緊跟商業的發展步伐,提高自身的商業敏銳度,培養創造力、多樣性和靈活性。這些元素加上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和情商,都是專業會計師自信地面對未來的核心品質。
文章英文版首發于新加坡特許會計師協會(ISCA)期刊五月號
原題爲Will robots take over the accountant’s job?
作者:Chua Kim Chiu(蔡錦洲),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會計系實踐教授
翻譯:陳思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觀點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機構觀點